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3194发布日期:2019-05-15 22:31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



背景技术:

管片,一种常用于建筑领域的预制板材,其具有一定的弧度,通过多块管片能够拼接成管状。

管片的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管片本身一般采用预制的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制成,其本身的重量比较大,传统的管片通过管片间的作用力抵消其重力,避免管片出现脱节的状况,目前的管片在结构上针对管片可能出现的滑移所导致管片脱节的状况,解决方案并不多,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卡接形式,在安装时需要对准卡接位置,对于安装过程有不小的要求,对此我们在原有技术上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包括弧形管片主体和卡合件,所述弧形管片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且所述卡槽与卡合件能够相互卡接在一起,所述卡合件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能够突出的锁柱,所述卡合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顶起锁柱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由螺纹杆、顶出套和定位轴承组成,所述螺纹杆设置在卡合件内部开设的腔体中,所述腔体的一端为设有开口,而另一端为闭合式,所述定位轴承固定套在螺纹杆的端部,且定位轴承的外壁与位于腔体闭合的一端固定,所述定位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螺纹杆横向移动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与螺纹杆的端部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合件的表面且与锁柱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与腔体连通,且通孔与所述腔体的交汇处向外侧设置有滑道,所述顶出套固定套设在螺纹杆的表面,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滑道内,顶出套与滑道之间间隙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出套为梯形圆台状,所述锁柱的底端设有斜切面,且该斜切面的倾角与顶出套的侧面倾斜角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管片主体两端的卡槽内均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的位置分别与锁柱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卡孔的孔径大小与锁柱的直径大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外端突出于腔体的外端面,且螺纹杆的外端为正六边形柱状,所述螺纹杆突出于腔体外端面的长度、滑道的活动长度以及螺纹筒的预留深度保持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管片主体由混凝土和预制钢筋骨架组成,所述预制钢筋骨架整体为圆弧状,所述混凝土填充在预制钢筋骨架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管片主体的两侧沿侧面的中线位置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穿过预制钢筋骨架之间的间隙,并沿着弧形管片主体的轴向设置并贯穿整个弧形管片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深度为卡合件的高度的一半,卡槽两侧的槽壁以及卡合件的两个侧面均有弧面,且卡槽与卡合件相接处的接触面其弧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管片主体的内侧靠近卡槽的位置预留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开设有螺孔,所述方形槽通过螺钉与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与方形槽贴合的一面粘接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通过在两节管片之间增设一个卡合件,卡合件本身能够对管片进行有效的抵挡,避免了管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内侧滑移,同时,卡合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可顶出的锁柱,通过锁柱对两相邻的管片进行有效定位,进一步提升其连接强度,有效克服了管片有可能产生的脱节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的卡合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的卡合件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的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管片主体;2、卡合件;3、卡槽;4、锁柱;5、顶出机构;501、螺纹杆;502、顶出套;503、定位轴承;6、腔体;7、螺纹筒;8、通孔;9、滑道;10、排水孔;11、卡孔;12、方形槽;13、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管片结构,包括弧形管片主体1和卡合件2,弧形管片主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3,且卡槽3与卡合件2能够相互卡接在一起,卡合件2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能够突出的锁柱4,卡合件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顶起锁柱4的顶出机构5,顶出机构5由螺纹杆501、顶出套502和定位轴承503组成,螺纹杆501设置在卡合件2内部开设的腔体6中,腔体6的一端为设有开口,而另一端为闭合式,定位轴承503固定套在螺纹杆501的端部,且定位轴承503的外壁与位于腔体6闭合的一端固定,定位轴承50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螺纹杆501横向移动的螺纹筒7,螺纹筒7与螺纹杆501的端部螺纹连接。

其中,卡合件2的表面且与锁柱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8,通孔8的底部与腔体6连通,且通孔8与腔体6的交汇处向外侧设置有滑道9,顶出套502固定套设在螺纹杆501的表面,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滑道9内,顶出套502与滑道9之间间隙配合,锁柱4在通孔8内能够实现伸出或收缩,顶出套502在螺纹杆501的带动下能够在滑道9内横向移动,当顶出套502抵住锁柱4的底部,并不断向内移动时,迫使锁柱4向上顶出,从而对位于卡合件2两侧的管片进行有效锁合的作用。

其中,顶出套502为梯形圆台状,锁柱4的底端设有斜切面,且该斜切面的倾角与顶出套502的侧面倾斜角度相同,通过顶出套502和锁柱4的配合,实现通过顶出机构5将锁柱4顶出,进行对管片实现锁合。

其中,弧形管片主体1两端的卡槽3内均设置有卡孔11,卡孔11的位置分别与锁柱4的位置相对应,且卡孔11的孔径大小与锁柱4的直径大小相同,当锁柱4在顶出机构5的作用下顶起时,能够卡合到卡孔11中,增强了卡合件2与弧形管片主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其连接更加稳定。

其中,螺纹杆501的外端突出于腔体6的外端面,且螺纹杆501的外端为正六边形柱状,螺纹杆501突出于腔体6外端面的长度、滑道9的活动长度以及螺纹筒7的预留深度保持一致,当使用工具转动螺纹杆501时,螺纹杆501会向内部移动,由于螺纹杆501突出于腔体6外端面的长度、滑道9的活动长度以及螺纹筒7的预留深度均保持一致,当螺纹杆501拧到底时,其外侧与管片的外侧齐平,同时保证了顶出套502有足够的空间在滑道9内移动。

其中,弧形管片主体1由混凝土和预制钢筋骨架组成,预制钢筋骨架整体为圆弧状,混凝土填充在预制钢筋骨架中,通过预制钢筋骨架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管片,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同时该种加工方法也是管片制作过程中较为成熟的制作工艺,制作难度低。

其中,弧形管片主体1的两侧沿侧面的中线位置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10,排水孔10穿过预制钢筋骨架之间的间隙,并沿着弧形管片主体1的轴向设置并贯穿整个弧形管片主体1,通过排水孔10在弧形管片主体1的内部形成一个排水通道,由于管片一般是紧贴着山体安装的,其水分含量较大,通过排水孔10能够及时的将多余的水分排出,避免水分累计影响管片的使用寿命。

其中,卡槽3的深度为卡合件2的高度的一半,卡槽3两侧的槽壁以及卡合件2的两个侧面均有弧面,且卡槽3与卡合件2相接处的接触面其弧度相同,保证卡合件2能够顺利的卡合在两个卡槽3拼接而成的封闭槽内。

其中,弧形管片主体1的内侧靠近卡槽3的位置预留有方形槽12,方形槽12内开设有螺孔,方形槽12通过螺钉与密封板13固定连接,密封板13与方形槽12贴合的一面粘接有橡胶垫,通过方形槽12及密封板13的配合,对两个管片相接处进行有效封闭,进一步减少管片的内壁渗水,防止积水带来的管片内壁湿滑的现象。

工作时,将若干个弧形管片主体1依次首位连接拼接在一起,响铃两个弧形管片主体1之间的卡槽3会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槽孔,将卡合件2插入到两个卡槽3之间,并通过工具转动顶出机构5,顶出机构5的外部为正六边形柱状,方便工具进行定位,在转动顶出机构5中的螺纹杆501时,螺纹杆501由于与卡合件2内腔中的螺纹筒7配合,会带动螺纹杆501横向移动,螺纹杆501在横向移动时,其表面的顶出套502跟随螺纹杆501一同移动,且顶出套502会与锁柱4想接触,并抵住锁柱4从通孔8内抵触,锁柱4突出于通孔8的部分卡入到卡孔11内,卡孔11的深度为锁柱4长度的一半,保证锁柱4的一部分任然停留在卡合件2的内部,另一部分插入到卡孔11内,通过设置卡合件2能够对管片进行有效的阻挡,避免管片由于重量过大向内产生滑移,同时利用顶出机构5和锁柱4增强管管片与卡合件2、管片与管片间的连接关系,使其更加稳定,连接强度更高,最后在若干个弧形管片主体1安装好之后,在相邻两个弧形管片主体1之间安装上密封板13,通过密封板13和其一侧的橡胶垫对两个弧形管片主体1相接处进行有效封闭,进一步减少管片的内壁渗水,防止积水带来的管片内壁湿滑的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