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9920发布日期:2020-03-27 13:49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矿井高温热害已成为继顶板、瓦斯、火、粉尘、水五大灾害之后的又一灾害,高温高湿的矿井环境不仅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升高,而且会对矿工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深层矿井中多是使用集中制冷系统对采掘作业地点进行降温,虽然改善工作现场作业环境,然而在矿井漫长的巷道沿途温度依然居高不下,针对这一现状,多数矿井使用冷冻水连接喷雾,通过喷雾将冷冻水散发到空气中形成水微粒,在汽化的过程中吸收大量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蒸发冷却从而降低局部地点周围环境温度,较为明显。但是由于矿井井下喷雾较多,喷出的喷淋水损失较大,造成制冷水不能循环利用,对矿井整体制冷效果影响较大,如采用矿井防尘水降温,因夏季地面温度较高,防尘水池经过高温暴晒,防尘用水的温度一般在31℃左右,不仅不能降低巷道温度,反而会巷道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冷冻水直接连接喷雾,喷淋水损失较大,造成制冷水不能循环利用;使用矿井防尘水降温,因防尘用水的温度比巷道环境温度高,不仅不能降低巷道温度,反而会巷道温度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包括冷热交换结构和喷淋结构,冷热交换结构包括主体罐,主体罐内设置有螺旋铜管,主体罐的上顶端右侧设置有第一快速接头,主体罐的上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均与主体罐相连通,第一快速接头用于冷冻水进入主体罐,第二快速接头用于冷冻水排出主体罐;

所述螺旋铜管的左侧连接有防尘水进水快速接头,螺旋铜管的右侧连接有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防尘水进水快速接头伸至主体罐的左侧的外部,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伸至主体罐的右侧的外部;

所述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通过连接管与喷淋结构相连,喷淋结构包括四个喷淋管路,每个喷淋管路上设置有多个喷头,四个喷淋管路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方形或矩形的全封闭喷淋空间。

优选地,所述主体罐包括左封头和右封头,所述防尘水进水快速接头自左封头处伸至主体罐的外部,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自右封头处伸至主体罐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可以满足防尘降温两用,而且可以实现冷冻水循环回收利用。与传统的喷雾相比,雾化喷淋装置实现了巷道全封闭,加速了雾化蒸发的效果。该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矿井巷道闷热的作业环境现象,而且还可以对巷道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达到局部降温、防尘除尘的效果。装置本身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一种矿用局部降温防尘装置,用于煤矿井下巷道、采掘顺槽等局部高温地点。

该装置包括冷热交换结构和喷淋结构。

冷热交换结构包括主体罐1,主体罐内设置有螺旋铜管2,主体罐的上顶端右侧设置有第一快速接头3,主体罐的上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4。

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均与主体罐相连通,第一快速接头用于冷冻水进入主体罐,第二快速接头用于冷冻水排出主体罐。

螺旋铜管的左侧连接有防尘水进水快速接头5,螺旋铜管的右侧连接有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6,防尘水进水快速接头伸至主体罐的左侧的外部,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伸至主体罐的右侧的外部。

具体的,主体罐包括左封头7和右封头8,防尘水进水快速接头自左封头处伸至主体罐的外部,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自右封头处伸至主体罐的外部。

冷冻水在主体罐内自右向左流动,防尘水在螺旋铜管内自左向右流动,形成防尘水与冷冻水对流,这种结构一方面延长了管程长度,使冷热换充分;另一方面极大的改变了管程内流体状态,使两种流体呈对流状态流动,提高交换系数。

螺旋铜管内的防尘水与主体罐内的冷冻水完成热交换,螺旋铜管内的防尘水被充分降温。

防尘水出水快速接头通过连接管9与喷淋结构相连,被降温的防尘水进入喷淋结构中。

喷淋结构包括四个喷淋管路10,每个喷淋管路上设置有多个喷头11,四个喷淋管路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方形或矩形的全封闭喷淋空间12。

防尘水自喷头雾化喷出,形成全段面喷雾,通过雾化蒸发降低局部地点降温,并对巷道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达到局部降温、防尘除尘的效果。

该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矿井巷道闷热的作业环境现象,而且还可以对巷道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达到防尘除尘的效果,同时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效率,为矿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是一项行之有效、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和应用是一种可行的局部降温、防尘方法。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