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传压式泄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045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水力传压式泄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采油井下油管柱的泄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力传压式泄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广泛推广使用的撞击式泄油器,安装在深井泵与固定凡尔总成之间,虽然技术已经成熟,但存在应用局限性。撞击式泄油器在以下情况下将无法打开,如:a.卡泵、b.抽油杆断脱、c.活塞断脱、d.井筒不清洁、e.受井斜的影响,撞击棒下冲击力不够,不能撞断泄油销钉。

由于目前撞击式泄油器在应用过程出现的异常情况,造成了泄油器无法正常打开泄油,在整个油井管柱起出时,油管内原油也被带到井口地面,会造成井口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撞击式泄油器无法打开泄油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更换维修方便、工作过程安全可控的水力传压式泄油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力传压式泄油器,安装于采油管柱与抽油泵之间,包括泄油阀体,所述泄油阀体的上端与采油管柱相连接,所述泄油阀体的下端与抽油泵相连接;所述泄油阀体的外表面加工有连通阀腔的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内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外侧设置有正拱形爆破片,所述正拱形爆破片与所述泄油孔之间设置有压紧所述正拱形爆破片的压紧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泄油孔孔壁上的连接螺纹以及与所述泄油孔通过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泄油孔沿泄油阀体的径向偏心或非偏心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拱形爆破片为压力爆破式正拱刻槽型爆破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成本低廉;每次使用后只需更换正拱形爆破片,经过试压合格后就可再次下井重复使用;

(2)正拱形爆破片可定向传递水体压力,且承受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爆破片将向外侧定向打开,爆破时无碎片,反应速度快,利于快速泄油,缩短修井占井时间,提高油井利用时率。

(3)对于井筒脏、易于沉淀脏污堵死泵筒的井,其使用效果不受影响;减少井口污水、油泥的产生量,安全环保可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正拱形爆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泄油阀体;2-密封垫圈;3-正拱形爆破片;4-压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水力传压式泄油器,包括泄油阀体1,所述泄油阀体1的外表面加工有连通阀腔的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内设置有密封垫圈2,密封垫圈2材质采用紫铜,整体密封效果好;所述密封垫圈2外侧设置有正拱形爆破片3,所述正拱形爆破片3与所述泄油孔之间设置有压紧所述正拱形爆破片3的压紧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泄油孔孔壁上的连接螺纹以及与所述泄油孔通过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母4,通过压紧螺母不仅便于正拱形爆破片3的更换与组装,而且提高了使用安全可靠性。此为优选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结构实现对正拱形爆破片的压紧。

所述泄油孔沿泄油阀体的径向偏心或非偏心设置,也就是说,泄油阀体1的外径中心与连接螺纹中心轴线,可加工为偏心结构或非偏心结构,具体根据所用抽油泵泵规格以及套管内孔尺寸决定。

参考图3,所述正拱形爆破片3为压力爆破式正拱刻槽型爆破片,凹面可定向传递水体压力,且承受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爆破片将向凸面侧定向打开,爆破时无碎片,反应速度快,利于快速泄油,缩短修井占井时间,提高油井利用时率。

安装时,将该泄油器随完井管柱下入井内抽油泵上某一位置,泄油阀体1的上端与采油管柱相连接,泄油阀体1的下端与抽油泵相连接;正常生产。在需检泵作业时,可先起出抽油杆,在地面对油管内加水增压,水体传递定向压力,当压力升高到设计压力时,正拱形爆破片3向外侧定向爆破打开,此时油管与套管连通,可实现正常泄油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