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壁钻机的空气泥浆管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0078发布日期:2020-01-31 14:5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护壁钻机的空气泥浆管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泥浆管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护壁钻机的空气泥浆管汇。



背景技术:

空气泥浆管汇是深井钻机上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空气正循环和泥浆正循环时用的管汇。在采用空气正循环工作方式时,需要将润滑油和泡沫混合,通过高压空气将混合的润滑油和泡沫吹入钻头底部,润滑油给气动潜孔锤润滑,以保证气动潜孔锤的正常工作,泡沫对钻屑粉尘进行固定,以便于钻井屑从井口排出。而在采用泥浆正循环工作方式时,需要将高压泥浆接入泥浆管汇中,泥浆在管汇中被高压送入到钻头底部,通过泥浆正循环将钻屑排出井外。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1636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钻机用空气泥浆管汇,包括多通管件、辅助材料供应部件、可连接空气或泥浆软管接头的进口结构部件和出口结构部件,进口结构部件与出口结构部件通过多通管件连通,辅助材料供应部件通过手动操作阀门部件与多通管件连通,并通过手动操作阀门部件接通或断开辅助材料供应部件和多通管件的通路;进口结构部件可具体包括第一直角弯头,该第一直角弯头可以通过锥螺纹连接方式与多通管件的通口连通,利用该第一直角弯头横向安装空气或泥浆软管在操作上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将进口结构部件和出口结构部件通过多通管件连通,使空气和泥浆均能经由进口结构部件、多通管件和出口结构部件被送入钻头底部,而无需人力更换接头,并且考虑到通入空气时还要加入辅助材料,因此设置手动操作阀门部件来供操作者操作选择是否供应辅助材料,以方便操作者进行操作,提高了切换效率。

但是,当采用泥浆正循环工作方式时,多通管件内会附着很多泥浆,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人工将水源管道塞入多通管件内对多通管件的内壁进行冲洗,因在清洗时需要拆下一部分与多通管件连接的部件,这样会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壁钻机的空气泥浆管汇,其通过设置清洁组件,能够对多通管件的内壁进行清理,因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壁钻机的空气泥浆管汇,包括底座、固接于底座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多通管件、与多通管件连通的第一直角弯头、与多通管件连通的第二直角弯头、与第二直角弯头连通的由壬、与多通管件连通的三通管件、两端分别连通三通管件和多通管件的第一手动阀、与三通管件连通的泡沫接头以及润滑接头,所述多通管件上设置有用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套设固定于多通管件靠近第二直角弯头一侧的环形管以及沿环形管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与多通管件连通,每个所述支管倾斜设置且朝向第一直角弯头设置;所述环形管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空气正循环时,泡沫通过泡沫接头进入三通管件中,润滑油通过润滑接头进入三通管件中,打开第一手动阀,使泡沫与润滑油经过三通管件和第一手动阀进入多通管件中与来自第一直角弯头的空气进行混合,并通过空气将泡沫与润滑油经过第二直角弯头、由壬、软管及钻杆芯孔后送入到在钻头底部,润滑油的作用给气动潜孔锤润滑;当用泥浆正循环钻进时,此时不需要润滑油和泡沫,将第一手动阀关闭,以免润滑油泄露造成浪费,高压泥浆就可以通过第一直角弯头进入管汇,然后从由壬排出,最后通过软管及钻杆芯孔送入到钻头底部,将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泥渣排出井外;当需要对多通管件的内壁进行清理时,打开第二手动阀,将水源管道与进水管连通,然后水依次经过环形管以及支管后进入多通管件内,从而可将多通管件内壁上附着的泥浆冲洗下来,因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第一直角弯头和第二直角弯头容易取下,因而不需特意设清洁组件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支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固接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够降低泥浆中的较大的物体进入支管中的可能性,因而可以有效避免支管内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水源管道的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机构,能够快速将水源管道与进水管连接在一起,因而能够缩短用于连接水源管道和进水管所需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于进水管内壁的弹性组件;所述水源管道插接于进水管的内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接于进水管内壁的圆环以及沿圆环的周向均布的多个弹性片;每个所述弹性片倾斜设置;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用于推动弹性片向靠近进水管内壁运动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水源管道连接到进水管上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此时弹性片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将水源管道插入进水管内,然后松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在弹性片的作用下复位,当推动组件复位后,此时弹性片对水源管道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对水源管道和进水管进行连接;当需要拆下水源管道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然后将水源管道拔出即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便于对水源管道与进水管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按压块以及套设固定于按压块一端的推动管;所述按压块凸出进水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设置;所述推动管沿进水管的轴向滑移于进水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推动按压块移动,按压块移动带动推动管移动,这样便于对弹性片进行抵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管的形状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推动管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按压块的一端到远离按压块的一端依次递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将水源管道插入进水管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推动管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水源管道向上移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内壁上固接有环形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使推动管始终处于进水管内,这样可以降低推动组件与进水管发生分离的可能性,推动组件与进水管分离后可能会造成推动组件的丢失,因而可以降低推动组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通管件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料管和第三手动阀,便于将多通管件中的残渣排出,当将泥浆正循环钻进变换成空气正循环时,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采用空气正循环时,泡沫通过泡沫接头进入三通管件中,润滑油通过润滑接头进入三通管件中,打开第一手动阀,使泡沫与润滑油经过三通管件和第一手动阀进入多通管件中与来自第一直角弯头的空气进行混合,并通过空气将泡沫与润滑油经过第二直角弯头、由壬、软管及钻杆芯孔后送入到在钻头底部,润滑油的作用给气动潜孔锤润滑;当用泥浆正循环钻进时,此时不需要润滑油和泡沫,将第一手动阀关闭,以免润滑油泄露造成浪费,高压泥浆就可以通过第一直角弯头进入管汇,然后从由壬排出,最后通过软管及钻杆芯孔送入到钻头底部,将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泥渣排出井外;当需要对多通管件的内壁进行清理时,打开第二手动阀,将水源管道与进水管连通,然后水依次经过环形管以及支管后进入多通管件内,从而可将多通管件内壁上附着的泥浆冲洗下来,因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第一直角弯头和第二直角弯头容易取下,因而不需特意设清洁组件进行清理;

2.当需要将水源管道连接到进水管上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此时弹性片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将水源管道插入进水管内,然后松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在弹性片的作用下复位,当推动组件复位后,此时弹性片对水源管道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对水源管道和进水管进行连接;当需要拆下水源管道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然后将水源管道拔出即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便于对水源管道与进水管进行连接;

3.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使推动管始终处于进水管内,这样可以降低推动组件与进水管发生分离的可能性,推动组件与进水管分离后可能会造成推动组件的丢失,因而可以降低推动组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连接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弹性组件和推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底座;11、支撑架;12、多通管件;13、第一直角弯头;14、第二直角弯头;15、由壬;16、三通管件;17、第一手动阀;18、泡沫接头;19、润滑接头;2、清洁组件;21、环形管;22、支管;23、过滤网;24、进水管;25、第二手动阀;26、排料管;27、第三手动阀;3、连接机构;31、弹性组件;311、圆环;312、弹性片;32、推动组件;321、按压块;322、推动管;33、限位块;4、水源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护壁钻机的空气泥浆管汇,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固接于底座1的支撑架11、设置于支撑架11的多通管件12、与多通管件12连通的第一直角弯头13、与多通管件12连通的第二直角弯头14、与第二直角弯头14连通的由壬15、与多通管件12连通的三通管件16、两端分别连通三通管件16和多通管件12的第一手动阀17、与三通管件16连通的泡沫接头18以及润滑接头19。在采用空气正循环时,泡沫通过泡沫接头18进入三通管件16中,润滑油通过润滑接头19进入三通管件16中,打开第一手动阀17,使泡沫与润滑油经过三通管件16和第一手动阀17进入多通管件12中与来自第一直角弯头13的空气进行混合,并通过空气将泡沫与润滑油经过第二直角弯头14、由壬15、软管及钻杆芯孔后送入到在钻头底部,润滑油的作用给气动潜孔锤润滑;当用泥浆正循环钻进时,此时不需要润滑油和泡沫,将第一手动阀17关闭,以免润滑油泄露造成浪费,高压泥浆就可以通过第一直角弯头13进入管汇,然后从由壬15排出,最后通过软管及钻杆芯孔送入到钻头底部,将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泥渣排出井外。

如图1和图2所示,多通管件12上设置有用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2,清洁组件2包括套设固定于多通管件12靠近第二直角弯头14一侧的环形管21以及沿环形管21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支管22;每个支管22远离环形管21的一端与多通管件12连通,每个支管22倾斜设置且朝向第一直角弯头13设置,每个支管22远离环形管21的一端固接有过滤网23;环形管21上连通有进水管24,进水管24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25;多通管件1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排料管26,排料管26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27。当需要对多通管件12的内壁进行清理时,打开第二手动阀25,将水源管道4与进水管24连通,然后水依次经过环形管21以及支管22后进入多通管件12内,从而可将多通管件12内壁上附着的泥浆冲洗下来,因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第一直角弯头13和第二直角弯头14容易取下,因而不需特意设清洁组件2进行清理。

如图2和图3所示,进水管24远离环形管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水源管道4的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包括安装于进水管24内壁的弹性组件31;水源管道4插接于进水管24的内腔;如图4所示,弹性组件31包括固接于进水管24内壁的圆环311以及沿圆环311的周向均布的多个弹性片312;每个弹性片312倾斜设置;进水管24内设置有用于推动弹性片312向靠近进水管24内壁运动的推动组件32。当需要将水源管道4连接到进水管24上时,通过推动组件32对弹性片312进行抵压,此时弹性片312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将水源管道4插入进水管24内,然后松开推动组件32,推动组件32在弹性片312的作用下复位,当推动组件32复位后,此时弹性片312对水源管道4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对水源管道4和进水管24进行连接;当需要拆下水源管道4时,通过推动组件32对弹性片312进行抵压,然后将水源管道4拔出即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3,便于对水源管道4与进水管24进行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推动组件32包括按压块321以及套设固定于按压块321一端的推动管322;按压块321凸出进水管24远离环形管21的一端设置;推动管322沿进水管24的轴向滑移于进水管24内。手动推动按压块321移动,按压块321移动带动推动管322移动,这样便于对弹性片312进行抵压。

如图3和图4所示,推动管322的形状呈圆台状,并且推动管322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按压块321的一端到远离按压块321的一端依次递增;进水管24远离环形管21的一端内壁上固接有环形的限位块33。通过设置限位块33,可使推动管322始终处于进水管24内,这样可以降低推动组件32与进水管24发生分离的可能性,推动组件32与进水管24分离后可能会造成推动组件32的丢失,因而可以降低推动组件32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该种护壁钻机的空气泥浆管汇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采用空气正循环时,泡沫通过泡沫接头18进入三通管件16中,润滑油通过润滑接头19进入三通管件16中,打开第一手动阀17,使泡沫与润滑油经过三通管件16和第一手动阀17进入多通管件12中与来自第一直角弯头13的空气进行混合,并通过空气将泡沫与润滑油经过第二直角弯头14、由壬15、软管及钻杆芯孔后送入到在钻头底部,润滑油的作用给气动潜孔锤润滑;当用泥浆正循环钻进时,此时不需要润滑油和泡沫,将第一手动阀17关闭,以免润滑油泄露造成浪费,高压泥浆就可以通过第一直角弯头13进入管汇,然后从由壬15排出,最后通过软管及钻杆芯孔送入到钻头底部,将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泥渣排出井外。

当需要对多通管件12进行清理时,手动推动按压块321移动,按压块321移动带动推动管322移动,这样便于对弹性片312进行抵压,此时弹性片312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将水源管道4插入进水管24内,然后松开推动组件32,推动组件32在弹性片312的作用下复位,当推动组件32复位后,此时弹性片312对水源管道4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对水源管道4和进水管24进行连接;接下来打开第二手动阀25,然后水依次经过进水管24、环形管21以及支管22后进入多通管件12内,从而可将多通管件12内壁上附着的泥浆冲洗下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