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集溢液式修井作业踏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1405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可收集溢液式修井作业踏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踏台技术领域,是一种可收集溢液式修井作业踏台。



背景技术:

进行油田的修井作业时,为了防止井口溢液对土壤造成污染,需要提前在井口外周挖设防渗坑,然后在防渗坑内铺设防渗布,最后在防渗布上布置修井作业踏台进行修井作业,施工成本高、安装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而且防渗布一旦在搭接位置有缝隙,井口土壤还是存在被溢液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集溢液式修井作业踏台,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修井作业存在的作业成本高、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和存在污染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收集溢液式修井作业踏台,包括支架、集液槽子和格栅板,支架包括支撑框,支撑框后侧固定有集液槽子,集液槽子外侧的支撑框后侧固定有至少两个支腿,支撑框前侧固定有格栅板,集液槽子中部和对应位置的格栅板上均设有前后对应的井口装置安装圆孔,井口装置安装圆孔左侧的集液槽子和格栅板上分别设有两个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前后对应的闸阀手轮安装孔,对应井口装置安装圆孔和每个闸阀手轮安装孔处的集液槽子前侧分别固定有挡沿。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格栅板可包括左格栅和右格栅,集液槽子包括相连通的左槽体和右槽体,支撑框包括能通过插接件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左框体和右框体,左框体的前侧固定有左格栅,左框体的后侧固定有左槽体,且左框体后侧固定有至少两个位于左槽体外侧的支腿;右框体的前侧固定有右格栅,右框体的后侧右槽体,且右框体后侧固定有至少两个位于右槽体外侧的支腿;左槽体的右侧中部设有左半圆缺口,右槽体的左侧中部设有与左半圆缺口相匹配且开口相对的右半圆缺口,左圆半缺口的左前侧和右半圆缺口的右前侧均固定有呈弧形的挡沿固定有呈弧形的挡沿,对应左半圆缺口位置的左格栅右侧设有左缺口,对应右半圆缺口位置的右格栅左侧设有右缺口;左槽体中部和左格栅上分别设有两个闸阀手轮安装孔。

上述插接件可包括插杆和套管,左框体右侧固定有至少两个呈上下间隔分布的套管,对应每个套管位置的右侧框体左侧均固定有能插入并卡紧在与其对应的套管内的插杆。

上述插接件可包括插杆和套管,右框体左侧固定有至少两个呈上下间隔分布的套管,对应每个套管位置的左侧框体右侧均固定有能插入并卡紧在与其对应的套管内的插杆。

上述右槽体的深度可大于左槽体的深度,左槽体右侧后方设有向右后方倾斜的左导液板,右槽体左侧后方设有向左前方倾斜的右导液板,左导液板右侧和右导液板左侧叠合在一起。

上述右槽体的右部可设有与其连通且深度大于右槽体的蓄液池,蓄液池的侧壁上设有呈间隔分布的潜水泵安装孔和排液孔。

上述支腿可为可伸缩支腿。

上述对应每个闸阀手轮安装孔位置的左支架前侧可铰接有能覆盖与其对应的闸阀手轮安装孔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井口装置安装圆孔套装在井口外侧,作业人员即可在其上进行修井作业,集液槽子可将井口溢液收集起来,待修井完成后,对集液槽子进行清理即可;其有效防止井口溢液对井口的土壤造成污染,也无需挖设防渗坑和铺设防渗布,提高修井作业的效率,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左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右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左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右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支腿,2为闸阀手轮安装孔,3为挡沿,4为井口装置,5为闸阀手轮,6为左格栅,7为右格栅,8为左槽体,9为右槽体,10为左框体,11为右框体,12为左圆半缺口,13为右半圆缺口,14为左缺口,15为右缺口,16为插杆,17为套管,18为左导液板,19为右导液板,20为蓄液池,21为潜水泵安装孔,22为排液孔,23为潜水泵,24为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5所示,该可收集溢液式修井作业踏台包括支架、集液槽子和格栅板,支架包括支撑框,支撑框后侧固定有集液槽子,集液槽子外侧的支撑框后侧固定有至少两个支腿1,支撑框前侧固定有格栅板,集液槽子中部和对应位置的格栅板上均设有前后对应的井口装置安装圆孔,井口装置安装圆孔左侧的集液槽子和格栅板上分别设有两个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前后对应的闸阀手轮安装孔2,对应井口装置安装圆孔和每个闸阀手轮安装孔2处的集液槽子前侧分别固定有挡沿3。集液槽子和格栅板可通过焊接等现有公知的手段与支撑框进行固定。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井口装置安装圆孔套装在井口外侧,使井口装置4经井口装置安装圆孔穿出、闸阀手轮5经闸阀手轮安装孔2穿出,作业人员即可在格栅板上进行修井作业,集液槽子可将井口溢液收集起来,待修井完成后,对集液槽子进行清理即可。有效防止井口溢液对井口的土壤造成污染,也无需挖设防渗坑和铺设防渗布,提高修井作业的效率。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可收集溢液式修井作业踏台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5所示,格栅板包括左格栅6和右格栅7,集液槽子包括相连通的左槽体8和右槽体9,支撑框包括能通过插接件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左框体10和右框体11,左框体10的前侧固定有左格栅6,左框体10的后侧固定有左槽体8,且左框体10后侧固定有至少两个位于左槽体8外侧的支腿1;右框体11的前侧固定有右格栅7,右框体11的后侧右槽体9,且右框体11后侧固定有至少两个位于右槽体9外侧的支腿1;左槽体8的右侧中部设有左半圆缺口12,右槽体9的左侧中部设有与左半圆缺口12相匹配且开口相对的右半圆缺口13,左圆半缺口12的左前侧和右半圆缺口13的右前侧均固定有呈弧形的挡沿固定有呈弧形的挡沿3,对应左半圆缺口12位置的左格栅6右侧设有左缺口14,对应右半圆缺口13位置的右格栅7左侧设有右缺口15;左槽体8中部和左格栅6上分别设有两个闸阀手轮安装孔2。安装时,可将左框体10和右框体11分别从左右两侧围合在井口装置4外侧,同时通过插接件使二者固定,操作方便、快捷。

根据需要,插接件包括插杆16和套管17,左框体10右侧固定有至少两个呈上下间隔分布的套管17,对应每个套管17位置的右侧框体左侧均固定有能插入并卡紧在与其对应的套管17内的插杆16。上述插杆16和套管17的设置,进一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拆卸。

如附图1、2、3、4、5所示,插接件包括插杆16和套管17,右框体11左侧固定有至少两个呈上下间隔分布的套管17,对应每个套管17位置的左侧框体右侧均固定有能插入并卡紧在与其对应的套管17内的插杆16。上述插杆16和套管17的设置,进一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拆卸。

如附图1、2、3、4、5所示,右槽体9的深度大于左槽体8的深度,左槽体8右侧后方设有向右后方倾斜的左导液板18,右槽体9左侧后方设有向左前方倾斜的右导液板19,左导液板18右侧和右导液板19左侧叠合在一起。井口溢液经格栅板落在左槽体8内后,可经左导液板18和右导液板19的配合引导,聚集在右槽体9内,便于后续的清理。

如附图1、2、3、4、5所示,右槽体9的右部设有与其连通且深度大于右槽体9的蓄液池20,蓄液池20的侧壁上设有呈间隔分布的潜水泵安装孔21和排液孔22。在右槽体9内通过潜水泵安装孔21安装潜水泵23,将潜水泵23的出液管穿出排液孔22,利用潜水泵23对井口溢液进行外排,进一步提高修井作业的工作效率,

如附图1、2、3、4、5所示,支腿1为可伸缩支腿。可通过在支架上设置螺纹孔,将在支腿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对应的螺纹孔内,通过控制支腿1的旋进长度控制支腿1的长度。将支腿1设置为可伸缩支腿,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的作业井口和井口装置4,增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如附图1、2、3、4、5所示,对应每个闸阀手轮安装孔2位置的左支架前侧铰接有能覆盖与其对应的闸阀手轮安装孔2的盖板24。盖板24的设置,可防止喷射的井口溢液经闸阀手轮安装孔2位置落在井口地面上,渗入土壤中,影响环境。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