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8524发布日期:2019-01-18 19:0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盾构法隧道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隧道掘进方法,盾构法施工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盾构始发、正常掘进、接收。目前地铁车站或盾构井(位于地面以下)是盾构机始发与接收的必要条件,在盾构机始发与到达及穿越前必须破除洞口的端头井围护结构内侧的钢筋混凝土桩墙体,在破除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施工安全风险且工期较长,如破除后的外侧地层直接暴露,易出现涌水和坍塌,造成周围地层沉降,甚至塌方,进而造成盾构无法正常始发与接收等。

盾构始发井结构施工包括底板、侧墙、南北侧墙预留洞口、暗梁及环梁、南侧洞口横梁等一系列部位,因此盾构井结构模架施工主要按照上述部位的模板和支撑体系,以及其他细部构造进行说明,如侧墙加腋部位、预留洞口处支撑体系等,方可完成对工程结构施工,目前在针对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的拱部施工时,需要架设拱部模板结构,以保证预留洞口安全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包括盾构井本体、预留洞口、横通道、拱部模板、次龙骨、主龙骨、顶托、木楔、支撑体系、立杆和水平支撑,在盾构井本体的预留洞口内设有横通道,在预留洞口顶部设有拱部模板,拱部模板底部设有次龙骨环向布置,所述的主龙骨由方木纵向布置,方木与顶托密贴,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方木与钢筋之间用木楔塞实,支撑体系由钢管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沿横通道纵向设置4排立杆,间距175mm,水平支撑竖向间距500mm。

进一步,所述拱部模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按照拱部弧度及半径进行弯制。

进一步,所述次龙骨由直径的钢管同样按照拱部弧度进行煨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预留洞口处截面宽度为700mm,共设4环钢管龙骨、间距200mm。

进一步,在钢管间纵向设置一层100mm×50mm方木、间距300mm,与拱部模板、主楞连接。

进一步,该层100mm×50mm方木与支撑体系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龙骨的方木尺寸为100mm×100mm。

进一步,所述预留洞口的拱部设有模板固定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通过设置拱部模板及与拱部模板相连的支撑体系对拱部模板支撑,提高了稳定性,并且通过环向布置次龙骨、纵向布置主龙骨,方木与顶托密贴,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提高拱部模板的结构强度以及其与支撑体系连接的牢固程度,进一步提高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的稳定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盾构井本体、2-预留洞口、3-横通道、4-拱部模板、5-次龙骨、6-主龙骨、7-顶托、8-木楔、9-支撑体系、10-立杆、11-水平支撑、12-模板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盾构井结构预留洞口拱部模板结构,包括盾构井本体1、预留洞口2、横通道3、拱部模板4、次龙骨5、主龙骨6、顶托7、木楔8、支撑体系9、立杆10和水平支撑11,在盾构井本体1的预留洞口2内设有横通道3,在预留洞口2顶部设有拱部模板4,拱部模板4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按照拱部弧度及半径进行弯制,为控制拱部模板4 回弹,底部用钢管同样按照拱部弧度进行煨制作为次龙骨5使用、环向布置,预留洞口2处截面宽度为700mm,共设4环钢管龙骨、间距200mm;考虑钢管与木模板之间为线性接触,容易滑移,在钢管间纵向设置一层100mm×50mm方木、间距300mm,与拱部模板 4、主楞连接,该层100mm×50mm方木主要作用为木模板定性,使其与支撑体系9可靠连接,次楞受力还是以钢管为主。

所述的主龙骨6采用100mm×100mm方木,纵向布置;支撑时应保证方木与顶托7密贴,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方木与钢筋之间用木楔8塞实;支撑体系9采用钢管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沿横通道3纵向设置4排立杆10,间距175mm,水平支撑11竖向间距500mm,因横通道3拱顶为弧形结构,特殊部位应单独增设钢管顶托7支撑。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拱部模板4与预留洞口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预留洞口2的拱部设有模板固定点12。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