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的钢板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隧道使用中,隧道周围的土体结构变化会引起隧道受力变化,更为严重的会造成隧道受损。这种情况较多地发生在地铁隧道使用中,由于地铁周边建筑项目的深基坑开挖、导致地铁轴线上方堆重载的外部原因,导致了盾构隧道的管片受力逐渐发生变化,使得隧道轴线偏移、隧道结构病害。
为了确保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在地铁隧道运营前,一些城市地铁隧道采取了对隧道管片进行钢环加固施工,从而避免后期的隧道结构安全隐患。在地铁隧道运营时间较长、地铁线路周边土体情况及承载发生较大变化时,地铁隧道发生轴线偏移、隧道结构病害的情况更为复杂,往往会引起隧道管片的局部应力过载,需要对隧道管片及时采取加固措施,而且在采取加固措施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公共交通的影响,尽可能提高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方便对隧道加固的结构,特别是针对病害隧道的修复加固,能够在不影响运营的同时有效在现有的隧道结构基础上进行加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的钢板加固结构,用于加固隧道和隧道内用于安装铁轨的道床,包括钢环,所述钢环为多段弧形钢板依次固定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所述钢环与所述隧道内侧壁贴合安装;
所述钢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钢板、第二弧形钢板、第三弧形钢板、第四弧形钢板、第五弧形钢板,所述第一弧形钢板、第五弧形钢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道床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三弧形钢板连接于所述隧道内侧壁的顶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五弧形钢板的上部还连接有加强肋板,两所述加强肋板的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钢板、第五弧形钢板的顶面贴合连接,两所述加强肋板的底部侧边与所述道床的两侧边贴合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道床上还铺设有抗拉组件,所述抗拉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道床两侧的所述加强肋板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道床上在所述铁轨的下方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抗拉组件的凹槽,所述抗拉组件位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抗拉组件与所述道床的铁轨之间铺设有绝缘垫片,所述抗拉组件与所述道床的接缝处通过绝缘树脂密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肋板底部还设有用于引导水流的导流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环的各个所述弧形钢板的接缝处通过环氧树脂密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环与所述隧道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隧道内侧壁上,所述螺栓与所述钢环的连接处通过环氧树脂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的钢板加固结构,第一弧形钢板、第二弧形钢板,第三弧形钢板、第四弧形钢板和第五弧形钢板依次连接组成钢环,钢环通过螺栓连接于隧道内侧壁上,对隧道支撑加固。同时,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五弧形钢板通过加强肋板进一步与道床固定,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五弧形钢板通过抗拉组件提高钢环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方便施工,能够在不影响隧道正常运营的同时有效地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隧道的钢板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隧道;101、道床;102、凹槽;103、绝缘垫片;10、钢环;11、第一弧形钢板;12、第二弧形钢板;13、第三弧形钢板;14、第四弧形钢板;15、第五弧形钢板;40、加强肋板;41、导流孔;42、水沟混凝土;50、抗拉组件;60、支架;70、环氧树脂;80、列车轮廓线;9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隧道的钢板加固结构,其包括对隧道壁加固的钢环10和对钢环10固定的加强肋板40、抗拉组件50,以列车轮廓线80表示车辆行驶时的外轮廓线,本实用新型方便施工,能够在不影响隧道正常运营的同时有效地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对隧道100和隧道内用于安装铁轨的道床101加固,提供一种隧道的钢板加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隧道100为圆形内壁,隧道100底部是隧道的道床101,道床101上设有铁轨,铁轨为火车、地铁等轨道交通工具的运行轨道,隧道100内侧壁顶部还安装有支架60。钢环10在沿着隧道100安装时,钢环10安装于隧道100内的各个支架60之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包括钢环10,钢环10作为隧道100的内衬结构与隧道100内侧壁贴合安装,钢环10整体在隧道100受外力作用时,起到对隧道100的承托。
具体地,钢环10包括与道床101的两侧分别连接的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以道床101的两侧为支撑而向上延伸,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的上端分别与钢环10的其余钢板连接,以对钢环10的其余部分起到支撑的作用。
具体地,钢环10还包括与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分别连接的第二弧形钢板12、第四弧形钢板14,第二弧形钢板12、第四弧形钢板14在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的支撑下,沿着隧道100向上延伸,组成钢环10的第二弧形钢板12、第四弧形钢板14对隧道100两侧支撑以加固隧道100。
具体地,钢环10还包括第三弧形钢板13,隧道100两侧的第二弧形钢板12、第四弧形钢板14与第三弧形钢板13连接以对第三弧形钢板13的两端抵接,实现对第三弧形钢板13进行定位、支撑。
优选地,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二弧形钢板12、第三弧形钢板13、第四弧形钢板14、第五弧形钢板15连接组成的钢环10起到对隧道内壁的拱形支撑作用,钢环10的环形结构弹性优良且与隧道100内侧壁贴合安装,能够对隧道100的形变起到支撑和限制作用。
具体地,第三弧形钢板13位于隧道100的顶部。
优选地,第三弧形钢板13设置于隧道顶部中央,有利于第三弧形钢板13均匀地分担隧道顶部压力。
优选地,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上还连接有加强肋板40,两块加强肋板40的底面分别与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的顶面贴合连接,两块加强肋板40的底部侧边与道床101的两侧边配合连接。
具体地,两块加强肋板40的底面与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的顶面贴合连接,有助于提高加强肋板40安装的稳定性。针对受损隧道100加固时,在安装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和加强肋板40时,需要先凿除水沟内的水沟混凝土42。
具体地,加强肋板40底部侧边分别与道床101的两侧配合抵接连接,使得加强肋板40在受到来自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的压力时,能够通过道床101的限位作用而限制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的变形和位移。
进一步地,在钢环10受到来自隧道100两侧的压力时,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能够在道床101对加强肋板40的限位作用下,平衡来自隧道100两侧的压力,避免了道床101受力不平衡而发生侧向形变、形变。
优选地,道床101上还铺设有抗拉组件50,抗拉组件5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道床101两侧的加强肋板40的中部连接。
具体地,隧道100受到来自顶部的压力时,隧道100的顶部有向下形变的趋势,钢环10的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有向隧道100两侧下方形变的趋势。具体地,抗拉组件5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道床101两侧的加强肋板40的中部连接,同时,加强肋板40与道床10的底部抵接,使得加强肋板40构成杠杆结构,使得抗拉组件50能够平衡来自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的拉力,避免了钢环10形变量过大、提升了钢环10的刚度。
优选地,在道床101上在铁轨的下方开设有用于容纳抗拉组件50的凹槽102,抗拉组件50位于凹槽102内。
如图1所示,在实际施工中,特别是对病害隧道加固中,道床101上铺设有铁轨,为了安装抗拉组件50,需要预先在道床101上切割出凹槽102以容纳抗拉组件50。
具体地,抗拉组件50包括两块钢拉条和连接板,钢拉条的两端分别与两加强肋板40连接,两钢拉条分别位于道床101上一对枕轨的两侧,两钢拉条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钢拉条与连接板组成了H型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提升抗拉组件50的稳定性,能够对道床101两侧的加强肋板40起到进一步的连接、限定作用。
具体地,抗拉组件50与道床101的铁轨之间铺设有绝缘垫片103,抗拉组件50与道床101的接触处通过绝缘树脂密封,为了防止杂散电流的危害,在道床101与抗拉组件50之间增设绝缘垫片103有助于避免杂散电流的危害。
优选地,加强肋板40底部还设有用于引导水流的导流孔41,在道床101两边的水沟中有水流时,水流可通过导流孔41引流。
在实际施工中,钢环10具有位于道床101两侧的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分别与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连接的第二弧形钢12、第四弧形钢板14和第三弧形钢板13,具有五块弧形钢板的钢环10便于安装,且减少了焊接接缝的数量,在安装时,按照由下至上、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安装弧形钢板,即先安装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五弧形钢板15,再安装第二弧形钢板12、第四弧形钢板14,最后安装第五弧形钢板15。
优选地,在钢环10与隧道100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70,钢环10与隧道100内侧壁之间的能够通过环氧树脂70密封,进而避免隧道100渗漏出水。
优选地,在加强肋板40与道床101之间也填充以环氧树脂70,以对道床101进行防水保护。
优选地,在钢环10的各个构件的接缝处通过绝缘树脂封堵,钢环10的接缝处通过绝缘树脂封堵,作为对钢环10的焊接缝的防锈处理。
优选地,钢环10和加强肋板40通过螺栓90连接于隧道壁10上,螺栓90与第一弧形钢板11、第二弧形钢板12、第三弧形钢板13、第四弧形钢板14、第五弧形钢板15、加强肋板40的连接处通过绝缘树脂封堵。螺栓90可以采用适用于开裂混凝土的特种螺栓,规格选为M16。
具体地,螺栓90在安装时,需要避开隧道100内的混凝土管片钢筋。
具体地,采用绝缘树脂封堵螺栓90外露在钢环10上的螺栓头,能够对螺母与螺杆进行防滑处理,同时可对螺栓90进行防锈处理。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的钢板加固结构,包括安装于隧道100底部的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连接在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上的第二弧形钢板12、第四弧形钢板14,隧道100两侧的第二弧形钢板12、第四弧形钢板14与隧道100顶部的第三弧形钢板13连接,五块弧形钢板组成钢环10,钢环10通过螺栓连接于隧道100内侧壁,起到对隧道100的支撑加固。同时,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通过加强肋板40进一步与道床101固定,第一弧形钢板11和第五弧形钢板15通过抗拉组件连接,以提高钢环10的刚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方便施工,能够在不影响隧道正常运营的同时有效地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特别是适用于对病害隧道的加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