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井钻孔钢管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9544发布日期:2019-07-10 09:3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反井钻孔钢管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反井钻孔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反井钻孔钢管套筒。



背景技术:

反井钻孔施工结束后,以往钻孔安装钢套筒多采用手拉葫芦或慢绞为动力提升或下放安装套筒,套筒间连接以焊花兰盘上螺丝为主,套筒连接操作困难,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连接套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反井钻孔钢管套筒,钢管套筒包括多节套筒,多节套筒首尾相连形成钢管套筒。

优选的,多节套筒通过连接结构首尾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套筒距上、下沿一定距离位置焊接多个螺栓、连接板;螺栓穿过套筒筒壁;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螺孔;两个螺孔之间的间距与上下两个连接套筒紧邻的两根螺杆间距相等;连接板通过两个螺孔同时穿过上下两节套筒的螺栓,并通过螺母固定。

优选的,每个套筒的上、下沿均布有4根螺栓。

优选的,所述套筒上沿还固定有导向板。

优选的,在所述套筒上沿均布有4块导向板;4块导向板围成的喇叭状导向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钢套筒加工新颖,采用螺栓和连接板,使上下两节套筒连接快速,施工方便,另外采用导向板,可快速对齐,减小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钢管套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套筒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首节套筒中安装十字钢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反井钻孔安装钢管套筒施工工艺,采用风动葫芦作为提升动力,将套筒从立眼下口向上边提升边组装的方式,将所有钢套筒提升到立眼上口并进行固定,最后用混凝土对孔壁进行充填加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套筒加工

1、套筒1用5mm钢板加工,直径1000mm,首节高1000mm,其余套筒1高1500mm,每节重183kg,钻孔套10节套筒1(14.5m),总重约1830kg。

2、首节套筒1内用M20螺丝缝合两根十字交叉的11#工字钢,形成十字钢梁11,用于起吊时拴钢丝绳,如图3所示,

3、每节套筒1距上下沿150mm位置穿过套筒1均匀焊4个M20螺栓12,于用套筒1间缝合连接,如图1、图2所示。

(二)施工方法

1、提升钢丝绳连接:将风动葫芦用40T锚链吊挂在硐室支护U型棚梁,将一根直径 18.5mm钢丝绳上端卡绳环挂在风动葫芦,另一端下放至立眼下口,使用3副绳卡把钢丝绳固定在首节套筒1内十字交叉的11#工字钢梁11上,绳卡间距200mm。

2、钢套筒1连接:

(1)启动风动葫芦将第一节套筒1进行上提,上提至套筒1距底板高度1600mm时停,由立眼下口的操作人员,将第二节套筒1移到已提升套筒1正下方,并确认两节套筒1上焊接的4个M20螺栓12上下对齐,用10mm厚钢板加工的连接板13上螺母缝合。

(2)因立眼上口硐室高度限和葫芦行程限制,每提升缝合一节套筒1小眼上方作业人员要重新卡绳,重新卡绳时套筒1落地,之后重复操作依次按加工编号进行缝合,直至末节套筒1。

3、钢套筒1固定:

(1)等10节套筒1提升缝合结束后,上口在首节套筒1上沿向下200mm位置用螺栓 12上两根2000mm长10#槽钢,槽钢担在底板上。

(2)套筒1固定结束后,对套筒1与立眼井壁间的间隙进行灌浆加固,由立眼上口施工人员人工和浆灌浆。

(三)安全注意事项

1、风动葫芦用锚链固定在U型棚时,必须要牢固可靠,并且要的防滑措施。

2、立眼上口的人员,在进入距立眼口5米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佩戴保险绳。

3、立眼套筒1安装过后,必须将套壁上口用木板盖严,防止杂物掉入眼内。立眼下的作业人员,严禁站在正对立眼的下方进行作业。

4、套筒1在缝合过程中,挪移对齐对螺栓12作业时,要用尖锥等专用工具操作,严禁直接用手防止手被挤伤。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反井钻孔钢管套筒,应用于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钢管套筒施工工艺,钢管套筒1包括多节套筒1,多节套筒1通过连接结构首尾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套筒1 距上、下沿一定距离位置焊接4个螺栓12、连接板13;4个螺栓12均匀分布在套筒1四周,且螺栓12水平穿过套筒1筒壁;所述连接板13上开设有两个螺孔;两个螺孔之间的间距与上下两个连接套筒1紧邻的两根螺杆间距相等;连接板13通过两个螺孔同时穿过上下两节套筒1的螺栓12,并通过螺母固定。

所述套筒1上沿还固定有4块导向板14;4块导向板14围成的喇叭状导向通道。上下两个套筒1在对齐时,通过4块导向板14导向,可实现快速对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