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801发布日期:2019-04-29 12:4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护盾TBM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双护盾TBM隧道施工中,盾尾积泥积砂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底部设置墩角的管片,在拼装之前,施工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清理盾尾的积泥积砂,以满足管片安装的现场需求和隧道施工规范中关于环向错台的要求。

目前,常规的盾尾泥沙清理依旧是靠人工作业:作业人员用铁锹将盾尾泥沙铲出,然后装入编织袋,最后用水平运输列车运送至弃土场,这种施工方法耗费人力和物力较多,并且功效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双护盾TBM隧道施工中盾尾泥沙清理是靠人工作业,耗费人力和物力较多,并且功效较慢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包括硬导管和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成倾斜朝上的方式连通于所述硬导管的管壁,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连通于空压机,所述硬导管端部还连接有泥沙转运容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将该装置放入盾尾待清理的泥沙和水中,确保硬导管和通气管连接处完全浸没于水面下,且通气管倾斜方向朝向盾底,空压机通气,位于硬导管和通气管连接处以上部位的泥沙和水随气体排出,在硬导管内形成小段局部真空,即便有空压机的补气,硬导管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盾尾内的泥沙和水在外界大气压和气体冲击的作用下被挤入硬导管,并通过硬导管逐步被排出,完成双护盾TBM盾尾清沙清水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泥沙清理效率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方式挖掘的隧道内的泥沙清理、市政污水井的清理等方面,社会有益效益高。

优选地,该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还包括输气软管,所述输气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通气管,所述输气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空压机。

优选地,所述输气软管为橡胶软管。

优选地,该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还包括输泥软管,所述输泥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硬导管上相对于所述通气管倾斜方向的另一端,所述输泥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转运容器。

优选地,所述输泥软管为橡胶软管。

优选地,该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还包括吸泥软管,所述吸泥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硬导管上对应所述通气管倾斜方向的一端,所述吸泥软管的另一端用于吸取盾尾泥沙。

优选地,所述吸泥软管为橡胶软管。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和所述空压机之间设有气压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硬导管和所述通气管均为金属管。

优选地,所述硬导管和所述通气管均为钢管,所述通气管焊接于所述硬导管。

优选地,所述硬导管和所述通气管为一体成型构件。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相对所述硬导管的倾斜角度为10°-80°。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相对所述硬导管的倾斜角度为30°-60°。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有利于通气管内气体导向进入硬导管,不至于角度太大气体损失大、带动泥沙的分力小,或者角度太小不方便实施操作等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将该装置放入盾尾待清理的泥沙和水中,确保硬导管和通气管连接处完全浸没于水面下,且通气管倾斜方向朝向盾底,空压机通气,位于硬导管和通气管连接处以上部位的泥沙和水随气体排出,在硬导管内形成小段局部真空,即便有空压机的补气,硬导管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盾尾内的泥沙和水在外界大气压和气体冲击的作用下被挤入硬导管,并通过硬导管逐步被排出,完成双护盾TBM盾尾清沙清水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泥沙清理效率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方式挖掘的隧道内的泥沙清理、市政污水井的清理等方面,社会有益效益高;

2、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所述通气管相对所述硬导管的倾斜角度为30°-60°,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有利于通气管内气体导向进入硬导管,不至于角度太大气体损失大、带动泥沙的分力小,或者角度太小不方便实施操作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硬导管,2-通气管,3-空压机,4-输气软管,5-输泥软管,6-吸泥软管,7-转运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包括硬导管1、通气管2、输气软管4、输泥软管5和吸泥软管6。

所述通气管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硬导管1管壁,所述通气管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输气软管4,所述输气软管4连接于空压机3,所述输气软管4和所述空压机3之间设有气压控制阀,所述通气管2相对所述硬导管1倾斜30°设置,所述输泥软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硬导管1上相对于所述通气管2倾斜方向的另一端,所述输泥软管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泥沙转运容器7,所述吸泥软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硬导管1上对应所述通气管2倾斜方向的一端,所述吸泥软管6的另一端用于吸取盾尾泥沙。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硬导管1为长度1200mm、壁厚3.5mm、外径600mm的钢管,所述通气管2为长度200mm的3/4寸的钢管,所述通气管2焊接于所述硬导管1,所述输气软管4、所述输泥软管5和所述吸泥软管6均为橡胶软管。

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清理双护盾TBM盾尾泥沙的装置,将该装置放入盾尾待清理的泥沙和水中,确保硬导管1和通气管2连接处完全浸没于水面下,且通气管2倾斜方向朝向盾底,空压机3通气,位于硬导管1和通气管2连接处以上部位的泥沙和水随气体排出,在硬导管1内形成小段局部真空,即便有空压机3的补气,硬导管1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盾尾内的泥沙和水在外界大气压和气体冲击的作用下被挤入硬导管1,并通过硬导管1逐步被排出,完成双护盾TBM盾尾清沙清水工作,通气管2相对硬导管1的倾斜角度为30°,有利于通气管2内气体导向进入硬导管1,不至于角度太大气体损失大、带动泥沙的分力小,或者角度太小不方便实施操作等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泥沙清理效率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方式挖掘的隧道内的泥沙清理、市政污水井的清理等方面,社会有益效益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