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除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5479发布日期:2019-06-29 00:5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巷道除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巷道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除尘机。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煤矿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面掘进施工速度加快,结合井下施工条件因素,大巷会产生大量粉尘,给后巷冲尘带来很繁琐工作。由于井下风水管路从地面导入井下,距离过远,很难能够满足井下生产需求。为搞好文明施工及大巷冲尘,常在巷道上方吊挂式除尘喷雾,然而使用时,常常会由于喷头3使用时间过长产生漏水等情况,打湿施工人员的衣服,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防止喷头水流渗漏流向施工人员的巷道除尘机。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巷道除尘机,包括风筒,风筒的一端连接进风罩,风筒的另一端连接除尘器,风筒内设有喷头,风筒下连接蓄水腔,蓄水腔下设有出水口,蓄水腔通过下水孔与风筒连通,风筒内设有喷头,喷头与通过导管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的喷头朝向除尘器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水孔为数个,数个下水孔沿风筒的长度方向均匀等间距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水孔下方连接下水管,下水管的长度方向与风筒的长度方向垂直,下水孔上设有可开闭的盖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盖体包括橡胶盖帽,橡胶盖帽的上端面连接橡胶气球,橡胶盖帽的下端面连接支柱,支柱的长度大于下水管的长度,支柱的下端连接第一挂环,下水管的外侧壁连接第二挂环,第一挂环与第二挂环通过绳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喷头为雾化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蓄水腔的两端分别与风筒的两端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风罩为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筒下方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风筒的开口两端,挡水板的边沿与风筒的圆形开口的边沿连接,挡水板的高度小于风筒的圆形开口半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喷头设置在风筒内侧,可以防止由于喷头的长久使用渗水,导致的水流向施工人员,风筒的除尘器一侧固定与巷道的两侧,蓄水腔很好的将水导流至巷道两侧,不会打湿施工人员的衣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挡水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巷道除尘机,包括风筒1,风筒1的一端连接进风罩2,风筒1的另一端连接除尘器,风筒1内设有喷头3,风筒1下连接蓄水腔4,蓄水腔4下设有出水口6,蓄水腔4通过下水孔5与风筒1连通,风筒1内设有喷头3,喷头3与通过导管7与进水管8连通,所述的喷头3朝向除尘器的方向。所述的下水孔5为五个,五个下水孔5沿风筒1的长度方向均匀等间距排布,所述的下水孔5下方连接下水管9,下水管9的长度方向与风筒1的长度方向垂直,下水孔5上设有可开闭的盖体,所述的盖体包括橡胶盖帽10,橡胶盖帽10覆盖下水孔5,橡胶盖帽10的上端面连接橡胶气球11,橡胶盖帽10的下端面连接支柱12,支柱12的长度大于下水管9的长度,支柱12的半径小于下水管9的半径,支柱12的下端连接第一挂环13,下水管9的外侧壁连接第二挂环14,第一挂环13与第二挂环14通过绳索15连接,所述的喷头3为雾化喷头3,所述的蓄水腔4的两端分别与风筒1的两端齐平,所述的进风罩2为喇叭状,所述的风筒1下方设有挡水板16,挡水板16位于风筒1的开口两端,挡水板16的边沿与风筒1的圆形开口的边沿连接,挡水板16的高度小于风筒1的圆形开口半径。

使用时,将除尘器一端固定在巷道侧壁上,打开雾化喷头3,雾化喷头3向风筒1内喷水,除尘器开始将粉尘通过风筒1吸入除尘器内,粉尘经过风筒1时,一部分被打湿落入风筒1下方,当风筒1中水升高时,橡胶气球11上升,橡胶盖体上升,水流自下水孔5流入蓄水腔4内,继而从蓄水孔出水孔沿巷道的侧壁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