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外围配套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钻机快速接甩单根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石油机械行业对钻机配套的主体设备,例如,液压盘刹、动力猫头和自动送钻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钻机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相对而言,对钻机外围配套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研究和投入明显不足。钻具排放和上、下钻台操作基本停留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钻台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危险系数高,与钻机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此,钻机配套设备的机械自动化能力已成为制约钻机整体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较好地降低钻具起吊安全作业风险,能够有效避免钻具高处滑落伤人现象的钻机快速接甩单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钻机快速接甩单根装置,包括钻台、扶正筒、液压推杆、套筒式液压缸、外筒和跑道,所述扶正筒铰接在所述钻台下方,所述套筒式液压缸固定在外筒上,所述外筒位于扶正筒下方,所述液压推杆和跑道分别位于所述扶正筒的两侧,所述液压推杆推动所述扶正筒转动;当钻机快速接甩单根装置用于接钻具单根时,所述单根可在扶正筒内随套筒式液压缸伸缩上下移动;当钻机快速接甩单根装置用于甩钻具单根时,液压推杆伸出推动扶正筒向跑道一侧倾斜,单根顺着扶正筒下滑至跑道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钻台上开有U型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钻台与扶正筒上端为销轴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筒朝向跑道的一侧设有半开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套筒式液压缸的活塞板上设有半弧形挡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液压推杆与扶正筒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液压推杆推动扶正筒运动时两者始终保持面接触。
上述方案中,所述钻台的顶面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铰接在钻台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钻机快速接甩单根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钻井快速接甩单根装置进行接单根作业时,由气动绞车吊装钻具沿跑道运移至鼠洞内,保证钻具在低位时直接进入鼠洞,在鼠洞内调整位置以完成作业。
2、采用本实用新型钻井快速接甩单根装置进行甩单根作业时,由液压推杆推动扶正筒,由气动绞车辅助,利用单根自重下滑至跑道面上,完成甩单根作业。利用该装置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同时避免了高位起下钻具,缩短了作业时间;如果是在吊装重型钻具时,则节省了打、卸安全卡瓦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装置原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俯视图;
图4是装置中套筒式液压缸伸出状态示意图;
图5是装置中液压推杆将扶正筒推出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钻机快速接甩单根装置包括钻台1、扶正筒3、液压推杆4、套筒式液压缸5、外筒6、跑道7、第一盖板8、第二盖板9。
套筒式液压缸5与外筒6之间为固定连接,扶正筒3位于外筒6上端,扶正筒3铰接在钻台1下方,单根2位于扶正筒3内。液压推杆4和跑道7分别位于扶正筒3的两侧,液压推杆4可以推动扶正筒3转动。
第一盖板8与钻台1铰接,扶正筒3与钻台1铰接。接钻具单根时,将第一盖板8和第二盖板9翻开,钻具进入鼠洞后将第二盖板9关闭,全部完成后再将第一盖板8关闭。
如图4所示,接钻具单根2时,单根2不用上提到钻台1顶面以上,而是保持低位直接运移至特制的鼠洞管(含套筒式液压缸5、外筒6、扶正筒3三部分组成)内。由气动绞车吊装钻具沿跑道运移至鼠洞内,保证钻具在低位时直接进入扶正筒3,气动绞车下放吊装绳索,单根2接触套筒式液压缸5,单根2可随着套筒式液压缸5伸缩上下运动调整至合适位置,便于接单根作业。
如图5所示,当需要甩钻具单根时,即完成接单根作业后,套筒式液压缸5收缩回原始状态,液压推杆4伸出推动扶正筒3,由气动绞车吊装辅助,单根随扶正筒3运移至跑道面上,利用单根自重下滑至跑道上,完成甩单根作业。
进一步的,钻台1开有U型槽,接钻具单根2时,气动绞车上提单根2沿跑道7运动,通过钻台1的U型槽口即可直接放至扶正筒3内,无需将单根2上提到钻台1之上。
进一步的,钻台1与扶正筒3上端为销轴连接,扶正筒3可绕销轴在钻井平台1旋转一定角度。
进一步的,扶正筒3位于外筒6上端,外筒6一侧半开槽,方便扶正筒3从外筒6开槽一侧被推出。
进一步的,套筒式液压缸5活塞板上设有半弧形挡板,防止钻具单根2从鼠洞中滑出。
进一步的,液压推杆4与扶正筒3为万向节连接,液压推杆4推动扶正筒3运动时两者始终保持面接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