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顶管进洞口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保证城市地面交通顺畅,减少对地面的开挖,传统的大开挖自然放坡施工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飞速发展的非开挖技术,其中的顶管技术是常用的管道施工技术。
但是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地下水会从进洞口渗出,进而严重影响顶管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目前顶管施工工程中通常在洞口安装止水胶圈进行防水处理,但是,在顶管从进洞口顶进过程中,由于顶管外壁与止水胶圈的不断摩擦容易使止水胶圈发生变形,导致止水胶圈与顶管外壁之间存在间隙,进而无法保证良好的防渗漏效果,出现洞口漏水现象,尤其是对于地下水较浅和地表渗水多的情况,漏水现象严重,难以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渗漏效果,进而保证施工安全的顶管进洞口止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顶管进洞口止水装置,其包括橡胶密封板、垫板和环形压板;在顶管的进洞口固定有所述橡胶密封板,所述橡胶密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洞口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橡胶密封板的孔口边缘与所述顶管的外壁抵接;在所述橡胶密封板远离所述进洞口的一侧固定有所述环形压板,在所述环形压板与所述橡胶密封板之间设有所述垫板,在所述橡胶密封板的孔口边缘与所述环形压板之间固定有沿圆周方向设置的若干个拉簧,各所述拉簧均沿所述顶管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邻近所述进洞口一侧的所述橡胶密封板的孔口边缘沿周向固定有加厚圈。
进一步地,在所述橡胶密封板与所述进洞口之间的所述顶管外部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轮廓小于所述进洞口的口径。
进一步地,所述进洞口的洞口壁上沿洞口边缘均匀固定有若干个预埋螺栓,所述预埋螺栓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挡板、所述橡胶密封板、所述垫板和所述环形压板,并螺接有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与所述环形压板活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顶管穿过橡胶密封板从进洞口顶进过程中,通过环形压板与橡胶密封板之间的拉簧,使橡胶密封板的孔口边缘与顶管的外壁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避免橡胶密封板与顶管外壁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良好的防渗漏效果,有效防止了洞口漏水现象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顶管1、进洞口2、橡胶密封板3、环形压板4、垫板5、拉簧6、挡板7、预埋螺栓8、压紧螺母9、加厚圈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顶管进洞口止水装置,其包括橡胶密封板3、垫板5和环形压板4;在顶管1的进洞口2固定有橡胶密封板3,橡胶密封板3上开设有与进洞口2同轴设置的通孔,橡胶密封板3的孔口边缘与顶管1的外壁抵接;在橡胶密封板3远离进洞口2的一侧固定有环形压板4,在环形压板4与橡胶密封板3之间设有垫板5,在橡胶密封板3的孔口边缘与环形压板4之间固定有沿圆周方向设置的若干个拉簧6,各拉簧6均沿顶管1轴向设置;进洞口2的洞口壁上沿洞口边缘均匀固定有若干个预埋螺栓8,预埋螺栓8的顶端依次穿过挡板7、橡胶密封板3、垫板5和环形压板4,并螺接有压紧螺母9,压紧螺母9与环形压板4活动接触;通过压紧螺母9使环形压板4将橡胶密封板3压紧在进洞口2的洞口壁上,垫板5使橡胶密封板3与环形压板4之间存在一定空间,便于固定安装拉簧6,通过拉簧6使橡胶密封板3与顶管1的外壁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避免橡胶密封板3与顶管1外壁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良好的防渗漏效果。
在邻近进洞口2一侧的橡胶密封板3的孔口边缘沿周向固定有加厚圈10,当橡胶密封板3使用一段时间后,孔口边缘会发生磨损,通过加厚圈10对其磨损量进行补偿,延长橡胶密封板3的使用寿命。
在橡胶密封板3与进洞口2之间的顶管1外部套设有挡板7,挡板7的内轮廓小于进洞口2的口径;通过挡板7更有效地限制橡胶密封板3与顶管1作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更有利于使橡胶密封板3与顶管1的外壁保持良好的接触。
使用说明:首先在进洞口2的洞口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个预埋螺栓8,再通过预埋螺栓8依次装设挡板7、橡胶密封板3、垫板5和环形压板4并通过压紧螺母9压紧,然后在橡胶密封板3的孔口边缘与环形压板4之间固定拉簧6;顶管1从进洞口2顶进过程中,橡胶密封板3与顶管1外壁发生摩擦并向顶进方向弯曲变形,由挡板7对橡胶密封板3发生阻挡,限制其变形,且此时拉簧6受力拉伸,同时拉簧6对橡胶密封板3有反向的拉力作用,使橡胶密封板3始终与顶管1的外壁保持紧密的接触,避免橡胶密封板3与顶管1外壁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保证良好的防渗漏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