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井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0647发布日期:2020-05-08 12:5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海上井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井网系统。



背景技术:

海上油藏由于受到平台寿命限制,要求开采周期尽量缩短,以尽快得到效益回报。而稠油油藏由于地下流体粘度大,流动困难,外加岩石相对疏松,储层易被破坏而出砂,因此常规的开发模式为采用保守的小压差,以防砂为主的开采工艺,导致稠油油藏开采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对于海上稠油油藏,开采难度较大,油井间易富集未波及的剩余油,导致油层动用程度低,采出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上井网系统,以缓解对于海上稠油油藏,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油井间易富集未波及的剩余油,导致采出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井网系统,包括: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的第一蒸汽吞吐井网和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的第二蒸汽吞吐井网;第一蒸汽吞吐井网包括至少1个第一反九点井网组,第一反九点井网组包括9个第一采油井,9个第一采油井分别位于第一正方形的中心、4个角点和4条边线的中点;第二蒸汽吞吐井网包括至少1个第二反九点井网组,第二反九点井网组包括9个第二采油井,9个第二采油井分别位于第二正方形的中心、4个角点和4条边线的中点;相邻的第一反九点井网组和第二反九点井网组中,第一正方形与第二正方形部分重叠,并且各个第一采油井和各个第二采油井均相互错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方形的边长等于第二正方形的边长l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个第二反九点井网组相对于一个第一反九点井网组,在水平面上沿第一方向偏移距离l2。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偏移距离l2与边长l1满足: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方形的边长与第二正方形的边长l1满足:300m≤l1≤400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l1=340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采油井的深度均钻至下层系油层,第二采油井的深度均钻至下层系油层;第一采油井在上层系油层设有第一射孔段,第二采油井在下层系油层设有第二射孔段。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采油井在下层系油层设有第三射孔段,第二采油井在上层系油层设有第四射孔段。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射孔段设有桥塞,第三射孔段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第二射孔段设有桥塞,第四射孔段与上层系油层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开采海上稠油油藏,油藏分为上层系油层和下层系油层,第一蒸汽吞吐井网对上层系油层进行开采,第二蒸汽吞吐井网对下层系油层进行开采,实现了在一个油藏区块内,布设较大密度的油井来开采上层系油层,同时布设较大密度的油井来开采下层系油层,并且减少了层间干扰。

第一蒸汽吞吐井网中的第一采油井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中的第二采油井,均采用蒸汽吞吐方式进行采油。采油过程中,分别向各个第一采油井和各个第二采油井通入蒸汽,经过注汽和焖井,蒸汽向油层中扩散,加热原油,使原油粘度降低,然后开井回采,原油分别从各个第一采油井和第二采油井中采出。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有利于减少油井间富集的未波及的剩余油,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和油藏采收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水平面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水平面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的第一蒸汽吞吐井网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竖直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竖直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竖直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竖直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第一反九点井网组;11、第一采油井;12、第一正方形;13、第一射孔段;14、第三射孔段;200、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第二反九点井网组;21、第二采油井;22、第二正方形;23、第二射孔段;24、第四射孔段;30、对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上井网系统,包括: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的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和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的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包括至少1个第一反九点井网组10,第一反九点井网组10包括9个第一采油井11,9个第一采油井11分别位于第一正方形12的中心、4个角点和4条边线的中点;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包括至少1个第二反九点井网组20,第二反九点井网组20包括9个第二采油井21,9个第二采油井21分别位于第二正方形22的中心、4个角点和4条边线的中点。请参照图1,对于相邻的第一反九点井网组10和第二反九点井网组20,第一正方形12与第二正方形22部分重叠;并且,各口第一采油井11和各口第二采油井21均相互错开。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开采海上稠油油藏,油藏分为上层系油层和下层系油层,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对上层系油层进行开采,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对下层系油层进行开采,实现了在一个油藏区块内,布设较大密度的油井来开采上层系油层,同时布设较大密度的油井来开采下层系油层,且减少了层间干扰。

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中的第一采油井11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中的第二采油井21,均采用蒸汽吞吐方式进行采油。采油过程中,分别向各个第一采油井11和各个第二采油井21通入蒸汽,经过注汽和焖井,蒸汽向油层中扩散,加热原油,使原油粘度降低,然后开井回采,原油分别从各个第一采油井11和第二采油井21中采出。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有利于减少油井间富集的未波及的剩余油,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和油藏采收率。

优选地,第一正方形12的边长等于第二正方形22的边长,以使在地面上,各个采油井的井口均匀分布,便于实施钻井。

为了实现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中的第一采油井11,与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中的第二采油井21相错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水平面上,第二反九点井网组20偏离第一反九点井网组10,该偏离的距离记为l2,该偏离的方向记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水平面内的任意方向;优选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正方形12的一条对角线30。

进一步地,记第一正方形12的边长和第二正方形22的边长均为l1,上述的偏离距离l2满足:使得在水平面上,第二正方形22的角点上的一个第二采油井21,位于第一正方形12的角点上的一个第一采油井11与位于第一正方形12的中心上的一个第一采油井11的连线的中点位置上,便于充分利用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中的各口采油井之间的空间,来布设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中的各口采油井,方便钻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2,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包括多个第一反九点井网组10,多个第一反九点井网组10沿第二方向或者第三方向间隔分布,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平行于第一正方形12的两条边线。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包括多个第二反九点井网组20,多个第二反九点井网组20沿第二方向或者第三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采油井11的深度均钻至下层系油层,第二采油井21的深度均钻至下层系油层;第一采油井11在上层系油层设有第一射孔段13,并且第一采油井11与下层系油层之间封闭;通过第一射孔段13,第一采油井11与上层系油层连通,以开采上层系油层中的原油。第二采油井21在下层系油层设有第二射孔段23,并且第二采油井21与上层系油层之间封闭;通过第二射孔段23,第二采油井21与下层系油层连通,以开采下层系油层中的原油。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采油井11在上层系油层设有第一射孔段13,且在下层系油层设有第三射孔段14;第二采油井21在下层系油层设有第二射孔段23,且在上层系油层设有第四射孔段24。通过向油管中下桥塞,可以分别封堵住第一射孔段13、第二射孔段23、第三射孔段14或者第四射孔段2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各个第一采油井11中的第一射孔段13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第三射孔段14设有桥塞,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开采上层系油层;各个第二采油井21中的第二射孔段23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第四射孔段24设有桥塞,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开采下层系油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第一射孔段13设有桥塞,第三射孔段14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开采下层系油层;第二射孔段23设有桥塞,第四射孔段24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开采上层系油层。

通过控制各个射孔段,可以对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所开采的油层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所开采的油层进行互换,以充分挖掘井间剩余油,提高油井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射孔段13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第三射孔段14设有桥塞,第一采油井11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第二射孔段23设有桥塞,第四射孔段24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第二采油井21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和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同时开采上层系油层,实现对上层系油层的加密开采,有利于缩短开采周期,挖掘井间剩余油,在较短时间内开采出较多原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射孔段13设有桥塞,第三射孔段14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第一采油井11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第二射孔段23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第四射孔段24设有桥塞,第二采油井21与下层系油层连通;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同时开采下层系油层,实现对下层系油层的加密开采,有利于缩短开采周期,挖掘井间剩余油,在较短时间内开采出较多原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射孔段23和第三射孔段14均通过桥塞封闭,并且,位于第一正方形12外的第四射孔段24也通过桥塞封闭;第一射孔段13和位于第一正方形12内的第四射孔段24均与上层系油层连通。请参照图3,图3为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的第一蒸汽吞吐井网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的示意图,在上层系油层,1口第二采油井21与周围的4口第一采油井11,形成1个正方形的五点井网,增加了油井密度,以充分挖掘剩余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第一射孔段13和第四射孔段24均与上层系油层连通,第二射孔段23和第三射孔段14均与下层系油层连通,使得第一采油井11与上层系油层和下层系油层同时连通,第二采油井21也与上层系油层和下层系油层同时连通,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同时开采上层系油层和下层系油层,实现合采,进一步挖潜油藏中的剩余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油层分布不均,纵向有效厚度有薄有厚的区块,对于厚度大的地方,进行分层开采,如图7所示的分层开采区,具体为: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开采上层系油层,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开采下层系油层,或者,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开采下层系油层,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开采上层系油层。对于厚度不够经济极限区的地方,需要合采,如图7所示的合采区,具体为:第一蒸汽吞吐井网100和第二蒸汽吞吐井网200均同时开采上层系油层和下层系油层,以使单口采油井可以达到较大的采油量。

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应用于纵向跨度大,且含油井段不集中的海上稠油油藏,可以避免大段合采导致的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能够有效动用各类储层,最大限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满足了海上油藏高效快速建产的需求。优选地,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井网系统的油藏区域,上层系油层和下层系油层的油藏类型相同。

第一采油井11和第二采油井21均为大斜度井,并且,倾斜段设于井口与目的层之间,到目的层转为直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方形12的边长与第二正方形22的边长l1满足:300m≤l1≤400m,以使位于第一正方形12边线上的第一采油井11的井距和位于第二正方形22边线上的第二采油井21的井距限定在150m至200m之间。优选地,l1=340m,相邻第一采油井11之间的井距和相邻第二采油井21之间的井距等于170m,且通过设置合适的井距,有利于兼顾原油开采量和经济效益,可以按照下列方法确定井距。

1.利用现油价推算出单井极限产量:

单井极限产量是指一口油井投入的总费用与产出的总收入相等时的产量。

1.1)油井见水前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qmin为单井极限产量,104t;

id为平均一口井的钻井投资(包括射孔、压裂等),万元/井;

ib为平均一口井的地面建设(包括矿区建设等)投资,万元/井;

r为投资贷款利率,小数;

t为开发评价年限,a;

β为油井系数,即油水井数与油井数之比,小数;

τo为采油时率,小数;

do为原油商品率,小数;

po为原油销售价格,元/t;

o为原油成本,元/t。

1.2)油井见水后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dc为年综合递减率,小数。

利用上述两个公式,可通过原油销售价格来确定单井极限产量qmin。

2.依据油层有效厚度及井距来确定单井可采储量:

单井控制储量公式:

式中:n为单井控制储量,104t;

l为油井井距,km;

h为单井油层有效厚度,m;

为单井油层有效孔隙度,%;

s0为单井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

ρ0为地面原油密度,g/cm3

b0为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单井可采储量:

nr=n×er

式中:er为现技术条件下可达到的采收率,%。

3.单井可采储量与单井极限产量相比较,确定可获得最大利益的井距:

单井控制储量公式中,包含油层有效厚度和井距,可以计算出不同油层有效厚度和井距下的单井控制储量后,确定单井可采储量。

再将单井极限产量qmin,可采储量nr相比较;看哪种情况下,可采储量nr大于单井极限产量qmin,并且打井数目较多,这样确定出来井距;油层有效厚度需要依据具体油层来确定,尽量选择厚度较大的地方打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