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刃滚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048发布日期:2018-09-18 20:24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盾构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单刃滚刀。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铁、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隧道都需要盾构来进行开挖,盾构以其安全快速等诸多优势而逐渐普及。滚刀作为盾构机的“牙齿”,主要用来掘进硬岩、复合地层,它是利用刀环的滚动对岩石进行开沟、碾压而达到破碎岩石的作用。

而滚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刀环为光滑的圆环圏,对岩层的破坏力较小,挖掘岩层的速度慢,而在挖掘过程当中击碎的岩石块堆积在道口中无法排泄,加大了挖掘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单刃滚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滚刀由于刀环外表光滑对岩层破坏力较小并且难以排泄击碎的岩石块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包括轮毂、左端盖、右端盖和刀轴,所述轮毂通过轴承与刀轴连接,左端盖和右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轮毂的左右两端,所述轮毂上设置有刀环,所述刀环分为多个刀块,相邻的刀块之间留有间隙,刀块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圆柱形不锈钢块,且刀块设置有圆柱形不锈钢块的一端厚于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刀块至少设置有6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光滑的刀环改进为不整的刀块,滚刀在逆时针旋转时设置在刀块顶端的圆柱形不锈钢块首先碰撞到岩层,击碎岩层,加大了对岩层的破碎力度,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刀块之间留有间隙,岩层在被击碎成碎块时,可嵌入间隙中,随滚刀的转动带到岩层的上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碎块被甩出间隙,从而达到清除碎块的目的,有助于滚刀对岩层的切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轮毂;2-左端盖;3-右端盖;4-刀轴;5-水管;6-刀环;7-刀块;8-圆柱形不锈钢块;9-内沉螺栓;10-耐磨损材料;11-水腔;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单刃滚刀,包括轮毂1、左端盖2、右端盖3和刀轴4,所述轮毂1通过轴承与刀轴4连接,左端盖2和右端盖3螺纹连接在所述轮毂1的左右两端,所述轮毂1上设置有刀环6,所述刀环6分为多个刀块7,相邻的刀块7之间留有间隙,刀块7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圆柱形不锈钢块8,且刀块7设置有圆柱形不锈钢块8的一端厚于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为:滚刀在工作时为逆时针旋转,由设置在刀块7前端的圆柱形不锈钢块8先碰到岩层,击碎后的岩层碎块可部分进入刀块7的间隙中,随滚刀的转到上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间隙。

本实施例中的刀块7设置有圆柱形不锈钢块8的一端厚于另一端,增大了空隙的开口处,有助于岩层碎块进入间隙并排出;所述刀块7的沿逆时针的端口上焊接有圆柱形不锈钢块8,此设计可使圆柱形不锈钢块8最先接触到岩层,圆柱形不锈钢块8相对于刀块7具有更坚硬更耐磨的特点,因此击碎岩层的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刀块7通过内沉螺栓9螺纹连接在轮毂1上,所述刀块7和圆柱形不锈钢块8的外层设置有耐磨损材料10,所述耐磨损材料为38CrMoAl(高级氮化钢);刀块7均通过两个及以上的内沉螺栓9螺纹固定在轮毂1上,所述内沉螺栓9分别位于刀块7的左右两端;刀轴4内还贯穿设置有水管5,所述轮毂1内部中空形成水腔11,相邻刀块7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与水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水管5穿过刀轴4并伸进水腔11,所述水管5至少设置有2根,且沿长度方向伸进左侧刀轴4中部后垂直伸进轮毂1内的水腔11内。

本实施例中的刀块7通过内沉螺栓9可拆卸的连接在轮毂1上,任一刀块7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在有一个刀块7出现损坏时,可实现单独更换,更换过程简单,且成本较低。

由于耐磨损材料1038CrMoAl的成本过高,刀环6的材质使用耐磨损材料1038CrMoAl会大大提高滚刀的制造费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刀块7和圆柱形不锈钢块8的外层设置耐磨损材料1038CrMoAl,在提高滚刀的耐磨性的同时又可降低滚刀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水管5伸进水腔11内,使水腔11内注满水,间隙处留有与水腔11连接的通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需要设置开关即可将水甩出通孔12,对刀环6进行降温。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刀块7至少设置有6块。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前文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