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顶吊筋安装打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025阅读:1509来源:国知局
房顶吊筋安装打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安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房顶吊筋安装打孔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房屋吊顶或安装悬挂式电器时要用吊筋悬挂安装,吊筋一般包括筋杆和膨胀螺栓,筋杆与膨胀螺栓的前端部,膨胀螺栓的整个后部安装在墙体内。在安装吊筋时,需要先用冲击钻在屋顶面上钻合适的孔,把膨胀螺栓的后端部塞入孔内,然后用锤子敲击,将膨胀螺栓的整个后部深入到孔内,最后用扳手将膨胀螺栓前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吊筋即连接在屋顶面上。

在传统的吊筋安装中,不论是钻孔还是膨胀螺栓的固定,均需要在开孔处下方架上人字梯或脚手架到离开地面一定高度,施工人员先手持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再利用锤子和扳手配合安装吊筋的膨胀螺栓,施工人员需要长时间站在高处,还需要其他人随时配合以递送工具和保障人字梯或脚手架的稳定。可见,该种传统的安装方式既耗费人力又影响人员的人身安全且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不用登高,同时高效环保的房顶吊筋安装打孔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房顶吊筋安装打孔设备,包括车体,车体左端设置有推把,车体右端下方前后设置有两个转轮,车体左端下方前后设置有两个万向轮,车体上端面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上设置有打孔装置,打孔装置上设置有标记装置和观察装置,观察装置和标志装置之间设置有托盘,托盘通过收集管与车体内部抽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抽风机右侧的收集箱连接,车体下端设置有稳定装置。

具体的,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顶板上端面且向车体左右端延伸的第一滑轨,车体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丝杠左右两端与第一固定块铰连接,两第一固定块之间的第一丝杠部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向车体前后两侧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的前后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二丝杠的前端和后端与第二固定块铰连接,两第二固定块之间的第二丝杠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打孔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滑块上端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与齿轮的转轴铰连接,齿轮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三把手,固定板右侧的第二滑块上端面上设置有滑筒,滑筒下部朝向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滑筒内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朝向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齿牙,齿轮与凹槽内的第一滑杆上的齿牙啮合,第一滑杆上端设置有钻头朝向上方的冲击钻。

具体的,所述标记装置包括与第一滑杆滑动连接的滑套,滑套上设置有锁紧螺钉,托盘设置在滑套上,滑套右侧外缘设置有呈倒“Z”字形的上支杆,上支杆朝向远离第一滑杆方向弯折的部分上设置于滑槽和与滑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滑槽内设置有与第一滑杆平行的第二滑杆,锁紧螺钉穿过第二凹槽后与第二滑杆螺纹连接并将第二滑杆固定在上支杆上,第二滑杆内设置有与第一滑杆同轴心的盲孔,盲孔内设置有笔尖朝向上方的信号笔,信号笔下端与盲孔的孔底之间设置有弹簧。

具体的,所述观察装置包括设置在托盘下方滑套上的下支杆,下支杆上铰连接有呈倾斜状的倒“Z”字形的方管,方管内上部弯折处设置有镜面朝向冲击钻钻头的上平面镜,方管内下部弯折处设置有与上平面镜平行,且镜面与上平面镜的镜面相对的下平面镜,方管下部通过拉簧与下支杆连接。

具体的,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板下端面上的电动伸缩缸,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朝向地面,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下端面上设置有橡胶垫。

具体的,所述第一丝杠的左端与第二丝杠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工作者登高工作,安全性高,同时打孔时不用一直抬起头向上观望就能够确定打孔位置和观察打孔情况,防止打孔时灰尘落入到工作者的眼中,提高了效率,打孔时落下的灰尘等颗粒物就会落到托盘上,同时被抽风机吸入收集箱,减少了扬尘的产生,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1、车体,2、转轮,3、万向轮,4、拉簧,5、电动伸缩缸,6、橡胶垫,7、收集箱,8、抽风机,9、收集管,10、第一滑轨,11、第一固定块,12、第一丝杠,13、第一把手,14、第一滑块,15、第二滑轨,16、第二滑块,17、第二固定块,18、第二丝杠,19、第二把手,20、齿轮,21、第三把手,22、固定板,23、滑筒,24、齿牙,25、第一滑杆,26、第一凹槽,27、冲击钻,28、滑套,29、托盘,30、上支杆,31、滑槽,32、第二凹槽,33、第二滑杆,34、推把,35、记号笔,36、弹簧,37、盲孔,38、下支杆,39、方管,40、上平面镜,41、下平面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房顶吊筋安装打孔设备,包括车体1,车体1左端设置有推把34,车体1右端下方前后设置有两个转轮2,车体1左端下方前后设置有两个万向轮3,车体1上端面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上设置有打孔装置,打孔装置上设置有标记装置和观察装置,观察装置和标志装置之间设置有托盘29,托盘29通过收集管9与车体1内部抽风机8的进风口连接,抽风机8的出风口与抽风机8右侧的收集箱7连接,车体1下端设置有稳定装置。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1顶板上端面且向车体1左右端延伸的第一滑轨10,车体1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1,第一滑轨10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4,第一丝杠12左右两端与第一固定块11铰连接,两第一固定块11之间的第一丝杠12部分与第一滑块14螺纹连接,第一滑块14上设置有向车体1前后两侧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15,第二滑轨15上设置有第二滑块16,第一滑块14的前后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7,第二丝杠18的前端和后端与第二固定块17铰连接,两第二固定块17之间的第二丝杠18与第二滑块16螺纹连接。

所述打孔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滑块16上端面的固定板22,固定板22与齿轮20的转轴铰连接,齿轮20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三把手21,固定板22右侧的第二滑块16上端面上设置有滑筒23,滑筒23下部朝向齿轮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26,滑筒23内设置有第一滑杆25,第一滑杆25朝向齿轮20的一侧设置有齿牙24,齿轮20与第一凹槽26内的第一滑杆25上的齿牙24啮合,第一滑杆25上端设置有钻头朝向上方的冲击钻27。

所述标记装置包括与第一滑杆25滑动连接的滑套28,滑套28上设置有锁紧螺钉,托盘29设置在滑套28上,滑套28右侧外缘设置有呈倒“Z”字形的上支杆30,上支杆30朝向远离第一滑杆25方向弯折的部分上设置于滑槽31和与滑槽31连通的第二凹槽32,滑槽31内设置有与第一滑杆25平行的第二滑杆33,锁紧螺钉穿过第二凹槽32后与第二滑杆33螺纹连接并将第二滑杆33固定在上支杆30上,第二滑杆33内设置有与第一滑杆25同轴心的盲孔37,盲孔37内设置有笔尖朝向上方的记号笔35,记号笔35下端与盲孔37的孔底之间设置有弹簧36。

所述观察装置包括设置在托盘29下方滑套28上的下支杆38,下支杆38上铰连接有呈倾斜状的倒“Z”字形的方管39,方管39内上部弯折处设置有镜面朝向冲击钻27钻头的上平面镜40,方管39内下部弯折处设置有与上平面镜40平行,且镜面与上平面镜40的镜面相对的下平面镜41,方管39下部通过拉簧4与下支杆38连接,当钻头位置放生变化时,可转动方管39调整上平面镜40的角度来观察钻头与房顶上的标记的位置关系,拉簧4使得方管39保持倾斜,减少方管39的运动角度。

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1底板下端面上的电动伸缩缸5,电动伸缩缸5的伸缩杆朝向地面,电动伸缩缸5的伸缩杆下端面上设置有橡胶垫6。

所述第一丝杠12的左端与第二丝杠18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把手13和第二把手14。

使用时,先确定好起始的打孔位置并做标记,然后松动滑套28上的锁紧螺钉,调整上支杆30朝向远离第一滑杆25方向弯折部分的上端面与冲击钻27钻头上端的距离,从而设定在房顶上打孔的深度,松动第二滑杆33上的锁紧螺钉并在滑槽31内滑动第二滑杆33,调整记号笔35与钻头之间的距离,从而设定标记下个打孔位置的距离。

起始位置打孔时,将车体1推至标记的起始位置下方,启动电动伸缩缸5,使得电动伸缩缸5的伸缩杆上的橡胶垫6与地面接触,从而防止车体1移动,转动齿轮20使得第一滑杆25带动冲击钻27上升,使得冲击钻27的钻头靠近房顶,此时上平面镜40将钻头与房顶上标记处的影像反射到下平面镜41上以供操作者观察,操作者可通过观察下平面镜41来明确钻头与房顶上标记处的位置关系,通过调整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6从而使得钻头处于房顶上标记处的正下方,调整好后,启动冲击钻27和抽风机8,通过第三把手21逆时针转动齿轮20,因为齿轮20与第一滑杆25上的齿牙24啮合,因此齿轮20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滑杆25上升,冲击钻27在房顶上打孔,当记号笔35上端与房顶接触后就会在房顶上留下标记,同时随着钻头深入到房顶中,记号笔35压缩第二滑杆33中盲孔37内的弹簧36并缩进盲孔37中,直到房顶与上支杆30接触,钻头工作时产生的灰尘及颗粒物就会落入到托盘29上,被抽风机8抽进收集箱7中,防止灰尘飞溅。

打孔完成后使得钻头退出打好的孔,然后回缩电动伸缩缸5的伸缩杆,使得橡胶垫6与地面分离,然后推动车体1,使得车体1处于记号笔35标记位置的下方,通过观察装置观察钻头与标记位置的关系,通过调整装置调整钻头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房顶进行打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