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板式井下发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6354发布日期:2020-01-07 09:4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挡板式井下发泡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中发泡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挡板式井下发泡器。



背景技术:

泡沫在油田驱油中运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主要应用泡沫钻井、泡沫洗井、泡沫冲砂、泡沫水泥固井、泡沫压裂酸化、泡沫试油和泡沫调剖堵水等。

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泡沫发生器有搅拌式泡沫发生器、涡轮式泡沫发生器、螺旋式泡沫发生器、孔隙式泡沫发生器、同心管式泡沫发生器和挡板式泡沫发生器等。在油层中发泡的情况较多,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增油效果。但在油层外部要使用泡沫的情况也有时发生,同时由于多数泡沫对井筒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需要一种在井下发泡工具,达到措施增油效果,同时又减少对井筒的腐蚀,但又不增加油井作业难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泡沫发生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挡板式井下发泡器,以达到措施增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挡板式井下发泡器,包括:中心体;外管,同轴间隔套设在中心体外,外管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气体入口,外管与中心体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挡板组和多个第二挡板组,相邻两个第一挡板组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挡板组,每个第一挡板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流通道,每个第二挡板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流通道;配流盘,固定设置在外管的一端内,配流盘上设置有多个轴向通孔,气体入口位于配流盘的下游处。

进一步地,挡板式井下发泡器还包括内管,内管同轴间隔套设在中心体外并位于外管内,相邻第一挡板组与第二挡板组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布的流体通孔,每个容纳空间均与一个流体通孔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中心体的外壁和内管的外壁,第三挡板的位置与第一挡板的位置对应,第三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轴向流通孔以形成第一过流通道。

进一步地,第二挡板组包括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二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中心体的外壁和内管的内壁,第四挡板的位置与第二挡板的位置对应,第四挡板的一端与内管的外壁连接,第四挡板的另一端与外管的内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过流通道。

进一步地,内管的两端内均设置有压环,中心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压环连接,每个压环上均设有轴向液体通孔。

进一步地,内管远离配流盘的一端设置有丝堵。

进一步地,外管的一端一体设置有阀体,外管的另一端外设置有下接头。

进一步地,挡板式井下发泡器还包括坐封器,套设在外管外并位于气体入口的下游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使流体起泡溶液与气体充分混合、碰撞和挤压,具有形成泡沫的平均尺寸小、尺寸分布均匀和混合效率高的优点,并且起泡效率较高,泡沫微小不容易破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生的泡沫细微稳定,能够减小对井筒的腐蚀,达到驱油效果,同时又不增加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阀体;2、坐封器;3、配流盘;51、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53、第三挡板;54、第四挡板;7、丝堵;8、下接头;9、中心体;10、内管;11、外管;12、压环;91、流体通孔;92、轴向流通孔;93、气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板式井下发泡器,包括中心体9、外管11和配流盘3。外管11同轴间隔套设在中心体9外,外管11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气体入口93,外管11与中心体9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挡板组和多个第二挡板组,相邻两个第一挡板组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挡板组,每个第一挡板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流通道,每个第二挡板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流通道。配流盘3固定设置在外管11的一端内,配流盘3上设置有多个轴向通孔,气体入口93位于配流盘3的下游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使流体起泡溶液与气体充分混合、碰撞和挤压,具有形成泡沫的平均尺寸小、尺寸分布均匀和混合效率高的优点,并且起泡效率较高,泡沫微小不容易破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生的泡沫细微稳定,能够减小对井筒的腐蚀,达到驱油效果,同时又不增加施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管1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阀体1,外管11的另一端外设置有下接头8。阀体1为发泡液入口,气体入口93用于向外管11内打入空气。阀体1上部外径较大且车有内螺纹,外管11的下部外径较小且末车有外螺纹以方便与其它井下工具相连接。

具体地,配流盘3为圆柱形体且其内部有若干个与中心轴平行的轴向通孔,以便使液体由一相流体变为多相流体以方便与空气或其它液体或气体混合;配流盘3通过紧定销钉连接在阀体1的内部且与阀体1的上部螺纹部位较近。

挡板式井下发泡器还包括内管10,内管10同轴间隔套设在中心体9外并位于外管11内,相邻第一挡板组与第二挡板组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内管10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布的流体通孔91,每个容纳空间均与一个流体通孔91对应连通。

第一挡板组包括第一挡板51和第三挡板53,第一挡板51的两端分别连接中心体9的外壁和内管10的外壁,第三挡板53的位置与第一挡板51的位置对应,第三挡板53的两端分别连接内管10的外壁和外管11的内壁,第一挡板51上设置有多个轴向流通孔92以形成第一过流通道。

第二挡板组包括第二挡板52和第四挡板54,第二挡板52的两端分别连接中心体9的外壁和内管10的内壁,第四挡板54的位置与第二挡板52的位置对应,第四挡板54的一端与内管10的外壁连接,第四挡板54的另一端与外管11的内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过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挡板51上设置有轴向流通孔92,上述第四挡板54的另一端与外管11的内壁间隔形成第二过流通道,如图1所示,流体流动时先通过轴向流通孔92流入到内管10内侧的容纳空间,然后从内管10上设置的流体通孔流入到内管10外侧的容纳空间中。同时,由于该处具有第二流体通管道,流体能够通过该第二过流通道进入相邻的容纳空间并继续上述循环过程。

优选地,内管10的两端内均设置有压环12,中心体9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压环12连接,每个压环12上均设有轴向液体通孔。压环12位于下接头8的内部且与下接头8内部收缩面相接触,压环12为圆形体,压环12在外边有轴向液体通,压环12通过紧定销钉与下接头8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内管10远离配流盘3的一端设置有丝堵7。该丝堵7与中心体9抵接并位于压环12与中心体9之间。

优选地,挡板式井下发泡器还包括坐封器2,套设在外管11外并位于气体入口93的下游处,隔器4与阀体1连接在一起。

工作时本发泡器随着管柱下到目的层位后,使坐封器2坐封,由地面打入的发泡液本经过阀体1的上部,流过配流盘3由一股流体变为多股流体,进一步的经气体入口93打入气体在阀体1的内部初步混合发泡后,经过压环12的轴向液体通孔进入到多个第一挡板组和多个第二挡板组处。经过多个第一挡板组和多个第二挡板组的作用(见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撞击发泡,最后经下接头8注入到地下目的油藏中。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使流体起泡溶液与气体充分混合、碰撞和挤压,具有形成泡沫的平均尺寸小、尺寸分布均匀和混合效率高的优点,并且起泡效率较高,泡沫微小不容易破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生的泡沫细微稳定,能够减小对井筒的腐蚀,达到驱油效果,同时又不增加施工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