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井缓冲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016发布日期:2019-03-05 17:4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井缓冲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井缓冲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炭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近年来全球发生了多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对地下作业的工人造成生命威胁,目前传统的地震缓冲装置在结构设计上并不是最合适理想的,在使用时容易出现由于瞬间受力过大而导致缓冲装置损坏,优良的缓冲装置可以对不同的地震强度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振动损害,提高了矿井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井缓冲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井缓冲减震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卡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底端卡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通过转轴轴接有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轴接有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轴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嵌在支撑座的顶端凹槽内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二底座,且第二底座位于连接柱的内侧,所述第二底座的内侧卡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凹槽内腔卡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相卡接,所述矩形板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从上至下均开设有齿孔,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通过转轴轴接有与齿孔啮合相连的齿轮,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壳体,且壳体位于支撑柱的右侧,所述壳体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第四滑块,且第四滑块位于支撑座的顶端凹槽内,所述齿轮的右侧卡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内腔内嵌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底端卡接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进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顶端与壳体的内腔顶端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最大为120度。

优选的,所述齿孔间隙排列在支撑杆的外壁,且齿孔之间的间距为5cm。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与支撑座之间的夹角为7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杆呈“T”字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煤矿开采用矿井缓冲减震装置,通过施加给顶座向下的力,顶座带动矩形板通过转轴带动第一滑块向内侧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受力形变收紧,矩形板带动齿孔带动支撑柱向下运动,支撑柱通过支撑柱拉动第三连接杆在壳体内向外侧移动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形变收紧,当地震发生时通过该装置可以缓冲由于瞬间受力过大而导致矿井坍塌,降低地震对矿井建筑物造成的损坏,提高了在地下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延长了矿井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4、第一弹簧,5、第一底座,6、第二底座,7、第二滑块,8、第二滑槽,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矩形板,12、顶座,13、齿轮,14、支撑杆,15、齿孔,16、支撑柱,17、连接块,18、第三滑块,19、第三连接杆,20、第二弹簧,21、壳体,22、第四滑块,2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开采用矿井缓冲减震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连接柱23,连接柱23的顶端卡接有顶座12,顶座12的底端卡接有矩形板11,矩形板11的底端左右两侧均通过转轴轴接有第二连接杆10的一端,第二连接杆10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轴接有第一连接杆9的一端,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之间的夹角最大为120度,第一连接杆9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轴接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内嵌在支撑座1的顶端凹槽内腔,第一连接杆9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8,第二滑槽8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7,支撑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二底座6,且第二底座6位于连接柱23的内侧,第二底座6的内侧卡接有第一底座5,第一底座5与支撑座1之间的夹角为70度,第一底座5的凹槽内腔卡接有第一弹簧4的一端,第一弹簧4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2N/CM,第一弹簧4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7相卡接,矩形板11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外壁从上至下均开设有齿孔15,齿孔15间隙排列在支撑杆14的外壁,且齿孔15之间的间距为5cm,支撑座1的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柱16,支撑柱16的顶端通过转轴轴接有与齿孔15啮合相连的齿轮13,支撑座1的顶端中心位置卡接有壳体21,且壳体21位于支撑柱16的右侧,壳体21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第四滑块22,且第四滑块22位于支撑座1的顶端凹槽内,齿轮13的右侧卡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的底端内腔内嵌有第三滑块18,第三滑块18的底端卡接有第三连接杆19,第三连接杆19呈“T”字形,且第三连接杆19的底端延伸进壳体21的内腔,第三连接杆19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2N/CM,第二弹簧20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且第二弹簧20的顶端与壳体21的内腔顶端相卡接。

施加给顶座12向下的力,使顶座12带动矩形板11向下运动,矩形板11通过转轴带动第二连接杆10向下运动,第二连接杆10通过转轴带动第一连接杆9向下运动,同时第二连接杆10与第一连接杆9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一连接杆9带动第一滑块3向内侧移动,第一连接杆9带动第二滑块7在第一连接杆9的内腔相对向上运动,同时第一连接杆9带动第二滑块7挤压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受力形变收紧给第二滑块7反向的推力,矩形板11带动支撑杆14向下运动,通过齿轮13与齿孔15啮合相连支撑杆14向下运动的同时带动齿轮13逆时针旋转,齿轮13带动连接块17逆时针旋转,连接块17带动第三滑块18和第三连接杆19呈弧形向上运动,第三连接杆19向上运动挤压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受力形变收紧给第三连接杆19反向的推力,同时连接块17带动第三滑块18向左侧运动,第三滑块18带动第三连接杆19、第三连接杆19带动壳体21、壳体21带动第四滑块22在凹槽内向左侧移动,通过该装置可以缓冲地震发生时释放的能量,降低地震对矿井建筑物的损坏程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