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掏盘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5744发布日期:2020-09-04 13:3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掏盘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掏盘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盘根使用一段时间后受到磨损,为保证密封效果,防止油井内的油、气、水冒出污染井口,需要定期对盘根进行更换。常规的掏盘根操作是用一字起在盘根盒内寻找盘根切口,然后顺着盘根切口方向用力转动一字起,将盘根掏出盘根盒。这种操作费时费力,如果遇到光杆偏度较大的情况,盘根取出操作将更加困难,从而严重影响油井的生产效率。

授权公告号为cn20111645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井盘根取出器,该取出器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可供油井光杆侧向装入的安装口道,筒体前端为带有刮刃的取出铲,刮刃后面设有螺旋形盘根滑道,筒体上还安装有手柄。使用时将油井盘根取出器套装在油井光杆上,旋转手柄使刮刃切入盘根切口处,继续旋转,使盘根沿着螺旋形盘根滑道向上旋出。

现有的盘根取出器相较于传统的掏盘根工具使用更加方便,但也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筒体为开口结构,油井光杆侧向装入筒体内后筒体上没有能够对光杆进行挡止的挡止结构,因此筒体在旋转过程中很容易从油井光杆上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掏盘根装置,以解决现有盘根取出器使用过程中筒体容易从油井光杆上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掏盘根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掏盘根装置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两套筒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扳动手柄,且其中一个套筒上设有轴向伸出的、用于切入盘根内的取出铲,第一、第二套筒均具有可供光杆侧向装入的侧向开口,两套筒相配合可将光杆围在内部,第一、第二套筒上具有在其中一个在上下方向上套装在另一个内时防止两者轴向脱开的防脱结构,两套筒上还具有将两者保持在侧向开口错开的周向位置处的保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两套筒套装在光杆上后使两套筒的侧向开口错开而将光杆围在内部,防脱结构可防止两套筒轴向脱开,保持结构将两套筒保持在侧向开口错开的周向位置处,这样在旋转扳动手柄带动套筒转动的过程中,两套筒上的侧向开口将始终保持在错开状态而将光杆围在内部,从而能够避免套筒从光杆上脱落。

进一步地,第一、第二套筒通过其中一个上的内螺纹段和另一个上的外螺纹段螺旋装配,两套筒上的螺纹段构成所述防脱结构。两套筒螺旋装配在一起,内、外螺纹段压紧接触,只有在螺纹段被破坏时两套筒才可能发生轴向位移,因此轴向防脱效果好。

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结构为穿装在处于外侧的套筒的筒壁上的挡销结构,在处于内侧的套筒旋装在处于外侧的套筒内时挡销结构与处于内侧的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两边相挡止。通过挡销结构限制处于内侧的套筒相对处于外侧的套筒转动,结构简单,挡止可靠。

更进一步地,所述挡销结构为旋装在处于外侧的套筒的筒壁上的径向螺栓。在光杆装入时可将径向螺栓向外旋转,避免对光杆造成干涉,光杆装入后可将径向螺栓向内旋转,使其与处于内侧的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两边形成挡止配合,由于径向螺栓是旋装在套筒筒壁上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径向螺栓受到径向外力作用时不会从套筒上脱出,挡止可靠;同时,径向螺栓旋入套筒内的长度可根据光杆直径调节,使用较为灵活。

在两套筒通过内、外螺纹段螺旋装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设有外螺纹段的套筒包括处于上端的大径段和处于下端的小径段,所述外螺纹段位于大径段外周面上。

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对取出铲的固定位置作进一步限定,所述取出铲位于所在套筒上靠近侧向开口位置处。

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对取出铲的结构作进一步限定,所述取出铲包括直线延伸段和连接在直线延伸段末端的螺旋段,螺旋段的端部为倾斜状。直线延伸段使取出铲能够深入盘根盒内,对较深位置的盘根进行拆除;直线延伸段末端的螺旋段能够使盘根沿螺旋方向向上起出,更加方便省力;螺旋段的端部设为倾斜状便于螺旋段顺利切入盘根切口。

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第一、第二套筒的至少一个的侧向开口宽度小于其所在套筒的直径。在光杆装入后套筒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对光杆在周向上进行挡止,避免光杆轻易从套筒中滑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掏盘根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掏盘根装置向光杆上套装或从光杆上取下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二套筒向第一套筒内旋装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套筒;101-内螺纹段;102-螺纹孔;103-堵盖;2-第二套筒;201-外螺纹段;3-侧向开口;4-径向螺栓;5-扳动手柄;6-取出铲;601-直线延伸段;602-螺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掏盘根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第一套筒1的内壁面上设有内螺纹段101,第二套筒2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段201,第二套筒2螺旋装配在第一套筒1内。第二套筒2包括处于上端的大径段和处于下端的小径段,外螺纹段201位于大径段的外周面上。第一、第二套筒上均具有可供光杆侧向装入的侧向开口3,当两套筒上的侧向开口3错开时可将光杆围在内部,当两套筒上的侧向开口3朝向一致时可将装置从光杆上取下。为了使光杆装入后套筒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对光杆在周向上进行挡止,使第一、第二套筒上的侧向开口3宽度均小于其所在套筒的直径。

如图3、图4所示,第一套筒1的上端设有堵盖103,第一套筒1的筒壁上设有螺纹孔102,螺纹孔102内旋装有径向螺栓4,当第二套筒2旋转至与第一套筒1上的堵盖103接触时,第二套筒2上的侧向开口3与第一套筒1上的侧向开口3错开,第二套筒2上的侧向开口3正对第一套筒1的筒壁上的螺纹孔102,此时将径向螺栓4旋装在螺纹孔102内,径向螺栓4能够与第二套筒2上的侧向开口3的两边相挡止,第二套筒2只能相对第一套筒1发生轻微角度的转动,之后就被径向螺栓4所挡止而无法继续转动,从而使两套筒保持在侧向开口3错开的周向位置处。径向螺栓4伸入套筒内的部分不与光杆接触。

第一套筒1上还设有扳动手柄5,为便于操作人员在转动套筒时换手更方便,将扳动手柄5设为两个,两个扳动手柄5关于第一套筒1上的侧向开口3对称布置且两个扳动手柄5安装位置的连线经过第一套筒1的中心。

第二套筒2上设有轴向伸出的、用于切入盘根内的取出铲6,取出铲6位于小径段上靠近侧向开口3位置处。取出铲6包括直线延伸段601和连接在直线延伸段601末端的螺旋段602,螺旋段602与直线延伸段601一体成型。为便于螺旋段602顺利切入盘根切口,将螺旋段602的端部设为倾斜状。直线延伸段601使取出铲6能够深入盘根盒内,对较深位置的盘根进行拆除,螺旋段602的端部切入盘根切口后继续旋转下行,盘根将沿着螺旋段602的螺旋方向向上活动,盘根起出操作更方便。

使用时,首先将第二套筒2旋装在第一套筒1内,使第二套筒2的顶部距离堵盖103一段距离,并使两套筒上的侧向开口3朝向一致,将光杆侧向装入第一、第二套筒内;然后旋转第一套筒1或第二套筒2,直到第二套筒2顶部与堵盖103相接触,此时第二套筒2上的侧向开口3正对第一套筒1的筒壁上的螺纹孔102,将径向螺栓4旋装在螺纹孔102内且不与光杆接触,光杆被围在两套筒内部;接下来旋转扳动手柄5,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发生轻微角度的相对转动后径向螺栓4将对第二套筒2在周向上形成挡止,继续旋转扳动手柄5,第一、第二套筒将同步转动,取出铲6的螺旋段602与盘根切口结合后不断旋转下行,盘根沿螺旋段602上行,直至将盘根旋出盘根盒外。使用结束后,将径向螺栓4向外旋出,解除对第二套筒2的挡止,将两套筒上的侧向开口3转至朝向一致的位置,便可将装置从光杆上取下。将第一、第二套筒向光杆上套装时,也可以分别将第一、第二套筒套装在光杆上后再将第二套筒2旋装到第一套筒1内。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套筒螺旋装配在第一套筒内,两套筒上的螺纹段构成防止两套筒轴向脱开的防脱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套筒上设置外螺纹段,在第二套筒上设置内螺纹段,将第一套筒螺旋装配在第二套筒内。或者,在第一套筒的下部设置内翻沿,在第二套筒的上部设置外翻沿,将第二套筒从上向下套装在第一套筒内,第二套筒的外翻沿与第一套筒的内翻沿在轴向上挡止配合,内翻沿、外翻沿构成防止二者轴向脱开的防脱结构,此时可在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设置径向向外凸出的外凸起,优选地,将外凸起设置在第二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相对侧,第二套筒向第一套筒内装入时使第二套筒上的外凸起对应第一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第二套筒套装在第一套筒内后第二套筒上的外凸起卡在第一套筒上的侧向开口处而与第一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两边相挡止,实现第一、第二套筒的周向止转,此时第二套筒上的外凸起构成将两套筒保持在侧向开口错开的周向位置处的保持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套筒上旋装有径向螺栓,两套筒旋装到位后通过径向螺栓与第二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两边相挡止而将两套筒的侧向开口保持在相错开的周向位置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套筒的筒壁上活动穿装一个径向延伸的限位销,两套筒旋装到位后通过限位销与第二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两边相挡止,此时限位销构成挡销结构。或者,在第二套筒的筒壁上于侧向开口的相对侧设置螺纹孔,在第二套筒旋转至与第一套筒上的堵盖接触时,停止旋转,此时第二套筒上的螺纹孔对应第一套筒上的侧向开口,在第二套筒上的螺纹孔内旋装径向螺栓,径向螺栓将与第一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两边相挡止而将两套筒的侧向开口保持在相错开的周向位置处。当然,也可以在第二套筒上活动穿装一个径向延伸的限位销,两套筒旋装到位后通过限位销与第一套筒上的侧向开口的两边相挡止而将两套筒的侧向开口保持在相错开的周向位置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第二套筒的上部分别对应设置插槽,当第二套筒旋转至与第一套筒上的堵盖接触时,两套筒上的插槽正好对上,此时在两插槽内插装一键块即可实现两套筒的周向止转,此时两套筒上的插槽与键块构成将两套筒保持在侧向开口错开的周向位置处的保持结构。或者,在第一、第二套筒的筒壁上分别开设径向延伸的穿孔,第二套筒旋转至与第一套筒上的堵盖接触时,两套筒筒壁上的穿孔正好对上,此时将一根限位销同时穿过两穿孔即可实现两套筒的周向止转,从而将两套筒保持在侧向开口错开的周向位置处,此时两套筒上的穿孔与限位销构成将两套筒保持在侧向开口错开的周向位置处的保持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套筒螺旋装配在第一套筒内,第二套筒包括处于上端的大径段和处于下端的小径段,外螺纹段位于大径段外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套筒也可以为各部位直径相同的结构,外螺纹段设置在第二套筒的上部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套筒的侧向开口宽度均小于其所在套筒的直径,以在光杆装入后套筒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对光杆在周向上进行挡止,使用更可靠。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第二套筒的其中一个的侧向开口宽度小于其所在套筒的直径;或者,两个套筒的侧向开口宽度均不小于其所在套筒的直径,此时侧向开口的宽度不能过大,需要保证在两套筒的侧向开口错开后光杆不会从套筒中脱出。

取出铲的结构以及取出铲在套筒上的固定位置都可以灵活改变,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取出铲可以不设直线延伸段,将取出铲整体设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端部设为倾斜状;取出铲还可以设在第二套筒上避开侧向开口的任意位置,比如,设在侧向开口的相对侧;或者,将取出铲设在第一套筒上。

上述实施例中,扳动手柄设在第一套筒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扳动手柄也可以设在第二套筒上,或者,同时在第一、第二套筒上设置扳动手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