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5209发布日期:2020-09-15 19:0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封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煤层安全开采,在正常开采前,需要在煤层中布置一定的钻孔,并将封孔管下入钻孔中,用于煤矿井下抽放瓦斯、正压通风、负压通风、供水排水和喷浆等。

公告号为cn104948129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图1所示为该封孔管下入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下管器1和夹持器卡瓦2,设置在钻机3上,钻机3包括卡盘4以及与卡盘4相对设置的夹持器5。图2所示为下管器1的结构示意图,下管器1包括夹管器11和固定盘12,夹管器11包括多个夹管条110。

该封孔管下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安装过程复杂。需要先将下管器1安装在卡盘4上,将夹持器卡瓦2安装在夹持器5的卡瓦座上,再将封孔管6穿过第一夹管孔111和第二夹管孔;如该专利文件中所述,封孔管6外径与钻机本身使用的钻杆不同,因此每次下管前都要重新安装下管器1,并将钻机原有卡瓦更换为适合封孔管6外径的卡瓦。封孔管6下放完成后又需要拆下下管器1,更换卡瓦。

(2)工作过程复杂,对钻机装置依赖性强。一方面,通过卡盘4的卡瓦向内收缩或者向外张开,使夹管条110夹紧或者松开封孔管6;另一方面,通过夹持器5的卡瓦座向内或者向外移动,带动夹持器卡瓦2夹紧或者松开封孔管6。下管过程中需要对钻机多次操作,才能完成下管作业。

(3)无法对距离钻机较远的孔口下管。

(4)适用封孔管6的直径单一。由于封孔管6是由第一夹管孔111的内径与第二夹管孔的外径所固定,因而该封孔管下入装置仅可适用于唯一外径的封孔管6。要应用于其他外径封孔管6,必须更换不同直径的下管器1和夹持器卡瓦2。

(5)角度调节困难,难以对齐孔口。由该封孔管下入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当封孔管6与孔口未对齐时,只能依靠钻机相关结构进行角度调节,其自身并不具备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可长距下管、灵活调节角度,以及能适用不同直径规格封孔管的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以解决现有封孔管下入装置存在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底面固定在底板上的耳座,以及尾部可拆卸铰接在耳座上的顶杆;所述耳座底面上固定有上端面设有u型槽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u型槽内放置支撑杆,所述顶杆中部沿径向贯穿插装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杆和连接杆之间对称且可拆卸连接有一对气弹簧,所述顶杆头部可拆卸连接有带有锥形结构的顶杆头。

进一步,所述顶杆和顶杆头之间可拆卸加接有至少一个加长杆。

进一步,所述底板与钻机动力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耳座的底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焊接在耳座的底面上。

进一步,所述耳座与顶杆的铰接位置插装有销轴。

进一步,所述顶杆的头部与顶杆头的尾部内外插接,并通过在连接位置径向贯穿插装的螺栓以及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和螺纹连接在杆体两端的两个接头;所述接头沿轴向依次设有螺母连接段、气弹簧连接段、气弹簧限位段和杆体连接段。

进一步,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均设有挂孔,所述两个接头的气弹簧连接段分别插入气弹簧一端的挂孔内,并在接头的螺母连接段旋上螺母以锁紧气弹簧一端;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插入气弹簧另一端的挂孔内,并在支撑杆的外螺纹上旋上螺母以锁紧气弹簧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加长杆与顶杆、加长杆与顶杆头、加长杆之间内外插接,并通过在连接位置径向贯穿插装的螺栓以及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只需要插拔销轴,放置或移开支撑杆,即可快速完成安装或拆卸;加长杆的加装也采用快速插接方式,且松开螺栓螺母即可快速拆下;只需要操控钻机动力头进退即可将封孔管顶入钻孔内。从安装和使用环节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当钻机离孔口较远时,可快速加接适当数量的加长杆,延长工作距离。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顶杆头的锥形结构可使其适应不同直径的封孔管下入作业,提高了便捷性与多用性。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具备角度调节功能,通过控制气弹簧调整顶杆与底板的夹角,灵便地使顶杆头对准钻孔孔口。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封孔管下入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封孔管下入装置中下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气弹簧与连接杆的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a-a;

图6为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加长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加长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图1~图2现有技术的附图标记:下管器1、夹持器卡瓦2、钻机3、卡盘4、夹持器5、封孔管6、夹管器11、固定盘12、夹管条110、第一夹管孔111、通孔121。

图3~图9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记:底板10、耳座20、支撑座30、支撑杆40、顶杆50、顶杆头60、连接杆70、杆体71、接头72、螺母连接段721、气弹簧连接段722、气弹簧限位段723、杆体连接段724、气弹簧80、销轴90、加长杆100、钻机动力头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鉴于现有技术封孔管下入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钻机用封孔管顶入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本顶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0、底面固定在底板10上的耳座20,以及尾部可拆卸铰接在耳座20上的顶杆50;所述耳座20底面上固定有上端面设有u型槽的支撑座30,所述支撑座30的u型槽内放置支撑杆40,所述顶杆50中部沿径向贯穿插装有连接杆70,所述支撑杆40和连接杆70之间对称且可拆卸连接有一对气弹簧80,所述顶杆50头部可拆卸连接有带有锥形结构的顶杆头60。

具体的,所述底板10上设有与耳座20底面上的四个光孔相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钉将耳座20固定在底板10上,完成耳座20的安装。所述支撑座30焊接在耳座20的底面上。所述顶杆50的尾部设有与耳座20的双耳上的通孔相对应的铰接孔。所述顶杆50的头部沿轴向插进顶杆头60的尾部,且沿径向设有相对应的通孔,该通孔内插入螺栓,并旋上螺母直至压紧顶杆50的外周面,完成顶杆50与顶杆头60的装配。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杆70包括一杆体71和两接头72,所述杆体71为中空圆柱结构,杆体71的两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72沿轴向依次设有螺母连接段721、气弹簧连接段722、气弹簧限位段723和杆体连接段724,其中,螺母连接段721外周面上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杆体连接段724上设有与杆体7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顶杆50的中部沿径向设有连接孔,将杆体71一端与一接头72螺纹连接,另一端穿插进顶杆50中部的连接孔内,并螺纹连接上另一接头72。两个接头72的气弹簧连接段722分别插入气弹簧80一端设置的挂孔内,并在接头72的螺母连接段721上旋上螺母以锁紧气弹簧80一端;所述支撑杆40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支撑杆40的两端分别插入气弹簧80另一端设置的挂孔内,并在支撑杆40的外螺纹上旋上螺母以锁紧气弹簧80另一端。完成顶杆50与连接杆70,以及气弹簧80与连接杆70、支撑杆40的连接。

如图7所示,当需要使用本装置进行下管作业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将底板10与钻机动力头110连接,通过销轴90将顶杆50和耳座20铰接,将支撑杆40放置在支撑座30的u型槽内,从而将整个顶入装置安装在钻机上。控制气弹簧80调整顶杆50与底板10的夹角,使顶杆50头正对钻孔孔口,将顶杆头60的头部插进封孔管;

(2)操作钻机动力头110驱动本顶入装置向前移动,将封孔管顶入钻孔中;

(3)待第一根封孔管即将完全顶入时,钻机动力头110回撤,带动本顶入装置后撤,接上第二根封孔管,重复动作(2),直至完成下管。

(4)待下管完成后,钻机动力头110停止,取下销轴90和支撑杆40,即可将顶杆50和气弹簧80拆下。

如图8和图9所示,当钻机离孔口较远时,根据需要,可以在顶杆50和顶杆头60之间加装适当数量的加长杆100。顶杆50的头部插入加长杆100的尾部,加长杆100的头部可以插进相邻加长杆100的尾部,也可以插入顶杆头60的尾部,并且,加长杆100的头部和尾部沿径向设有通孔,以径向贯穿插装的螺栓以及螺母实现固定。通过调整加长杆100的数量,使本顶入装置可长距作业,适用于钻机与孔口距离不等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通过插装或拔下销轴,以及在支撑座30的u型槽内放入支撑杆40或拿开支撑杆40,即可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通过内外插接式安装的方式即可快速加装加长杆100;通过钻机动力头110驱动本顶入装置进退,即可完成下管作业。因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顶杆头60的锥形结构可与不同直径的封孔管相适配,降低对封孔管直径的限制,提高了本顶入装置的效用性。

本实施例中,气弹簧80具有自锁功能,通过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气弹簧80的行程,使行程停在任意位置,进而调节气弹簧80活塞杆的收缩,实现顶杆50与底板10之间夹角角度的灵活调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