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对石油的开采量也要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石油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需定期检泵。当进行检泵作业前,需起出油管,并将油管从滑道搬运至管桥;当检泵作业完成后,需要将油管从管桥搬运至滑道,之后将油管下入到井筒内,进行开采作业。其中,油管的搬运效率影响检泵作业以及开采作业的进程,则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搬运油管的工具。
目前,通常采用撬杆来搬运油管,其搬运过程为:当起出油管后,先将油管下放到第一滑道上,并使油管进行滑动;当油管的首部滑行到第一滑道的油管枕上时,将撬杆插入到油管的尾部,并手握撬杆将油管的尾部搬运至管桥上;之后,将油管的首部从油管枕上推送到管桥上,直至油管整体放置在管桥上。当下入油管之前,先将油管的首部从管桥抬到油管枕上;之后,在油管的尾部内插入撬杆,并手握撬杆将油管的尾部搬运至第二滑道上,使油管在第二滑道上进行滑动,直至到达井口附近。其中,抽油杆内部设置有摩擦系数小的内衬,以解决杆管偏磨问题。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搬运油管过程中,由于撬杆插入到油管的内部,容易对油管的内衬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保护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管保护器所述油管保护器包括:
筒体;
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上的耐磨纤维套;
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的多个撬杆环;
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底部内壁上覆盖有弹性垫;
所述弹性垫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的上表面与所述耐磨纤维套的下端相抵。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用于与所述耐磨纤维套的顶部相抵。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优选地,多个所述撬杆环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且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连接有挡板;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撬杆环的上方,且与所述撬杆环相对。
优选地,所述挡板焊接在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管保护器通过设置有筒体以及撬杆环,可将油管的尾部套在筒体的内部以及将撬杆插入到撬杆环内,便于对油管进行搬运,避免了将撬杆插入到油管的内部,可防止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油管的内衬破损;通过在筒体的内壁设置有耐磨纤维套,减少了对油管外壁的磨损,可避免油管尾部的外螺纹受到损坏,延长了油管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可将油管内的水、油、蜡排出,避免水、油、蜡在筒体的内部进行堆积,保证了油管保护器的正常操作。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管保护器,能降低对油管的磨损,延长了油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管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对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进行说明:
1-筒体;
101-第一通孔;
2-耐磨纤维套;
3-撬杆环;
4-弹性垫;
401-第二通孔;
5-限位环;
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保护器,如图1所示,该油管保护器包括:筒体1;设置在筒体1的内侧壁上的耐磨纤维套2;设置在筒体1的外侧壁上的多个撬杆环3;筒体1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1。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管保护器的工作原理给予描述:
当进行检泵作业前,需将油管从井筒内起出。在起出油管后,先将油管下放到第一滑道上,并进行滑动;当油管的首部滑行到第一滑道的油管枕上时,将油管的尾部套在筒体1的内部,并将撬杆插入到撬杆环3内,并手握撬杆将油管的尾部搬运至管桥上;之后,将油管的首部从油管枕上推送到管桥上,直至油管整体放置在管桥上。
当完成检泵作业后,需将油管下入到井筒内。在下入油管之前,先将油管的首部从管桥抬到油管枕上;之后,将油管的尾部套在筒体1的内部,并将撬杆插入到撬杆环3内,并手握撬杆将油管的尾部搬运至第二滑道上,使将油管在第二滑道上进行滑动,直至到达井口附近。
在上述油管搬运过程中,油管的外壁与耐磨纤维套2接触,由于耐磨纤维套2具有耐磨性,可以减少油管的外壁与耐磨纤维套2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可减少对油管外壁的磨损;且由于耐磨纤维套2选用耐磨纤维制备得到,其硬度小于油管的硬度,可避免油管尾部的外螺纹受到损坏。
当油管起出后,在第一滑道上滑行时,其内部通常放入通径规。该通径规在重力作用下,可由油管的首部滑行至油管的底部,在通径规滑行过程中,会将油管内的水、油、蜡等物质从油管的内腔中排出。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01,油管内的水、油、蜡穿过第一通孔101,排出至油管保护器的外部,可避免从油管内排出的水、油、蜡堆积在筒体1的内部,保证了油管保护器的正常操作。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管保护器通过设置筒体1以及撬杆环3,可将油管的尾部套在筒体1的内部以及将撬杆插入到撬杆环3内,便于对油管进行搬运,避免了将撬杆插入到油管的内部,可防止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油管的内衬破损;通过在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耐磨纤维套2,减少了对油管外壁的磨损,可避免油管尾部的外螺纹受到损坏,延长了油管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01,可将油管内的水、油、蜡排出,避免水、油、蜡在筒体1的内部进行堆积,保证了油管保护器的正常操作。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管保护器,能降低对油管的磨损,延长了油管的使用寿命。
当通径规在重力作用下,由套管的上部运动至筒体1的底部时,通径规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会与筒体1的底部发生碰撞。若通径规的冲击力过大的话,会损坏套管1的底部以及通径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筒体1的底部内壁上覆盖有弹性垫4;弹性垫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01,第二通孔401与第一通孔101相通。这样设置的话,可利用弹性垫4,来吸收、减缓通径规的冲击力,降低对筒体1的底部、通径规造成破坏的风险;另外,油管内的水、油、蜡也可依次经过第二通孔401、第一通孔101而排出至油管保护器的外部,防止水、油、蜡在筒体1内发生堆积。
其中,弹性垫4的材质种类有多种,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弹性橡胶垫,该类型的弹性垫4即能抗冲击、又能耐油腐蚀。
弹性垫4设置在筒体1底部内壁上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弹性垫4的上表面与耐磨纤维套2的下端相抵,可防止弹性垫4从筒体1内脱落。这种设置弹性垫4的方式,可直接将弹性垫4放置在筒体1的底部内壁上,不需要将弹性垫4与筒体1的底部连接,便于弹性垫4的安装与拆卸,有利于对弹性垫4进行更换。
可以理解是,当采用上述方式来设置弹性垫4的话,弹性垫4的外径应大于耐磨纤维套2的内径。
当然了,弹性垫4也可粘贴在筒体1底部的内壁上。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在筒体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弹性垫4的方式。
为了提高油管内的水、油、蜡从油管保护器排出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通孔401的中心线与第一通孔101的中心线相重合。
当起出油管后,将油管的首部从油管枕上推送到管桥上过程中,油管的尾部会在管桥上进行滑动,使得筒体1的底部与管桥接触,而筒体1的底部与管桥之间具有摩擦力。为了减少油管与筒体1之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筒体1的底部设置为弧形结构,即内、外轮廓均为弧形结构。通过上述设置,可将筒体1底部与管桥的接触方式由线接触转变成点接触,从而可达到降低油管与筒体1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油管在管桥上滑动。
其中,筒体1的材质可优选为20铬钼钢,以提高筒体1的强度,可延长油管保护器的使用寿命。
关于筒体1的具体尺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例如,筒体1的内径比耐磨纤维套2的外径大1mm~2mm,筒体1的外径可设置为100mm~102mm。
而关于耐磨纤维套2的具体尺寸,例如,耐磨纤维套2的内径比油管尾部的外径大2mm~4mm、耐磨纤维套2的长度等于油管的尾部具有螺纹的部分所对应的长度、耐磨纤维套2的外径比耐磨纤维套2的内径大15mm~20mm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对其具体限制。
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耐磨纤维套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筒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环5,用于与耐磨纤维套2的顶部相抵。通过在筒体1内设置限位环5,可防止耐磨纤维套2向上移动幅度过大,而从筒体1内脱离;且这种设置方式,可直接将耐磨纤维套2放置在弹性垫4的上表面,不需要将耐磨纤维套2与筒体1的内侧壁连接。
其中,限位环5的材质可选用耐油腐蚀、耐摩擦的钢制材质,例如不锈钢。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环5的内径应小于耐磨纤维套2的外径,而限位环5的内径可大于或等于纤维套2的内径。
为了便于更换限位环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限位环5与筒体1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其中,限位环5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筒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环5外壁上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
进一步地,可在限位环5中远离耐磨纤维套2的端口设置有倒角,以方便油管的尾部顺利进入到筒体1的内部。
当油管的尾部套在油管保护器的筒体1内,并在管桥上滑行时,为了便于油管在管桥上滑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个撬杆环3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且中心线相重合,即这几个撬杆环3位于筒体1的同一外侧。当油管在管桥上滑行前,可先转动油管保护器,直至这几个撬杆环3位于管桥的上方或侧方。
其中,为了便于操作,可将撬杆环3焊接在筒体1的外侧壁上。
关于撬杆环3的具体尺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保证撬杆顺利插入撬杆环3内即可,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撬杆环3的内径比撬杆的外径大3mm~5mm。
当搬运油管前,需将撬杆插入到撬杆环3内,为了避免撬杆的大部分都穿过撬杆环3,而增加操作时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筒体1的外侧壁上连接有挡板6;挡板6位于撬杆环3的上方,且与撬杆环3相对。这样设置的话,可使得撬杆穿过撬杆环3后,就可与挡板6相抵,避免了撬杆的大部分都穿过撬杆环3,进而减少了操作时间。
其中,为了提高挡板6与筒体1的外侧壁的连接强度,可将挡板6焊接在筒体1的外侧壁上。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