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323发布日期:2018-06-30 04:35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开挖台车是在隧道开挖方法采用半断面或全断面法中用于工人操纵钻机及安装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工作的平台,可以说是隧道开挖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设备,一方面:考虑到隧道出碴车辆的通行,台车的下部空间要足够大,满足后八轮和装载机、挖机等大型施工车辆的通过,一般采用 n 型结构,加三角形斜撑;另一方面,台车设备的好坏,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折叠,且能适应不同宽度和高度的隧道开挖台车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包括沿隧道内轮廓面设置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至少为三个且沿隧道跨长方向并列平行设置,连接架内部水平布设有横梁,每两个相邻连接架之间横向布设有加强梁;连接架通过多次折弯成形后整体呈拱形,连接架上相邻的两折弯拐角处均为斜面过渡,相邻两个连接架的同一高度的斜面处在同一平面内,每组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斜面外侧对称铺设有一组侧翼,所述侧翼沿隧道跨长方向相邻布设,每个侧翼的下端两侧均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架铰接,侧翼展开后与连接架形成接触限位,展开后侧翼的最外侧整体呈与隧道内部轮廓匹配的拱形;连接架顶部铺设有连续的顶盖,每个连接架的底部均安装有两个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隧道跨长方向呈45°夹角倾斜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与相邻的加强梁、横梁之间通过斜撑形成稳固的三角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均为钢筋网结构,侧翼的转动与行走轮的移动均通过电机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加强梁、横梁和斜撑均为型钢。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均为实心橡胶轮胎。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展开后最外侧与隧道内轮廓面之间有空间,位于上方的侧翼平台支架的宽度小于位于下方的侧翼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采用折叠式的侧翼作为工作平台,当隧道开挖车移动时,将侧翼折叠起来,能够使隧道开挖台车与隧道保持较大的距离,便于隧道开挖台车的通行,当行走至下一个加宽段开挖时,只需展开侧翼平台支架即可增加开挖工作面,操作过程省时省力,能够适应于不同宽度、高度的隧道的开挖;行走轮采用实心橡胶轮胎,其耐磨性较好,延长了行走轮的使用寿命;行走轮与隧道跨长方向呈45°夹角倾斜布设,同步实现了前进和侧移的功能,便于隧道开挖台车结构的移动;连接架顶部铺设有连续的顶盖,顶盖形成的空间可为施工人员提供临时的避难场所,保证被困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中侧翼展开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侧翼,2为顶盖,3为连接架,4为横梁,5为斜撑,6为行走轮,7为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隧道开挖台车结构,包括沿隧道内轮廓面设置的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至少为三个且沿隧道跨长方向并列平行设置,连接架3内部水平布设有横梁4,每两个相邻连接架3之间横向布设有加强梁7;连接架3通过多次折弯成形后整体呈拱形,连接架3上相邻的两折弯拐角处均为斜面过渡,相邻两个连接架3的同一高度的斜面处在同一平面内,每组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斜面外侧对称铺设有一组侧翼1,所述侧翼1沿隧道跨长方向相邻布设,每个侧翼1的下端两侧均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架3铰接,侧翼1展开后与连接架3形成接触限位,展开后侧翼1的最外侧整体呈与隧道内部轮廓匹配的拱形;连接架3顶部铺设有连续的顶盖2,每个连接架3的底部均安装有一组行走轮6,所述行走轮6与隧道跨长方向呈45°夹角倾斜布设;连接架3与相邻的加强梁7、横梁4之间通过斜撑5形成稳固的三角固定,侧翼1均为钢筋网结构,侧翼1的转动与行走轮6的移动均通过电机实现,连接架3、加强梁7、横梁4和斜撑5均为型钢,行走轮6均为实心橡胶轮胎;侧翼1展开后最外侧与隧道内轮廓面之间有空间,位于上方的侧翼1平台支架的宽度小于位于下方的侧翼1的宽度。

隧道开挖台车结构行走时,将连接架3侧的侧翼1折叠起来,由装载机拖动隧道开挖台车结构行走,一方面:顶盖2与侧翼1在连接架3上部形成避难空间,可为施工人员提供临时的避难场所,另一方面,连接架3的底部空间可供其他车辆或者人员的通行,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隧道开挖台车结构行走到位后,将作业台架两侧的侧翼1展开,增加工作面。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