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采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采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采油生产过程中,通常在采油井中使用抽油装置将油层内的原油抽至地面,当同一采油井中涉及不同油层,不同油层同时被打开进行开采时,由于油层间的压力不同,开采过程中不同油层会互相干扰,影响油层开采率,此时需要向压力较小的油层注水,以增加该油层的压力,减少不同油层间的干扰,提高油层开采率。
为了向油层注水,在油田中挖掘注水井,通过采油井将油层内的原油抽至地面,该原油是油水混合物,在地面将原油和水分离。通过注水井将分离的水注入到压力较小的油层中。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需要在油田中挖掘注水井,成本较高,需要对抽出的原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而油水分离处理的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注水的成本降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注采一体装置,以减少挖掘注水井的成本以及在地面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的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采一体装置,包括:
油管、第一泵柱塞、第二泵柱塞、剪叉反向运动部件,所述油管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抽油泵筒、换向筒和注水泵筒;所述第一泵柱塞设有第一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二泵柱塞设有第二单向截止阀,所述换向筒的侧壁设有进油口;
所述第一泵柱塞位于所述抽油泵筒内,所述第二泵柱塞位于所述注水泵筒内,所述注水泵筒位于所述第二泵柱塞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剪叉反向运动部件固定在所述换向筒内并连接所述第一泵柱塞和所述第二泵柱塞,所述第一泵柱塞还连接抽油杆;
所述抽油杆推动所述第一泵柱塞向下移动同时通过所述剪叉反向运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单向截止阀和所述第二单向截止阀打开;
所述抽油杆带动所述第一泵柱塞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所述剪叉反向运动部件推动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单向截止阀和所述第二单向截止阀关闭。
可选的,所述换向筒的进油口设有第三单向截止阀,所述第三单向截止阀用于在所述第一泵柱塞向上移动以及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下移动时打开,在所述第一泵柱塞向下移动以及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上移动时关闭。
可选的,所述注水泵筒的出水口设有第四单向截止阀,所述第四单向截止阀用于在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上移动时关闭,以及在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下移动时打开。
可选的,还包括:
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注水泵筒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待注水油层连通。
可选的,所述剪叉反向运动部件包括顶端剪叉单元、底端剪叉单元和n个中间剪叉单元,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顶端剪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泵柱塞和第一个中间剪叉单元,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连接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和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所述底端剪叉单元连接所述第n个中间剪叉单元和所述第二泵柱塞,i=2、3……n-1;
第j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中间部位固定在所述换向筒的内侧壁上,j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数;
所述顶端剪叉单元、每个中间剪叉单元和所述底端剪叉单元均用于在所述第一泵柱塞向下移动和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上移动时沿所述油管的轴向压缩,以及在所述第一泵柱塞向上移动和所述第二泵柱塞向下移动时沿所述油管的轴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每个中间剪叉单元包括第一剪叉边和第二剪叉边,所述第一剪叉边的中心部位和所述第二剪叉边的中心部位通过中芯轴相连;
所述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所述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所述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所述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换向筒的内壁上,所述第j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中芯轴固定所述横杆的中间部位上。
可选的,所述顶端剪叉单元包括第三剪叉边和第四剪叉边;
所述第三剪叉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剪叉边的一端通过中芯轴与所述第一泵柱塞连接;
所述第三剪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远离第二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所述第四剪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远离第二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端剪叉单元包括第五剪叉边和第六剪叉边;
所述第五剪叉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剪叉边的一端通过中芯轴与所述第二泵柱塞连接;
所述第五剪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n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远离第n-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所述第六剪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n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远离第n-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申请注采一体装置,当油水混合物从进油口进入换向筒中,通过自身比重差进行油水分离处理,抽油杆推动第一泵柱塞向下移动时,剪叉反向运动部件带动第二泵柱塞向上移动,第一单向截止阀、第一单向截止阀打开,第三单向截止阀关闭,第四单向截止阀关闭,原油通过第一单向截止阀进入第一泵柱塞之上的抽油泵筒内,分离处理后的水通过第二单向截止阀进入第二泵柱塞之下的注水泵筒内;抽油杆拉动第一泵柱塞向上移动时,剪叉反向运动部件带动第二泵柱塞向下移动,第一单向截止阀、第一单向截止阀关闭,第三单向截止阀打开,第四单向截止阀关闭,原油通过抽油泵筒举升,分离处理后的水通过注水泵筒注入需要注水的油层,节省挖掘注水井和在地面上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处理的成本,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采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单向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单向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油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叉反向运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剪叉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横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端剪叉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端剪叉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采一体装置,包括:
油管1、第一泵柱塞2、第二泵柱塞3以及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其中,油管1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抽油泵筒11、换向筒12和注水泵筒13,第一泵柱塞2设有第一单向截止阀21、第二泵柱塞3设有第二单向截止阀31,换向筒12的侧壁设有进油口121,第一泵柱塞2位于抽油泵筒11内,第一泵柱塞2的边缘与抽油泵筒11密封接触,第二泵柱塞3位于注水泵筒13内,第二泵柱塞3的边缘与注水泵筒13密封接触,注水泵筒13位于第二泵柱塞3下方设有出水口131,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固定在换向筒12内并连接第一泵柱塞2和第二泵柱塞3,第一泵柱塞2还连接抽油杆22。
抽油泵筒11的上端位于抽油井的井口,在抽油井的井口设有井口设备,抽油泵筒11的下端与换向筒12的上端连接,换向筒12的下端与注水泵筒13连接,换向筒12的直径大于抽油泵筒11的直径和注水泵筒13的直径,换向筒12的侧壁设有进油口121,进油口121与采油层连通,注水泵筒13下端的出水口131与待注水油层连通。地面上的井口设备与抽油杆22的一端连接,抽油杆22的另一端与第一泵柱塞2的上端面连接,抽采原油时,采油层内的油水混合物从进油口121进入换向筒12内,由于油水混合物中的原油的比重和水的水比重不同,在油水混合物从进油口121进入换向筒12内后,在换向筒12内原油和水自动分离成两层,其中一层为原油以及位于原油下方的另一层是水。在采油时,井口设备带动抽油杆22向下移动,以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第一单向截止阀21和第二单向截止阀31打开,位于上层的原油通过第一单向截止阀21流入第一泵柱塞2之上的抽油泵筒11内,位于下层的水通过第二单向截止阀31流入第二泵柱塞3之下的注水泵筒13内。当将第一泵柱塞2推动到预设位置时,井口设备带动抽油杆22向上移动,以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第一单向截止阀21和第二单向截止阀31关闭,上层的油被第一泵柱塞2举升至抽油井井口,下层的水被第二泵柱塞3推动到出水口131,并从出水口131流入待注水油层中。如此可在换向筒12内对油层的油水混合物实现油水分离,从油层中抽油并同时向待注水油层注水,实现注采一体化,减少在油田中挖掘注水井的成本和在地面上将从油层抽出的水油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污染。
对于上述抽油泵筒11,参见图1,抽油泵筒11为一截油管,抽油泵筒11的上端与上接头6的一端连接,抽油泵筒11的下端与换向筒12的上端连接,抽油泵筒11的直径比上接头6和换向筒12的直径小,第一泵柱塞2位于抽油泵筒11内,第一泵柱塞2的边缘与抽油泵筒11密封接触。抽油泵筒11用于与第一泵柱塞2配合工作,实现对原油的抽采,当地面上的井口设备带动抽油杆22上下移动时,第一泵柱塞2在抽油泵筒11内随着抽油杆22上下移动,抽油杆22向下移动时,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第一单向截止阀21打开,上层的油进入第一泵柱塞2之上的抽油泵筒11内,抽油杆22向上移动时,第一单向截止阀21关闭,第一泵柱塞2举升抽油泵筒11内的油至井口设备。
对于上述换向筒12,参见图1,换向筒12为一截油管,抽油泵筒11的下端与换向筒12的上端连接,换向筒12的下端与注水泵筒13连接,换向筒12的直径大于抽油泵筒11的直径和注水泵筒13的直径,换向筒12的侧壁设有进油口121,可选的,换向筒12的侧壁可设有多个进油口121,当进油口121打开,油层中的油水混合物通过进油口121进入换向筒12,由于油水混合物中的原油的比重和水的水比重不同,在油水混合物从进油口121进入换向筒12内后,在换向筒12内原油和水自动分离成两层,其中一层为原油以及位于原油下方的另一层是水,当抽油杆22向下移动,以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同时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沿油管1的轴向压缩,以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进油口121关闭,换向筒12内的油和水不能从进油口121进入油层,同时油层的油水混合物不能进入换向筒12内。当抽油杆22向上移动,以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同时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沿油管1的轴向延伸,以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进油口121打开,油层的油水混合物进入换向筒12内。
对于上述注水泵筒13,参见图1,注水泵筒13为一截油管,换向筒12的下端与注水泵筒13连接,注水泵筒13的下端与出水口131连接,注水泵筒13的直径比下接头和换向筒12的直径小,第二泵柱塞3位于注水泵筒13内,第二泵柱塞3的边缘与注水泵筒13密封接触,注水泵筒13用于与第二泵柱塞3配合工作,实现对待注水油层的注水,第二泵柱塞3在注水泵筒13内能上下移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第二单向截止阀31打开,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第二单向截止阀31关闭。
对于上述第一泵柱塞2,如图1所示,第一泵柱塞2上设有通孔,第一泵柱塞2上端面的中心线上有一圆孔,第一泵柱塞2下端面在非中心线位置有两个圆孔,打通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圆孔即为通孔,第一泵柱塞2的下端面与第一短杆连接,第一泵柱塞2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单向截止阀21,当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第一单向截止阀21打开,换向筒12内的油从第一泵柱塞2的通孔进入第一泵柱塞2之上的抽油泵筒11内。
可选的,参见图2,第一单向截止阀21包括第一凡尔球罩211、第一凡尔球座212和第一凡尔球213,第一凡尔球座212设有通孔,通孔直径比第一凡尔球213直径小,且第一凡尔球座212的通孔与第一泵柱塞2上端面的圆孔在油管1的轴线上,第一凡尔球座212固定在第一泵柱塞2的上端面上,第一凡尔球罩211罩在第一凡尔球座212,第一凡尔球213位于第一凡尔球罩211,第一凡尔球罩211设有孔隙,抽油杆一端连接第一凡尔球罩211上。
当抽油杆22向下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时,由于第一泵柱塞2之下的换向筒12内充满了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会对第一泵柱塞2产生较大的压力,促使上层的油通过第一泵柱塞2的通孔,上层的油向上流动,使第一凡尔球213离开第一凡尔球座212,在第一凡尔球座212和第一凡尔球罩211之间的空间游动,第一单向截止阀21打开,上层的油通过第一凡尔球座212的通孔和第一凡尔球罩211上的孔隙进入第一泵柱塞2之上的抽油泵筒11内。当抽油杆22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时,由于第一泵柱塞2之上的抽油泵筒11内充满了原油,原油会对第一泵柱塞2和第一单向截止阀21产生较大的压力,使第一凡尔球213固定在第一凡尔球座212的通孔上,第一单向截止阀21关闭,抽油泵筒11内的原油通过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从而被举升至井口设备。
对于上述第二泵柱塞3,如图1所示,第二泵柱塞3上设有通孔,第二泵柱塞3下端面的中心线上有一圆孔,第二泵柱塞3上端面在非中心线位置有两个圆孔,打通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圆孔即为通孔,第二泵柱塞3的上端面的中心与第二短杆连接,第二泵柱塞3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单向截止阀31,当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第二单向截止阀31打开,换向筒12内的水从第二泵柱塞3的通孔进入第二泵柱塞3之下的注水泵筒13内。
参见图3,第二单向截止阀31包括第二凡尔球罩311、第二凡尔球座312和第二凡尔球313,第二凡尔球座312端面有一通孔,通孔直径比第二凡尔球313直径小,且第二凡尔球座312的通孔与第二泵柱塞3的下端口的圆孔在一条轴线上,第二凡尔球座312固定在第二泵柱塞3的下端面上,第二凡尔球罩311固定在第二凡尔球座312上,第二凡尔球罩311表面设有孔隙,孔隙直径小于第二凡尔球313的直径,在第二单向截止阀31打开时,第二凡尔球座312的通孔和第二凡尔球罩311上的孔隙配合形成过流通道。
第二凡尔球313在第二凡尔球罩311和第二凡尔球座312之中,直径比第二凡尔球座312的通孔和第二凡尔球罩311上的孔隙的直径小,当抽油杆22向下移动,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时,由于第二泵柱塞3之上的换向筒12内充满了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会对第二泵柱塞3产生较大的向下的压力,促使下层的水通过第二泵柱塞3的通孔,下层的水向下流动,使第二凡尔球313离开第二凡尔球座312,在第二凡尔球座312和第二凡尔球罩311之间的空间游动,第二单向截止阀31打开,下层的水通过第二凡尔球座312的通孔和第二凡尔球罩311上的孔隙进入第二泵柱塞3之下的注水泵筒13内。当将第一泵柱塞2推动到预设位置时,抽油杆22向上移动,以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时,由于第二泵柱塞3之下的注水泵筒13内充满了水,水会对第二泵柱塞3和第二单向截止阀31产生较大的向上的压力,使第二凡尔球313固定在第二凡尔球座312的通孔上,第二单向截止阀31关闭,注水泵筒13内的水通过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从而被推送至待注水油层。
对于上述进油口121,参见图4,进油口121设在换向筒12的侧壁内,进油口121包括第三单向截止阀122和进油通道123,第三单向截止阀122在换向筒12靠近管内的一侧上,进油口121在换向筒12靠近管外的一侧上,第三单向截止阀122的两个侧边与换向筒12密封接触,进油通道123即为换向筒12在侧壁上被打开的孔。当抽油杆22向下移动,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时,由于换向筒12内充满了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会对进油口121产生较大的压力,第三单向截止阀122关闭,换向筒12外的油水混合物无法进入到换向筒12内,同时,换向筒12内的油水混合物无法流出到换向筒12外,当抽油杆22向上移动,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时,由于换向筒12内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进入抽油泵筒11和注水泵筒13内,换向筒12内压力减小,第三单向截止阀122打开,换向筒12外的油层内的油水混合物则通过进油口121进入换向筒12内。
对于上述第三单向截止阀122,参见图4,包括第三凡尔球罩12a、第三凡尔球座12b和第三凡尔球12c,第三凡尔球座12b端面有一通孔,通孔直径比第三凡尔球12c直径小,第三凡尔球座12b的侧面与换向筒12的通孔内侧密封接触,且第三凡尔球座12b与进油通道123连接,在第三单向截止阀122打开时,第三凡尔球座12b和第三凡尔球罩12a配合形成过流通道,换向筒12外的油层内的油水混合物则通过第三单向截止阀122进入换向筒12内。在第三单向截止阀122关闭时,第三凡尔球座12b和第三凡尔球12c封堵换向筒12外的油层中的油水混合物流入换向筒12内。
第三凡尔球罩12a固定在换向筒12内侧面上,第三凡尔球罩12a侧面与换向筒12的通孔密封接触,第三凡尔球罩12a表面设有孔隙,孔隙直径小于第三凡尔球12c的直径,在第三单向截止阀122打开时,第三凡尔球座12b的通孔和第三凡尔球罩12a上的孔隙配合形成过流通道,换向筒12外的油层中的油水混合物流入换向筒12内。
第三凡尔球12c在第三凡尔球罩12a和第三凡尔球座12b之中,直径比第三凡尔球座12b的通孔和第三凡尔球罩12a上的孔隙的直径小,由于换向筒12内充满了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当抽油杆22向下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时,换向筒12内压力增大,换向筒12内的油水混合物推动第三凡尔球12c固定在第三凡尔球座12b之上,第三单向截止阀122关闭,进油口121关闭,换向筒12外的油层中的油水混合物不能流入换向筒12内,同时,换向筒12内的油水混合物不能流出到油层中。
对于上述出水口131,参见图5,出水口131为第四单向截止阀132和出水通道133,出水口131设在注水泵筒13的下端,第四单向截止阀132设在注水泵筒13的下端面上,当抽油杆22向下移动,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时,注水泵筒13内的压力较小,出水通道连接待注水的油层,压力较大,第四单向截止阀132关闭,待注水的油层的水不能进入注水泵筒13内。当抽油杆22向上移动,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时,注水泵筒13的水产生较大压力,第四单向截止阀132打开,注水泵筒13的水流出出水口131,进入待注水的油层。
对于上述第四单向截止阀132,参见图5,包括第四凡尔球罩13a、第四凡尔球座13b以及第四凡尔球13c,第四凡尔球座13b端面有一通孔,通孔直径比第四凡尔球13c直径小,第四凡尔球座13b的侧面与注水泵筒13的底部密封接触,且第四凡尔球座13b与出水口通道连接,在第四单向截止阀132打开时,第四凡尔球座13b和第四凡尔球罩13a配合形成过流通道,注水泵筒13内部的水通过过流通道进入出水口通道。在第四单向截止阀132关闭时,第四凡尔球13c封堵过流通道,出水口通道外的水不能进入注水泵筒13内。
第四凡尔球罩13a固定在第四凡尔球座13b上,第四凡尔球罩13a表面设有孔隙,孔隙直径小于第四凡尔球13c的直径,在第四单向截止阀132打开时,第四凡尔球座13b的通孔和第四凡尔球罩13a上的孔隙配合形成过流通道,注水泵筒13内部的水通过过流通道流出出水口131。
第四凡尔球13c在第四凡尔球罩13a和第四凡尔球座13b之中,直径比第四凡尔球座13b的通孔和第四凡尔球罩13a上的孔隙的直径小,当抽油杆22向下移动,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时,注水泵筒13内压力较小,出水通道连接待注水的油层,压力较大,将第四凡尔球13c固定在第四凡尔球座13b的通孔之上,此时,待注水的油层的水不能流入注水泵筒13中,当抽油杆22向上移动,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带动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时,注水泵筒13中充满分离后的水,压力较大,此时分离后的水推动第四凡尔球13c在第四凡尔球罩13a和第四凡尔球座13b之中游动,第四凡尔球罩13a和第四凡尔球座13b之间的过流通道打开,分离后的水通过过流通道流出出水口131。
对于上述输水管134,参见图6,输水管134的一端与注水泵筒13的出水口131连通,输水管134的另一端与待注水油层连通,油水分离后的水随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流出出水口131时,水可通过输水管134注入到待注水油层。
对于上述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参见图7,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包括顶端剪叉单元41、底端剪叉单元43和n个中间剪叉单元42,n为大于1的整数。
顶端剪叉单元41连接第一短杆和第一个中间剪叉单元,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连接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和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底端剪叉单元43连接第n个中间剪叉单元和第二短杆,i取值为2、3……n-1。
第j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中间部位固定在换向筒12的内侧壁上,j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数;
顶端剪叉单元41、每个中间剪叉单元42和底端剪叉单元43均用于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和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时沿油管1的轴向压缩,以及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和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时沿油管1的轴向延伸。
可选的,n可以为大于1的奇数,j=(n+1)/2,例如,n=5,j=3;或n=9,j=5等。
对于上述中间剪叉单元42,参见图8,每个中间剪叉单元42包括第一剪叉边421和第二剪叉边422,第一剪叉边421的中心部位和第二剪叉边422的中心部位通过中芯轴423相连。
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421的一端与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424连接,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421的另一端与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425连接。
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422的一端与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426连接,第i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422的另一端与第i+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的一端通过端芯轴427连接。
当抽油杆22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时,每个中间剪叉单元42中的第一剪叉边和第二剪叉边围绕中芯轴转动,位于油管轴线同一侧的第一剪叉边的端部和第二剪叉边的端部相互靠近,以实现该中间剪叉单元42在油管轴向上压缩变短,从而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拉动第二泵柱塞3向上移动;当抽油杆22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时,每个中间剪叉单元42中的第一剪叉边和第二剪叉边围绕中芯轴转动,位于油管轴线同一侧的第一剪叉边的端部和第二剪叉边的端部相互远离,中间剪叉单元42轴向延伸变长,从而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推动第二泵柱塞3向下移动。
对于上述注采一体装置,参见图9,还包括横杆5。可选的,横杆5可为一截较短的杆件,横杆5的两端固定在换向筒12的内壁上,第j个中间剪叉单元42的中芯轴固定横杆5的中间部位上。
横杆5将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分为上、下两部分,当抽油杆22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时,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在横杆5以上部分向下压缩,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在横杆5以下部分向上压缩;当抽油杆22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时,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在横杆5以上部分向上延伸,剪叉反向运动部件4在横杆5以下部分向下延伸。
对于上述顶端剪叉单元41,参见图10,顶端剪叉单元41包括第三剪叉边411和第四剪叉边412。第三剪叉边411的一端和第四剪叉边411的一端通过中芯轴与第一短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短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泵柱塞2的下端面连接,第三剪叉边411的另一端与第一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远离第二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第四剪叉边412的另一端与第一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远离第二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当抽油杆22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时,顶端剪叉单元41的第三剪叉边411和第四剪叉边412围绕中芯轴转动,且向靠近第一泵柱塞2端面的方向靠近,以实现该顶端剪叉单元41在油管1轴向上压缩变短,当抽油杆22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时,顶端剪叉单元41的第三剪叉边411和第四剪叉边412围绕中芯轴转动,且向第一泵柱塞2端面的方向远离,以实现该顶端剪叉单元41在油管1轴向上延伸。
对于上述底端剪叉单元43,参见图11,底端剪叉单元43包括第五剪叉边431和第六剪叉边432,第五剪叉边431的一端和第六剪叉边432的一端通过中芯轴与第二短杆连接,第五剪叉边431的另一端与第n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边421远离第n-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第六剪叉边432的另一端与第n个中间剪叉单元的第二剪叉边422远离第n-1个中间剪叉单元的一端通过端芯轴连接。
当抽油杆22推动第一泵柱塞2向下移动时,底端剪叉单元43的第五剪叉边431和第六剪叉边432围绕中芯轴转动,且向靠近第二泵柱塞3端面的方向靠近,以实现该底端剪叉单元43在油管1轴向上压缩变短,当抽油杆22拉动第一泵柱塞2向上移动时,底端剪叉单元43的第五剪叉边431和第六剪叉边432围绕中芯轴转动,且向第二泵柱塞3端面的方向远离,以实现该底端剪叉单元43在油管1轴向上延伸。
对于上述注采一体装置,参见图1,还包括油套环空封隔器7,油套环空封隔器7设在油管1的外表面,与油管1的外表面接触,油管1外层为套管,油套环空封隔器7与套管的内表面接触,油套环空封隔器7封隔油管1和套管,阻断油管1和套管间上下液流的流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