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0034发布日期:2019-10-22 20:1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性能不仅取决于原材料组成、配比,还与后期养护有关。在地铁和人防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隧道衬砌混凝土结构具有结构几何尺寸大、厚度大、配筋率偏低、水泥用量大、施工技术复杂、养护要求高等特点。较高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自身收缩以及水泥水化剧烈释放的水化热会引起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急剧变化,产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当这部分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应力强度,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此外,浇筑后的混凝土在多数情况下,会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水分蒸发后,如无法快速的进行补充,混凝土会因为水分失去过多,造成干缩的现象,有时甚至印象水泥正常水化。养护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等大体积、大连续浇筑表面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的影响尤其明显。若混凝土施工后养护不及时,内部水分通过体系的毛细孔蒸发至外界,导致胶凝材料水化不充分,容易产生裂缝,进而造成混凝土各性能下降,造成经济的损失和生态的破坏。拆模后的养护需要从保温和保湿两方面着手。传统的养护方式有水养护方法如蓄水养护、洒水或喷雾养护、覆盖湿麻袋养护等和密封养护如塑料薄膜。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施工中养护剂的推广应用和内养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护方法或技术可供选择,但是由于现场混凝养护效率的快速评价比较困难,养护效率常常被忽略,混凝土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所谓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温、失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为保证混凝土结构断面上的温度梯度、升温速率、降温速率适宜及具有较小的最高温度和致裂温度,应在混凝土刚拆模并处于较高温度时加以覆盖并开始保温,并于硬化开始至最高温度到达之间注意防止“热震”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隧道混凝

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便于对大体积混凝土墙体拆模前后进行及时充分地保温、保湿养护,其结构简单,养护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包括自动喷淋系统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喷淋系统包括喷头及横动装置、移动车、供水管、水泵及储水箱,所述喷头通过供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箱连接,所述移动车包括车架和横梁,所述喷头及横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车的横梁上,由所述横动装置带动所述喷头沿所述横梁往复移动,所述车架或横梁上设置激光测温器,所述横动装置的控制端及激光测温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供电电源和定时模块,所述供电电源为横动装置、水泵及激光测温器供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泵的开启和关闭时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土工布保温覆盖层,所述土工布保温层用于拆模后覆盖到需要保温养护的混凝土墙体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箱内设置加热器和水温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水温控制模块;所述的激光测温器和水温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水温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水温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加热器。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或横梁上设置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湿度设定模块及湿度控制模块;所述的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湿度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动装置包括电机、喷头驱动机构及滑道,由所述电机通过喷头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喷头沿所述滑道往复移动。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车的车架下端设置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沿导轨移动,所述移动车为车载动力电机驱动的电动车,所述车载动力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淋养护系统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 便于对大体积混凝土墙体拆模前后进行及时充分地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效果明显。可以保证混凝土墙体拆模后外表面合适的升温速率、降温速率及较低的最高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使用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使用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的控制电路框图。

图中编号为:1-移动轮、2-车架、3-混凝土墙体、4-土工布保温覆盖层、5-湿度传感器、6-喷头及横动装置、7-激光测温器、8-横梁、9-控制器、9.1-水温控制模块、9.2-湿度设定模块、9.3-湿度控制模块、9.4-定时模块、10-储水箱、10.1-加热器、10.2-水温传感器、11-水泵、12-供水管、13-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混凝土施工用自动保温淋水养护系统的实施例,包括自动喷淋系统及控制器9,所述自动喷淋系统包括喷头及横动装置6、移动车、供水管12、水泵11及储水箱10。所述喷头通过供水管12与水泵11的出水端连接,水泵11的进水端与储水箱10连接。上述移动车包括车架2和横梁8,上述喷头及横动装置6设置在移动车的横梁8上,由横动装置带动喷头沿横梁8往复移动。在车架2或横梁8上设置激光测温器,上述横动装置的控制端及激光测温器7均与控制器9连接,上述控制器9包括供电电源和定时模块9.4,所述供电电源为横动装置、水泵11及激光测温器7供电,控制器9控制所述水泵11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实现喷头自动定时喷淋和间隔时间段内停止喷淋。

为了取得更好地保温和保湿效果,还包括土工布保温覆盖层4,土工布保温层4用于拆模后覆盖到需要保温养护的混凝土墙体3上。

进一步地,上述储水箱10内设置加热器10.1和水温传感器10.2,控制器9包括水温控制模块9.1,激光测温器7和水温传感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水温控制模块9.1的信号输入端,水温控制模块9.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加热器10.1。水温控制模块9.1将激光测温器7测得的混凝土墙体13温度与水温传感器10.2测得的水温进行比较,控制加热器10.1通断,使储水箱10内的水温与需要保温淋水养护的混凝土墙体3温度保持基本一致。

再进一步地,上述车架2或横梁8上设置湿度传感器5,上述的控制器9还包括湿度设定模块9.2及湿度控制模块9.3。上述湿度传感器5的输出端连接到上述湿度控制模块9.3的信号输入端。湿度控制模块9.3将湿度设定模块9.2设定的湿度值与湿度传感器5测得的湿度值进行比较,根据差值调整定时模块9.4的喷淋时间的长短及间隔时间的长短,从而通过控制器9控制水泵11的通断时间。上述控制器9可以设置在储水箱10上或移动车上。

具体而言:上述横动装置包括电机、喷头驱动机构及滑道,由所述电机通过喷头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喷头沿所述滑道往复移动。喷头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驱动齿形带实现往复移动,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的螺杆及螺杆上滑动块实现往复移动。电机通过电缆13与控制器9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车上有两根横梁8(也可设置多根横梁8),每根横梁8上都设置喷头及横动装置6。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上述移动车的车架2下端设置移动轮1,移动轮1可沿铺设的导轨移动,移动车为车载动力电机驱动的电动车,所述车载动力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9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淋养护系统结构简单,养护效果明显。混凝土墙体刚拆模并处于较高温度时用土工布加以覆盖并开始保温,保证了混凝土墙体拆模后外表面合适的升温速率、降温速率及较低的最高温度。混凝土墙体拆模后立刻覆盖土工布到混凝土墙体上,4小时后开始自动喷淋。喷淋前激光测温器自动测温,自动加热系统根据测到墙面温度加热养护用水,使水温升温至墙体表面温度,再供水至喷头,此时养护水温与墙面温差较小,避免出现由于养护水温过低导致的混凝土表面开裂。自动喷淋系统定时恒速往复运动,速度可控。每次每浇筑段自动喷淋半小时,每3小时自动喷淋养护一次。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