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027发布日期:2019-03-19 20:3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涉及一种煤矿采掘中,锚网和锚索联合支护时进行前探支护的结构,属于煤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合现有锚网锚索,通过对弧形板的挤压,使托板前探进行支护的前探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矿进行采掘掘进时,需要对岩壁进行支护,通过沿着煤层顶板,利用锚网和锚索联合加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超前支护,而在现有的锚网和锚索支护中,没有有效的前探支护,不利于安全生产,采用的支护方式多为钢制结构,笨重作业强度大,不能配合机械化采掘过程中的高效生产,且需要单独的安装支护结构,不能直接结合现有的锚网锚索进行支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提供了一种结合现有锚网锚索,通过对弧形板的挤压,使托板前探进行支护的前探支护结构。体积较小,作业强度小,能够提高支护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由托板、转接套、支护板、锚固孔、弧形板、条形孔、封挡板、铰接架、固定套和转动轴组成,两个封挡板分别置于托板的两端,且相对称,所述封挡板和托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托板一侧底部置有两组固定套,每组固定套由两个固定套组成,且同组内的两个固定套之间置有一段距离,转动轴的两端分别置于同组内的两个固定套内,转接套可转动的套置于转动轴上,且位于两个固定套之间,支护板一端和转接套相连接,所述支护板上开有多个锚固孔,所述支护板为直板,两个铰接架分别置于托板底部,且和两组固定套一一对应,两个弧形板一端分别铰接置于两个铰接架上,两个弧形板另一端分别弧形向上延伸,且分别和对应的支护板底部相连接,所述弧形板上开有多个条形槽。

使用时,首先通过锚杆将支护板固定在巷道顶板上,位于锚网边缘位置,使得托板位于支护前端位置,然后将锚杆依次穿过弧形板上的条形孔和支护板上的锚固孔,然后伸入顶板内,当锚杆和岩壁贴合时,将弧形板和支护板之间形成导向,逐步旋转锚杆,使得锚杆旋入岩壁,并推动弧形板向支护板靠近,弧形板受挤压向托板一侧延伸,并拖动托板沿着转动轴旋转,进而和前端顶板进行贴合支护,配合现有的锚网锚索进行顶板前端的支护,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作业强度低,达到结合现有锚网锚索,通过对弧形板的挤压,使托板前探进行支护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体积较小,作业强度小,能够提高支护效率。

二、能够结合现有锚网锚索进行支护,无需再单独安装支护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铰接架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托板(1),转接套(2),支护板(3),锚固孔(4),弧形板(5),条形孔(6),封挡板(7),铰接架(8),固定套(9),转动轴(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煤巷掘进锚网索支护前探支护是这样实现的,由托板(1)、转接套(2)、支护板(3)、锚固孔(4)、弧形板(5)、条形孔(6)、封挡板(7)、铰接架(8)、固定套(9)和转动轴(10)组成,两个封挡板(7)分别置于托板(1)的两端,且相对称,所述封挡板(7)和托板(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托板(1)一侧底部置有两组固定套(9),每组固定套(9)由两个固定套(9)组成,且同组内的两个固定套(9)之间置有一段距离,转动轴(10)的两端分别置于同组内的两个固定套(9)内,转接套(2)可转动的套置于转动轴(10)上,且位于两个固定套(9)之间,支护板(3)一端和转接套(2)相连接,所述支护板(3)上开有多个锚固孔(4),所述支护板(3)为直板,两个铰接架(8)分别置于托板(1)底部,且和两组固定套(9)一一对应,两个弧形板(5)一端分别铰接置于两个铰接架(8)上,两个弧形板(5)另一端分别弧形向上延伸,且分别和对应的支护板(3)底部相连接,所述弧形板(5)上开有多个条形槽。

使用时,首先通过锚杆将支护板(3)固定在巷道顶板上,位于锚网边缘位置,使得托板(1)位于支护前端位置,然后将锚杆依次穿过弧形板(5)上的条形孔(6)和支护板(3)上的锚固孔(4),然后伸入顶板内,当锚杆和岩壁贴合时,将弧形板(5)和支护板(3)之间形成导向,逐步旋转锚杆,使得锚杆旋入岩壁,并推动弧形板(5)向支护板(3)靠近,弧形板(5)受挤压向托板(1)一侧延伸,并拖动托板(1)沿着转动轴(10)旋转,进而和前端顶板进行贴合支护,配合现有的锚网锚索进行顶板前端的支护,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作业强度低;

所述条形孔(6)的设计能够在弧形板(5)前伸时,提供移动空隙;

达到结合现有锚网锚索,通过对弧形板(5)的挤压,使托板(1)前探进行支护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