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8217发布日期:2020-01-18 03:3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市域铁路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结构。



背景技术:

射流风机是一种特殊的轴流风机,主要用于公路、铁路及地铁等隧道的纵向通风系统中,提供全部的推力,也可用于半横向通风系统中的敏感部位,如隧道的进、出口,起诱导气流或排烟等作用。

射流风机安装位置一般是在隧道的顶壁处,通常是在一个风筒内设置了大功率的风扇进行工作,驱动空气形成射流,起到隧道内空气交换流通的目的。

市域铁路连接大都市与卫星城市,定为介于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列车之间,车型区别于地铁车辆与高速动车组,现有的隧道断面不能与市域列车限界有效匹配。并且在单洞双线隧道中,一个风机起到的作用不大,需要安装多个射流风机,因此需要考虑射流风机的安装位置来设计隧道断面,避免列车运行时与周围的建筑、设备发生干涉,危机行车安全。

为避免车辆与隧道建筑及射流风机等设备发生干涉,保证列车行车安全,针对域d型车的车辆限界对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进行合理设计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结构,该隧道断面充分考虑车辆限界、建筑限界、结构布置、设备安装、人员疏散等多方面需求,满足列车行车安全的要求,避免了列车与建筑及设备的干涉,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且利用中隔墙两侧错位内陷布置射流风机,节约了有效净空间,加强了通风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结构,其中:

隧道断面一共由八段圆弧组成,依次包含拱顶圆弧面、右侧上圆弧面、右侧中圆弧面、右侧下圆弧面、仰拱圆弧面、左侧下圆弧面、左侧中圆弧面、左侧上圆弧面;除仰拱圆弧面与相邻圆弧面不相切以外,其他相邻两圆弧面相切;

所述隧道为单洞,内设有双线轨道,两线路的线路中心以隧道中心线为中心线左右对称,隧道内不设置中隔墙;

所述中隔墙两侧设置疏散平台和射流风机,同一高度左右两台射流风机纵向错开布置;

所述隧道内侧设有复合衬砌;

所述隧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为轨道结构、市域d型车;

所述轨道结构靠中隔墙一侧设有侧沟排水沟,另一侧同样设有排水沟。

优选地,所述拱顶圆弧面和仰拱圆弧面的断面圆心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

优选地,所述隧道左右两单洞有效净空面积均为39.7m2

优选地,所述拱顶圆弧面为左右对称的60°圆弧,衬砌内侧半径为6840mm。

优选地,所述右侧上圆弧面和左侧上圆弧面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5540mm,断面圆心均不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

和/或,所述右侧中圆弧面和左侧中圆弧面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5410mm,断面圆心均不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

和/或,所述右侧下圆弧面和左侧下圆弧面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7390mm,断面圆心均不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

和/或,所述仰拱圆弧面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14450mm,断面圆心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

优选地,所述复合衬砌包含初期支护、防水层及二次衬砌。所述复合衬砌在仰拱圆弧面处厚度较其他圆弧面处的厚度更大,具体地,仰拱圆弧面处厚度为460mm,其余圆弧面处的厚度为400mm。

优选地,所述两线路的线路中心距离大于或等于6930mm。

优选地,所述隧道内轮廓最高点距离内轨顶面8030mm。

优选地,所述轨道结构包括底板、钢筋混凝土道床、扣件及钢轨,轨道结构高度为560mm。

优选地,所述轨道结构两侧设有电气设备、消防设备。

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检修设备箱、强电支架、轨道电路箱盒、方向盒、信号机箱盒、区间无线基站、直放站、杂散电流传感器。

所述消防设备包括区间消防水管、废水泵房扬水管。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结构,充分考虑了车辆限界、建筑限界、结构布置、设备安装和人员疏散等多方面的需求,满足列车行车安全的要求,避免了列车与建筑及设备的干涉,合理且有效的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造成超限问题,且降低了隧道断面面积,降低工程投资。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而且利用中隔墙两侧错位内陷布置射流风机,节约了有效净空间,加强了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衬砌内轮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射流风机安装平面示意图。

图1中尺寸单位为cm,图2-3中尺寸单位为mm,各o点表示圆心,各r表示衬砌内侧半径,各r表示衬砌外侧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结构,其中:

隧道断面一共由八段圆弧组成,依次包含拱顶圆弧面1、右侧上圆弧面3、右侧中圆弧面4、右侧下圆弧面5、仰拱圆弧面18、左侧下圆弧面10、左侧中圆弧面11、左侧上圆弧面12;除仰拱圆弧面18与相邻圆弧面不相切以外,其他相邻两圆弧面相切。图2示出了隧道基本建筑限界14、信号灯15、区间消防水管16、强电支架17。所述的隧道断面列车通行区域应满足市域d型车的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要求。

所述隧道为单洞,内设有双线轨道,两线路的线路中心以隧道中心线为中心线左右对称,隧道中间设置中隔墙7。所述中隔墙7两侧设置疏散平台8和射流风机13,如图3所示,同一高度左右两台射流风机13纵向错开布置,安装时陷于中隔墙7内。所述射流风机13沿中隔墙7左右设置,每侧上下两个,风机长度5000mm,风机安装平台宽度为1300mm,下方风机安装平台距离疏散平台垂直高度为2245mm。

所述隧道内侧设有复合衬砌2。优选地,所述复合衬砌2包含初期支护、防水层及二次衬砌。所述复合衬砌2在仰拱圆弧面18处厚度较其他圆弧面处的厚度更大,具体地,仰拱圆弧面18处厚度为450mm,其余圆弧面处的厚度为350mm。所述复合衬砌2的类型为限量排放型。

所述隧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为轨道结构9、市域d型车。所述轨道结构9靠中隔墙7一侧设有侧沟排水沟6,另一侧同样设有排水沟6。所述轨道结构9包括底板、钢筋混凝土道床、扣件及钢轨,轨道结构高度为560mm。

所述拱顶圆弧面1和仰拱圆弧面18的断面圆心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

所述隧道左右两单洞有效净空面积均为39.7m2

在隧道不考虑加宽时即标准宽度或加宽为0时,如图1-3所示,所述拱顶圆弧面1为左右对称的60°圆弧,衬砌内侧半径为6840mm。所述右侧上圆弧面3和左侧上圆弧面12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5540mm,断面圆心均不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和/或,所述右侧中圆弧面4和左侧中圆弧面11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5410mm,断面圆心均不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和/或,所述右侧下圆弧面5和左侧下圆弧面10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7390mm,断面圆心均不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和/或,所述仰拱圆弧面18左右对称,衬砌内侧半径为14450mm,断面圆心位于所述隧道中心线上。

所述两线路的线路中心距离大于或等于6930mm。

所述隧道内轮廓最高点距离内轨顶面8030mm。

所述轨道结构9两侧设有电气设备、消防设备。

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检修设备箱、强电支架17、轨道电路箱盒、方向盒、信号机箱盒、区间无线基站、直放站、杂散电流传感器。

所述消防设备包括区间消防水管16、废水泵房扬水管。

本发明的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单洞双线射流风机隧道断面结构,充分考虑了车辆限界、建筑限界、结构布置、设备安装和人员疏散等多方面的需求,满足列车行车安全的要求,避免了列车与建筑及设备的干涉,合理且有效的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造成超限问题,且降低了隧道断面面积,降低工程投资。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而且利用中隔墙两侧错位内陷布置射流风机,节约了有效净空间,加强了通风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