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支架的千斤顶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6083发布日期:2019-09-13 22:32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支架的千斤顶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支架的千斤顶保护套,属于采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采矿用的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液压支架主要通过液压千斤顶或者液压支柱实现支撑矿井巷道或者工作面的顶部压力。液压支架首次使用时很少出现千斤顶或者液压支柱漏油的情况,但是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千斤顶或者液压支柱需要反复收缩或伸展。

井下工作环境较差,煤粉尘会附着在千斤顶或者液压支柱的活塞杆上,当活塞杆收缩时,附着其上的煤粉尘随之运行,大部分煤粉尘被橡胶圈等部件去除,但依然存在少量煤粉尘进入千斤顶或者液压支柱的密封圈内。为了达到活塞杆运行时油料密封的目的,密封圈与活塞杆之间配合十分精密,少量煤粉尘在密封圈内反复研磨即可对密封圈与活塞杆造成实质伤害。矿井顶部对千斤顶或者液压支柱的作用力十分巨大,油料在高压作用和密封圈、活塞杆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发生渗油情况在所难免。

一旦发生千斤顶或者液压支柱发生漏油的情况,液压支架对矿井顶部的支撑力随着漏油而逐渐降低,最后可能导致,矿井顶部塌方,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将煤粉尘与活塞杆隔离的保护套,同时保护套具有收集渗油的功能,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渗油量进行估计液压支架状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支架的千斤顶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于液压支架的千斤顶的活塞杆上,所述保护套包括:底套、中间套和顶套,所述底套为管状结构,且底套上端内部固定有环形凸起A,所述底套套装于千斤顶的活塞杆上,且底套下端与千斤顶的油缸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套为管状结构,且中间套上端内部固定有环形凸起B,中间套下端外圈固定有环形凸起a,所述中间套活动套装于千斤顶的活塞杆上,且环形凸起a与环形凸起A相适应,所述环形凸起a可卡接在环形凸起A的下方,所述顶套为管状结构,所述顶套下端外圈固定有环形凸起b,所述顶套固定套装于千斤顶的活塞杆上部,且环形凸起b与环形凸起B相适应,所述环形凸起b可卡接在环形凸起B的下方。

所述底套与千斤顶的油缸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底套下部设置有导油出口。

所述导油出口包括:出口管、导油伸缩管、伸缩管端头和油口螺母;所述出口管固定于底套下部,出口管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伸缩管端头内设置有与出口管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所述伸缩管端头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导油伸缩管一端与出口管出口位置连通,导油伸缩管另一端与伸缩管端头的螺纹孔连通,所述导油伸缩管为软质可伸缩橡胶管,所述伸缩管端头上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应的油口螺母。

所述底套和顶套之间可设置有若干中间套,若干所述中间套的环形凸起a和环形凸起B之间相互扣合。

所述底套、中间套和顶套的管壁厚度为1~3mm。

所述底套、中间套和顶套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底套、中间套和顶套,可将煤粉尘与活塞杆隔离,同时可随活塞杆运行,不会影响千斤顶的正常工作。

二、本实用新型导油出口设置有出口管、导油伸缩管和伸缩管端头,首先可以收集液压支柱的渗油量,便于技术员对液压支架的状态有一个较为清楚的预判,其次出口管长度较短,一般不超出千斤顶油缸最外侧,可防止其他设备或人员对出口管的损坏,导油伸缩管和伸缩管端头便于技术人员收集渗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底套,2为中间套,3为顶套,11为环形凸起A,12为导油出口,13为出口管,14为导油伸缩管,15为伸缩管端头,16为油口螺母,21为环形凸起B,22为环形凸起a,31为环形凸起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液压支架的千斤顶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于液压支架的千斤顶的活塞杆上,所述保护套包括:底套1、中间套2和顶套3,所述底套1为管状结构,且底套1上端内部固定有环形凸起A11,所述底套1套装于千斤顶的活塞杆上,且底套1下端与千斤顶的油缸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套2为管状结构,且中间套2上端内部固定有环形凸起B21,中间套2下端外圈固定有环形凸起a22,所述中间套2活动套装于千斤顶的活塞杆上,且环形凸起a22与环形凸起A11相适应,所述环形凸起a22可卡接在环形凸起A11的下方,所述顶套3为管状结构,所述顶套3下端外圈固定有环形凸起b31,所述顶套3固定套装于千斤顶的活塞杆上部,且环形凸起b31与环形凸起B21相适应,所述环形凸起b31可卡接在环形凸起B21的下方。

所述底套1与千斤顶的油缸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底套1下部设置有导油出口12。

所述导油出口12包括:出口管13、导油伸缩管14、伸缩管端头15和油口螺母16;所述出口管13固定于底套1下部,出口管13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伸缩管端头15内设置有与出口管13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所述伸缩管端头15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导油伸缩管14一端与出口管13出口位置连通,导油伸缩管14另一端与伸缩管端头15的螺纹孔连通,所述导油伸缩管14为软质可伸缩橡胶管,所述伸缩管端头15上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应的油口螺母16。

所述底套1和顶套3之间可设置有若干中间套2,若干所述中间套2的环形凸起a22和环形凸起B21之间相互扣合。

所述底套1、中间套2和顶套3的管壁厚度为1~3mm。

所述底套1、中间套2和顶套3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千斤顶活塞杆向上伸展带动顶套3向上移动,顶套3通过环形凸起b31带动中间套2,若干中间套2再通过环形凸起A11和环形凸起a22的配合依次提升,可防止煤粉尘附着在千斤顶的活塞杆上。

同理,千斤顶活塞杆向下收缩时,中间套2和顶套3依次向下运行,最终顶套3和若干中间套2均合拢至底套1内。

技术人员在收集千斤顶的渗油时,将伸缩管端头15从出口管13上拧下,伸缩管端头15带动导油伸缩管14从出口管13拉出,伸缩管端头15放置于收集容器中,和油口螺母16拧下即可,使用完毕后,依次归位。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