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7516发布日期:2019-10-29 03:24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



背景技术:

根据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在长、特长公路隧道内间隔一定距离需设置紧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及人行横通道,以便防灾救援及运维检修。在长、特长公路隧道内发生险情,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损坏,降低使用者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隧道内发生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烟雾传播快,并容易诱发二次交通事故及逃生时间紧张,救援灭火困难等特点,为此,长公路隧道尤其是特长公路隧道内,横通道间距的消防与避难设施的设置要遵循逃生为主、灭火为辅,自救为主、外部救援为辅的原则。

在常规设计中,紧急停车带与车行横通道设置相邻,以满足车辆调头空间;一般,车行横通道与人行横通道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车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接近人行横通道设置间距的3倍,车行横通道与隧道主洞呈60°的夹角,在车行横通道两端头与主洞交叉口附近各设置一道防火卷帘门,在人行横通道两端头与主洞交叉口附近各设置一道钢制推拉门。然而上述结构的缺陷在于,虽然车行横通道的宽度比人行横通道宽约2m,但其纵向间隔距离却接近人行横通道间距的3倍,洞内发生火灾时,可能会出现隧道内人员距离车行横通道较近但其防火卷帘门却是关闭的情况,这就需要涉险人员步行至约250m开外的人行横洞处才能进入旁侧隧道,鉴于火灾的蔓延非常迅速,尤其是烟雾传播的非常快,现有车行横通道与人行横通道沿隧道的设置,将非常耽误涉险人员宝贵的逃生时间,存在很强的安全隐患;且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分别设置,加大了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该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易快速辨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该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易快速辨识。

本发明的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包括隧道内的车行横通道和设置于车行横通道端部侧壁处的疏散耳洞,所述疏散耳洞与隧道主洞洞壁间具有一定间距;通过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通道集成在一起,利于兼具并提升了车行横通道尤其是人行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或钢制推拉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所述车行横通道与隧道主洞呈一定倾斜夹角设置;所述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通道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疏散耳洞中心轴线可与车行横通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使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通道方向近似垂直设置,以利于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设计布局。

进一步,所述车行横通道的两端部的侧壁处各至少设有一个疏散耳洞;优选在车行横通道的两侧壁的端部各设置一个疏散耳道,进一步优选车行横通道靠近两隧道主洞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疏散耳洞,利于双向行驶的两隧道内发生火灾及险情时双向行驶的车辆及车辆内的人员的逃生救援,并利于在保证逃生救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道设置于车行横通道与主洞洞壁的钝角夹角处;利于结构布局、现场施工及涉险人员的尽快疏散与逃生;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与主洞洞壁间的间距为0.8-2m;优选所述疏散耳洞与主洞洞壁间的间距为1m,利于发生火灾及险情后,涉险人员能够尽快的逃生,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同时利于保证主洞洞壁与疏散耳道间结构的强度,不会对主洞造成干涉和影响;

所述疏散耳洞为类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5-7m,宽度为1.5-2.5m,高度为2-3m,用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和防火门的安装;优选其长度为6m,宽度为2m,高度为2.5m,利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和防火门的安装,且便于施工且安全可靠;当然,所述疏散耳洞的形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可为类梯形结构,以便于涉险人员的尽快逃生救援为宜;

进一步,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的中部位置附近,利于在防火卷帘门失效的情况下,涉险人员仍能够通过旁边的疏散耳洞尽快逃生;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的中部位置附近;所述疏散耳洞对应防火卷帘门处设置有甲级防火门;所述防火门优选采用两侧可平开的甲级防火门,利于实现疏散应急功能的同时,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性;所述甲级防火门与防火卷帘门平行设置并端部相对;即所述甲级防火门与防火卷帘门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端部通过中间安装结构相抵,利于结构布局,同时利于防火卷帘门出现故障时,慌乱中的涉险人员能够方便而及时的从旁边的疏散耳洞防火门疏散逃生,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的洞壁采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防水层以及二次衬砌构成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牢靠性,且便于施工;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的顶部靠近车行横通道侧设置有用于保证疏散耳洞结构稳固的暗梁;优选所述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利于对疏散耳道顶部的支撑,提高疏散耳洞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内部的底面与车行横通道的检修道路面齐平;利于疏散耳道内积水的排出,并通过车行横通道的车行路面上的排水槽排出;

进一步,所述车行横通道沿隧道主洞纵向的设置间距约为500-900m;优选所述车行横通道沿隧道主洞纵向的间隔设置间距为750m左右;利于在保证该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在总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减少隧道内发生险情时涉险车辆及人员的逃生救援距离,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进一步,靠近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隧道主洞侧壁上设置有逃生指示标牌;所述逃生指示标牌设置于靠近车行横通道(行使方向前方的车行横通道)的500米范围内;所述逃生指示标牌的设置高度及尺寸设定以便于逃生人员识别为宜;利于发生险情时,涉险人员对疏散通道的及时识别以利于尽快逃生与疏散,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结构布局合理,车行横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的中部位置附近,并与疏散耳道的防火门相对设置利于缩短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避免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易快速辨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行横通道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车行横通道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本发明的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包括隧道内的车行横通道1和设置于车行横通道1端部侧壁处的疏散耳洞2,所述疏散耳洞2与主洞3洞壁间具有一定间距;通过将车行横通道1和人行通道集成在一起,利于兼具并提升了车行横通道1尤其是人行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或钢制推拉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所述车行横通道与隧道主洞呈一定倾斜夹角设置;所述疏散耳洞2与车行横通道1的通道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疏散耳洞2中心轴线可与车行横通道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使疏散耳洞2与车行横通道1的通道方向近似垂直设置,以利于疏散耳洞2与车行横通道1的设计布局。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行横通道1的两端部的侧壁处各至少设有一个疏散耳洞2;优选在车行横通道1的两侧壁的端部各设置一个疏散耳道2,进一步优选车行横通道1靠近两隧道主洞3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疏散耳洞2,利于双向行驶的两隧道内发生火灾及险情时双向行驶的车辆及车辆内的人员的逃生救援,并利于在保证逃生救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道2设置于车行横通道1与主洞3洞壁的钝角夹角处;利于结构布局、现场施工,及利于涉险人员的尽快疏散与逃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与主洞3洞壁间的间距为0.8-2m;优选所述疏散耳洞2与主洞3洞壁间的间距为1m,利于发生火灾及险情后,涉险人员能够尽快的逃生,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同时,利于保证主洞3洞壁与疏散耳道2间结构的强度,不会对主洞3造成干涉和影响;

所述疏散耳洞2为类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5-7m,宽度为1.5-2.5m,高度为2-3m,用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和防火门4的安装;优选其长度为6m,宽度为2m,高度为2.5m,利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及利于防火门4的安装,且便于施工且安全可靠;当然,所述疏散耳洞2的形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可为类梯形结构,以便于涉险人员的尽快逃生救援为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行横通道1的防火卷帘门5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2的中部位置附近,利于在防火卷帘门5失效的情况下,涉险人员仍能够通过旁边的疏散耳洞2尽快逃生;所述车行横通道1的防火卷帘门5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2的中部位置附近;所述疏散耳洞2对应防火卷帘门5处设置有甲级防火门4;所述甲级防火门4优选采用两侧可平开的甲级防火门4,利于实现疏散应急功能的同时,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性;所述甲级防火门4与防火卷帘门5平行设置并端部相对;即所述甲级防火门4与防火卷帘门5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端部通过中间安装结构相抵,利于结构布局,同时利于防火卷帘门5出现故障时,慌乱中的涉险人员能够方便而及时的从旁边的疏散耳洞2防火门4疏散逃生,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的洞壁采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8、防水层9以及二次衬砌10构成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牢靠性,且便于施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的顶部靠近车行横通道1侧设置有用于保证疏散耳洞2结构稳固的暗梁6;优选所述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利于对疏散耳道2顶部的支撑,提高疏散耳洞2的结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内部的底面与车行横通1的检修道路11面齐平;利于疏散耳道2内积水的排出,并通过车行横通道1的车行路面上的排水槽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行横通道1沿隧道主洞3纵向的设置间距约为500-900m;优选所述车行横通1道沿隧道主洞3纵向的间隔设置间距为750m左右;利于在保证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1在总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减少隧道内发生险情时涉险车辆及人员的逃生救援距离,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车行横通道1的隧道主洞3侧壁上设置有逃生指示标牌7;所述逃生指示标牌7设置于靠近车行横通道1(行使方向前方的车行横通道1)的500米范围内;所述逃生指示标牌7的设置高度及尺寸设定以便于逃生人员识别为宜;利于发生险情时,涉险人员对疏散通道的及时识别以利于尽快逃生与疏散,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