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铰链式综合管廊钢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7461发布日期:2019-06-26 00:5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段铰链式综合管廊钢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段铰链式综合管廊钢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因地下管线规划落后、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反复开挖路面、路面塌陷、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对于这些刚在我国新启的大规模综合管廊建设,所有参建单位的建设经验相对不足,常规的施工工艺对综合管廊施工有诸多不适应,常规整体移动式钢模板台车就是其中之一。

与常规通车隧道相比,综合管廊在规划设计时,因需要穿越、避让城市既有管线和构筑物,在线路规划时需要设计多个小半径曲线、大角度坡道和大角度拐弯点;又因综合管廊的入廊管线种类和使用单位众多,又必须设计多条接入、接出支线;最终使综合管廊结构具有了长线路、小净空、多变坡、多拐弯、多支线等特点。常规整体移动式钢模板台车只适用于公路、铁路等大断面、小曲线、通车隧道施工,当将其用于综合管廊施工时,就会出现以下缺点:

1、结构笨重,拆解时间长,在用于其他线路施工时转场效率低;

2、结构整体灵活度低,无法行走通过坡道和拐弯处,通行能力差;

3、结构形式固定不变,不适应变坡处、拐弯处、变截面处支模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灵活多变、操作简单、通行性能好、工作效率高的分段铰链式综合管廊钢模板台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段铰链式综合管廊钢模板台车,包括车头段、车尾段和若干车身段;所述车头段、车尾段和若干车身段相连接,且若干车身段位于车头段和车尾段之间;所述车头段、车尾段和若干车身段紧贴时,车头段、车尾段和若干车身段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车头段、车尾段和若干车身段相互脱离时,车头段、车尾段和若干车身段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铰链连接机构包括铰链连接板,铰链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合页、第二合页和第三合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合页位于铰链连接板中部,第二合页和第三合页位于铰链连接板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铰链连接板上设有限位压板,限位压板位于第一合页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头段、车尾段和若干车身段包括主体骨架,主体骨架外设有与主体骨架相适配的钢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骨架下方设有行走系统,行走系统与主体骨架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骨架上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位于主体骨架与钢模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骨架上设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位于主体骨架与钢模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邻主体骨架之间的液压系统之间通过液压软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头段和车尾段上设有防滑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钢模板台车采用分段设计,减小了钢模板台车可移动单元的长度和重量,提高了钢模板台车在小净空、多变坡、多拐弯综合管廊结构中的通行能力,小重量的钢模板台车分段也可以整体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车头部的主视图;

图3是车头部的侧视图;

图4是铰链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车头段1,车尾段2,车身段3,铰链连接机构4,铰链连接板4-1,第一合页4-2,第二合页4-3,第三合页4-4,限位压板4-5,主体骨架5,钢模板6,支撑机构7,液压系统8,液压软管8-1,行走系统9,防滑构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分段铰链式综合管廊钢模板台车,包括车头段1、车尾段2和多个车身段3;车头段1、车尾段2和多个车身段3相连接,且多个车身段3位于车头段1和车尾段2之间;车头段1、车尾段2和若干车身段3紧贴时,车头段1、车尾段2和多个车身段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车头段1、车尾段2和多个车身段3相互脱离时,车头段1、车尾段2和多个车身段3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机构4相连接。

车头段1、车尾段2和车身段3的长度和数量根据综合管廊纵断面变坡坡度、平面拐弯角度特点来设计确定,设计后的车头段1、车尾段2和车身段3均能行走通过综合管廊所有纵断面变坡坡处和平面拐弯处,螺栓作为车头段1、车尾段2和车身段3在紧贴时的传力构件,铰链连接机构4作为车头段1、车尾段2和车身段3在脱离时的传力构件,确保车头段1、车尾段2和车身段3在行走移动时保持动作的连续和同步,根据不同情况对车头段1、车尾段2和车身段3之间的连接进行处理。

车头段1、车尾段2和车身段3包括主体骨架5,主体骨架5外设有与主体骨架5相适配的钢模板6,铰链连接机构4包括铰链连接板4-1,铰链连接板4-1上设有第一合页4-2、第二合页4-3和第三合页4-4,第一合页4-2位于铰链连接板4-1中部,第二合页4-3和第三合页4-4位于铰链连接板4-1两端,铰链连接板4-1上设有限位压板4-5,限位压板4-5位于第一合页4-2处。

铰链连接机构4两端连接于相邻主体骨架5上,且第一合页4-2、第二合页4-3和第三合页4-4用于在相邻主体骨架5处于挤压受力时对相邻骨架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限位压板4-5在主体骨架5拖行前进时不使用,在顶推前进时使用,确保铰链连接机构4在各种状态下正确进行受力传递工作。

主体骨架5下方设有行走系统9,行走系统9与主体骨架5转动连接,行走系统9包括牵引电机和车轮,工作时采用牵引电机带动车轮在导向轨道上完成模板台车的行走动作。

主体骨架5上设有支撑机构7,支撑机构7位于主体骨架5与钢模板6之间,支撑机构7由不同型号的可伸缩螺杆连接件构成,用于钢模板6就位后的加固支撑,与主体骨架5部分一起构成了整个模板台车的主要承重受力系统。

主体骨架5上设有液压系统8,液压系统8位于主体骨架5与钢模板6之间,液压系统8由液压泵、液压油缸、液压软管8-1组成,用于实现模板台车钢模板6部分的整体收放、就位,相邻主体骨架5之间的液压系统8之间通过液压软管8-1相连接。

车头段1和车尾段2上设有防滑构件10,防滑构件10用于防止模板台车在斜坡上支模时向滑移。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车头段1,车尾段2,车身段3,铰链连接机构4,铰链连接板4-1,第一合页4-2,第二合页4-3,第三合页4-4,限位压板4-5,主体骨架5,钢模板6,支撑机构7,液压系统8,液压软管8-1,行走系统9,防滑构件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