一种控油调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128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油调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完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油调剖装置。



背景技术:

水平井与常规直井相比,增大了井筒与油藏的接触面积,单井产量高。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井的井数大幅度增加。水平井在开采过程中,随着生产的进行,水平井筒周围储层生产的流体在水平井筒内从跟端流向趾端,由于水平井筒的摩擦阻力,以及水平井趾端到跟端存在的压降漏斗,理论上近跟端附近储层流体生产速度较快;同时,由于水平井筒周围储层渗透率的各向异性,在整个水平井筒上存在对应的高渗带储层和低渗带储层,在高渗透带,储层渗透率高,液体入流速度快,在低渗透带,储层渗透率低,液体入流速度相对较慢,当水平井周围具有边底水时,由于渗透率的差异以及压降漏斗的影响,必然存在边底水锥进现象。

采用现有的生产方式会导致流动剖面的不均匀推进,一旦某一处水平井段因边底水锥进而导致水平井筒见水,将导致整个水平井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的急剧下降,最终导致关井停产。

为了应对水平井因为渗透率各向异性及压降漏斗等因素带来的边底水快速锥进等潜在问题,需要发明一种用于调整水平井产液剖面的井底装置,通过该装置,结合一定的井底完井管柱,控制水平井不同井段的流体入流速度,整体上调水平井的产液剖面,从而达到抑制边底水锥进,延缓水平井见水时间,提高单井采收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油调剖装置。该装置用于水平井中能增加井筒中流体进入井筒的生产管柱内的流动阻力,从而控制水平井的不同分段对应储层内流体的产出速度,进而调整水平井产液剖面,由此抑制边底水锥进,延缓水平井见水时间,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油调剖装置,包括:

壁上设置有内外连通的过流孔的基管,

套设在基管的外侧的筛管组件,在筛管组件的内壁与基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并且在筛管组件上设置有过滤孔,

其中,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过流孔和过滤孔连通以使流体能通过过滤孔进入流体通道后通过过流孔进入基管的内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体通道包括能使流体螺旋式流过的旋流流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旋流流路的上游,流体通道还包括环空式的第一段流路和第二段流路,第一段流路与过滤孔连通,第二段流路位于第一段流路的下游并与其连通,且第二流路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一段流路的过流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段流路和旋流流路之间连通式设置第三段流路,第三段流路具有周向上彼此分离的多个轴向支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三段流路与旋流流路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段流路,第四段流路构造为环空式并且过流面积大于第三段流路的过流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筛管组件包括由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依次连接并套设在基管上的接箍、筛管、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其中,接箍的第一端与基管固定连接,第二外筒的第二端与基管固定连接,过滤孔设置在筛管的外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管和筛管组件之间设置套接在基管上的旋流筒组件,旋流筒组件具有旋流筒本体和螺旋式缠绕在旋流筒本体外壁上的螺旋条,螺旋条径向向外凸出并与筛管组件的内壁抵接以形成旋流流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螺旋条之间的旋流筒本体上设置内凹的节流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流筒组件还包括由旋流筒本体沿着轴向向第一端方向延伸的延伸筒,在靠近第一端的延伸筒的第一段外壁上周向间隔式设置间隔齿,间隔齿径向与第一外筒抵接以形成第三段流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管的外壁和第二外筒的内壁中的一个上缠绕式设置凸出的螺旋体,螺旋体与基管的外壁和第二外筒的内壁中的另一个抵接以形成旋流流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将该控油调剖装置下入到水平井中后,储层的流体能通过过滤孔进入流体通道,然后通过过流孔而进入到基管的内腔,再被输送到地面,增加了储层的流体的流动阻力,从而控制水平井的不同分段对应储层内流体的产出速度,进而调整水平井产液剖面,由此抑制边底水锥进,延缓水平井见水时间,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控油调剖装置;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旋流筒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来自图2的A-A剖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油调剖装置100。如图1所示,控油调剖装置100包括基管1和筛管组件2。其中,在基管1的壁上设置有过流孔11,以用于连通基管1的内外。筛管组件2套设在基管1的外侧,并与基管1形成流体通道3。在筛管组件2的壁上设置有过滤孔21。其中,流体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过流孔11和过滤孔21连通。

在水平井油气开发过程中,将该装置100设置在生产管柱上,能使得水平井筒内的流体先通过过滤孔21进入到流体通道3中,再通过过流孔11进入到基管1的内腔中。由此,通过设置装置100增加了水平井筒中流体进入生产管柱内的流动阻力,从而控制水平井的不同分段对应储层内流体的产出速度,进而调整水平井产液剖面,抑制边底水锥进,延缓水平井见水时间,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筛管组件2包括接箍22、筛管23、第一外筒24和第二外筒25。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接箍22、筛管23、第一外筒24和第二外筒25依次连接,且均套设在基管1的外侧。其中,接箍22的第一端与基管1固定连接,第二外筒25的第二端与基管1固定连接。从而,在接箍22的第一端和第二外筒25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了两端封堵的流体通道3。过滤孔21设置在筛管23的外壁上,以用于连通外界与流体通道3。这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与过滤孔21相对应位置处的基管1和筛管23形成了环空式的第一段流路31。液体通过过滤孔21先进入到流体通道3的第一段流路31。在位于第一段流路31的下游的基管1上设置沿着周向的第一槽12,并且,第一槽12与筛管组件2形成了环空式的第二段流路32。由于,基管1的外壁在第一槽12处内凹,则第二段流路32处的过流面积大于处于上游的第一段流路31的过流面积。从而,在流体通过第一段流路31流向第二段流路32时,流体的流速减缓,从而起到稳流的作用。

在位于第二段流路32的下游的基管1的外壁上套设旋流筒组件7,并且旋流筒组件7位于基管1和筛管组件2之间。如图2和3所示,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旋流筒组件7具有延伸筒71和旋流筒本体72。在延伸筒71的第一段上(靠近第一端的一段上)设置有间隔齿73。间隔齿73构造为由延伸筒71的外壁径向向外突出的条状体,条状体沿着轴向延伸。同时,优选地,在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间隔齿73。另外,间隔齿73与筛管组件2的内壁抵接。从而,在延伸筒71和筛管组件2之间形成了多个轴向支路33。而这些轴向支路33与第二段流路32连通而形成第三段流路34。上述结构使得流体呈条状流过第三段流路34以进一步提高流体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间隔齿73的截面不限于图3所示的三角状,还可为弧状、半圆状、方形以及梯形等。

延伸筒71的第二段(临近第一段并靠近第二端的一段)与筛管组件2形成环空式的第四段流路35,以用于接收通过第三段流路34的流体。并且,第四段流路35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三段流路34的过流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装置100的稳流能力。

在旋流筒本体72的第三段(临近第二段并更靠近第二端的一段)外壁上设置螺旋条74。螺旋条74螺旋式缠绕设置在旋流筒本体72的外壁上,并与筛管组件2的内壁抵接,从而形成了旋流流路36。在流体经过第四段流路35后进入旋流流路36。通过调节螺旋条74的升角以及螺距等参数,可以改变流体通道3的长度,从而,上述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100的流体通道3的长度调节能力,有助于在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流体通道3的长度,从而增加沿程摩阻,达到控流的目的。

在螺旋条74之间的旋流筒本体72上设置内凹的节流槽75。节流槽75可以构造为通孔状也可以构造为非通孔状。而为了方便加工,旋流筒本体72上的节流槽75构造为通孔状。优选地,在轴向上,每两个螺旋条74之间均设置有节流槽75,且多个节流槽75在轴向上直线式分布。在周向上,可以设置多组上述直线式分布的节流槽75,并且这多组节流槽75均匀分布。通过设置节流槽75可以对旋流流路36中的流体进行一定的扰动,防止流体中杂质的沉积,增加流体的挟砂能力,从而提高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即便流体中的杂质沉积,节流槽75的设置也降低了旋流流路36被封堵的风险,从而提高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地是,为了使得流体在如上所述的流体通道3中流动,装置100可以构造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延伸筒71和旋流筒本体72可以为一体式构造也可以为分体式构造。当然,旋流筒本体72或延伸筒71与基管1可以为一体式构造也可以为分体式构造。

再比如,还可以在筛管组件2的内壁上设置螺旋体(图中未示出)并与基管1抵接以形成旋流流路36,在这种情况下,基管1上不需要设置螺旋条74。而这种设置方式所涉及的部件结构和部件间的连接关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的,再次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第一外筒24和第二外筒25通过螺纹连接。这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并且,在第一外筒24和第二外筒25之间设置密封件5。优选地,密封件5为环形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件5可以保证流体通道3的密封,防止流体外泄。

在一个实施例中,筛管23构造为成本比较低的星孔筛管。当然,筛管23还可以构造为其它类型的筛管,只要是能满足防砂效果的筛管均可以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

在使用装置100的时候,第一端可以与生产管柱的实际工作位置的上端保持相同。此时,可以在基管1的第一端设置接头6,以用于和其它井下工具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接头6可以将装置100方便快捷地设置到生产管柱上。当然,装置100的第一端也可以与生产管柱的实际工作位置的下端保持相同。可以理解地,此时,接头6可以设置在基管1的第二端。

本申请中,是以图1中的左端为第一端,而右端为第二端为例对装置100进行阐述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