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6762发布日期:2020-06-16 22:5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与通风机配合使用或单独安装于通风管道上。



背景技术:

矿井通风设备是矿井生产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负责向矿井中输送新鲜空气,供作业人员呼吸并稀释排出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因此,通风设备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生产安全及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门是通风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通风机正常工作时截断或打开气流通道,当两台通风机处于倒换通风机的情况下,风门负责控制调配两台通风机通风量的大小及方向。一旦风门发生故障,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将陷于瘫痪状态,风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矿山所使用的风门主要有立式闸板风门、百叶窗式旋叶风门和圆盘形旋转风门。立式闸板风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门体积比较大。为了打开气流通道,必须将整个闸板提起超过气流通道的高度,这样将导致风门具有相当的高度,修建风门厂房比较困难,造价较高,因此,风门必须露天放置。风吹雨淋,风门极易锈蚀,缩短风门的寿命。其次,由于风门闸板的面积比较大,其变形难以控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导致风门的密封性较差,风门漏风严重,严重降低通风设备的经济性。

百叶窗式旋叶风门的多个叶片均通过转轴安装在其窗框上,由于矿井气体中含有水份及粉尘,极易使转轴锈蚀。使用过程中,一旦有一个转轴锈蚀就导致所有页片无法转动,使整个风门失效从而造成严重事故。另外,为保证风门关闭时整个通风道的密封性,百叶窗式旋叶风门的每个叶片上均需设置一套密封组件,装配复杂,成本较高。此外,风门所用的页片全部处于风道气流中,页片极易锈蚀,页片形成对气流的阻力,降低通风设备的经济性。

圆盘形旋转风门由外壳与圆盘形闸板组成,圆盘形闸板通过转轴旋转实现关闭和打开气流通道。由于矿井气体中含有水分及粉尘,转轴两端的轴承极易锈蚀导致转动失效。再者,圆盘形闸板始终处于气流中,同样存在锈蚀与阻碍气流流动的问题,寿命较低,经济性较差。

由此可见,现有风门产品与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解决现有的风门制作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密封性差,通风阻力大,气流不畅,使用可靠性差、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包括风门外壳、多页式闸板组及驱动装置,风门外壳为两侧敞口的板壳结构,其中一侧为进风口,另一侧为出风口。多页式闸板组活动设置在风门外壳内,其包括至少两个闸板,所有闸板由进风侧至出风侧依次竖向排布,各闸板的侧面与风门外壳的内壁滑动配合。除末位次闸板以外的其余闸板的顶部均设有托梁,各托梁均相对于其所在的闸板向出风口的一侧探出,与该闸板相邻侧的另一闸板相配合。驱动装置设置在风门外壳的一侧,其通过钢丝绳与末位次的闸板相连。在封闭状态下,所有闸板由进风侧至出风侧呈阶梯式排列。

优选地,风门外壳包括环形框体、前壁板及后壁板,前壁板和后壁板分别固定于环形框体的两侧,且与环形框体焊接成一体结构。所述进风口开设于前壁板上,出风口开设于后壁板上。

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风门外壳外侧的电机和绕线轮,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绕线轮转动。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于绕线轮,另一端依次绕过位于风门外壳顶部的调向轮,与末位次闸板的顶部的中点位置固定相连。

优选地,各所述闸板均为方形平板结构,风门外壳内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与闸板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竖向导轨,各闸板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竖向导轨相配合的滑槽。

优选地,各闸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唇形密封条,每个唇形密封条位于同侧滑槽的一侧。闸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条安装槽,各所述唇形密封条固定于对应的密封条安装槽内。

优选地,除末位次闸板以外的其余闸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组限位块,每组限位块包括分别固定在风门外壳内壁两侧的两个限位块。

优选地,除所述末位次闸板以外的其余闸板下方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挡风条,各闸板的顶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橡胶密封板,首位次的闸板顶部的橡胶密封板与进风口上方的台阶相配合,其余橡胶密封板与相邻的挡风条相配合。

优选地,末位次闸板的下方设置有圆形截面的挡风胶管,所述挡风胶管固定在风门外壳的内壁上,末位次闸板的下方的底部开设有与挡风胶管相配合的压槽。

优选地,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结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配置有一个法兰,两个法兰分别与前壁板和后壁板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矿业、冶金、电力等行业的通风系统中,与通风机配合使用或单独安装于风道上,由于该风门相对于现有立式闸板风门其高度大幅度降低,风门可以置于室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多页式闸板面积仅为现有立式风门闸板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闸板结构紧凑、制作简单,变形易于控制,提高了风门对气流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百页窗式与圆盘形旋转风门,当通风机工作时由于没有构件置于气流中,省去了风门部件的阻力,降低气流通过风门的风阻,提高了运行效率。

4、本实用新型由于闸板的体积比较小,则可以在通风机工作状态下进行闸板的更换与检修,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本实用新型在关闭状态下a-a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状态下a-a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b-b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4,一种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包括风门外壳1、多页式闸板3组及驱动装置,风门外壳1为两侧敞口的板壳结构,风门外壳1包括环形框体11、前壁板12及后壁板13,前壁板12和后壁板13分别固定于环形框体11的两侧,且与环形框体11焊接成一体结构。风门外壳1的一侧为进风口14,另一侧为出风口15,所述进风口14开设于前壁板12的中下部,出风口15开设于后壁板13的中下部,进风口14与出风口15正向相对,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与风门外壳1的内部形成气流通道。

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可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圆形结构的出风口14和进风口15。所述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处均配置有一个法兰16,两个所述法兰16位于进风口14或出风口15外侧,且分别与前壁板12和后壁板13焊接固定于一体,法兰16的作用在于将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连接并固定在通风管道上。

多页式闸板3组活动设置在风门外壳1内,其包括三个闸板3,三个闸板3分别为首位次闸板3、中间位次闸板3和末位次闸板3。所有闸板3由进风侧至出风侧依次竖向排布,各闸板3的侧壁与风门外壳1的环形框体1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各所述闸板3均为方形平板结构,风门外壳1内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与闸板3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竖向导轨17,各闸板3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竖向导轨17相配合的滑槽31。各所述竖向导轨17的长度均与和其相配合的闸板3的行程相适配,保证闸板3在运动过程中沿着竖向导轨17运动,各闸板3之间的间距不变。

各闸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唇形密封条32,每个唇形密封条32位于同侧滑槽31的一侧。闸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条安装槽,各所述唇形密封条32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密封条安装槽内,所述唇形密封条32的外表面凸出于闸板3的侧壁,与环形框体11的内壁接触,实现风门外壳1与闸板3侧壁之间的密封。驱动装置设置在风门外壳1的一侧,其通过钢丝绳4与末位次的闸板3相连。

驱动装置包括位于风门外壳1外侧的电机21和绕线轮22,所述电机21通过减速机24驱动绕线轮22转动。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并缠绕于绕线轮22,另一端依次绕过位于风门外壳1顶部的调向轮23,所述调向轮23有两个,其中一个调向轮23位于风门外壳1的上端一侧,另一个调向轮23位于风门外壳1的上端中部,钢丝绳4的另一端穿过环形框体11顶部的圆孔与末位次闸板3的顶部的中点位置固定相连,钢丝绳4可驱动末位次闸板3向上运动。在封闭状态下,所有闸板由进风侧至出风侧呈阶梯式排列。

除末位次闸板3以外的其余闸板3的顶部均设有托梁33,各托梁33均相对于其所在的闸板3向出风口15的一侧探出,与该闸板3相邻侧的另一闸板3相配合。具体地,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处于封闭状态时,所有闸板3由上到下依次排列,靠近进风口一侧的首位次的闸板3位于最上方,靠近出风口一侧的末位次闸板3位于最下方。

当驱动装置的绕线轮22正转时,通过钢丝绳4首先拉动末位次闸板3向上运动,末位次闸板3向上运动至其上端与相邻的中间位次的闸板3顶部的托梁33接触后,末位次闸板3驱动中间位次的闸板33一起向上运动,中间位次的闸板3向上运动至其上端与首位次的闸板3顶部的托梁33接触后,中间位次的闸板3驱动首位次闸板3一起向上运动,在闸板3数量在三个以上的情况下,也是按照上述的方式依次升起所有闸板3,打开多页并行阶梯式风门,使其进风口与出风口相通。在各闸板3均被提起的状态下,各闸板3并列排布于风门外壳1上部的空腔内。

除末位次闸板3以外的其余闸板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组限位块34,每组限位块34包括分别固定在风门外壳1内壁两侧的两个限位块34,同组的两个限位块3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限位块34的作用在于托住其上方的闸板3,限制其继续向下运动。当驱动装置的绕线轮22反转时,各闸板3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一起向下运动,首位次的闸板3先与其下方对应的一组限位块34接触并停止运动,中间位次的闸板3在于其下方对应的一组限位块34接触并停止运动,末位次的闸板3最后落至风门外壳1的底部。

除所述末位次闸板3以外的其余闸板3下方靠近出风口15的一侧设有挡风条5,各闸板3的顶部靠近出风口15的一侧设有橡胶密封板6,首位次的闸板3顶部的橡胶密封板6与进风口14上方的台阶相配合,其余橡胶密封板6与相邻的挡风条5相配合。

末位次闸板3的下方设置有圆形截面的挡风胶管7,所述挡风胶管7固定在风门外壳1的内壁上,末位次闸板3的下方的底部开设有与挡风胶管7相配合的压槽。末位次闸板3在下落至风门外壳1的底部时,固定于风门外壳1内壁上的挡风胶管7位于末位次闸板3底部的压槽内,实现末位次闸板3底部与风门外壳1之间的密封。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