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排多功能管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4565发布日期:2020-09-23 01:1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混排多功能管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采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混排多功能管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生产领域,混排装置是压裂施工中的核心设备,现有的混排装置多采用单线的生产系统,即一个混排设置一条管汇,当一个管汇出现问题,或者一个混排装置出现问题导致整条线均无法使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343679b一种电液混合驱动混砂车,cn103912259a-一种电驱动混砂车均存在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排多功能管路装置,能够在部分部件出现故障时,仍保留部分功能,从而实现更高的容错性,确保混排施工的连续性,也便于部分设备的维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排多功能管路装置,包括第一混排接入管路、第一混排出口管路、第二混排接入管路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在第一混排出口管路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之间设有出口间连接管,出口间连接管上设有阀件。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阀件部分为电控或液控阀件。所述的阀件为蝶阀。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出口管路上,第一混排出口管路与出口间连接管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

在第二混排出口管路上,第二混排出口管路与出口间连接管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混排接入管路与第一混排出口管路之间设有第一进出口连接管,第一进出口连接管上设有阀件;

第二混排接入管路与第二混排出口管路之间设有第二进出口连接管,第二进出口连接管上设有阀件。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和第一混排出口管路上,与第一进出口连接管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

在第二混排接入管路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上,与第二进出口连接管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与第二混排接入管路之间还设有进口间连接管,进口间连接管上设有阀件。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和第二混排接入管路上,与进口间连接管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

优选的方案中,进口间连接管、并列的第一进出口连接管和第二进出口连接管、出口间连接管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混排接入管路的一端与第一供液泵的出口连接,第一混排接入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混排装置连接;

第一混排出口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混排装置连接;

第二混排接入管路的一端与第二供液泵的出口连接,第二混排接入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混排装置连接;

第二混排出口管路的一端与第二混排装置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第一混排出口管路、第二混排接入管路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出口管路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上设有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排多功能管路装置,能够实现多路径的工作,例如,通过操作相应的阀件,可分别实现左吸左排、左吸右排、右吸右排、右吸左排、一吸双排、双吸一排、旁通管汇,即不通过混排装置等多种吸排液方式,便于压裂作业时混砂车的井场连接和摆放。也便于在一部分部件需要维护时仍能保持其他部分的功能,能够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出口间连接管5,流量计6,阀件7,第一进出口连接管8,第二进出口连接管9,第一混排装置10,第二混排装置11,第一供液泵12,第二供液泵13,进口间连接管14,压力传感器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中,一种混排多功能管路装置,包括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在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之间设有出口间连接管5,出口间连接管5上设有阀件7,例如蝶阀707。所述的阀件为电控或液控阀件。本例中的阀件7优选为蝶阀。电控或液控蝶阀便于实现自动或者远程切换操作。由此结构,当一个出口管路出现问题,即可切换到两个混排装置用一个出口管路,或者切换不同的排出方向。

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在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上,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与出口间连接管5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如图4中的蝶阀705、蝶阀706。

在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上,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与出口间连接管5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如图4中的蝶阀708、蝶阀709。通过各个蝶阀实现排出管路方向的切换。

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与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之间设有第一进出口连接管8,第一进出口连接管8上设有阀件;例如蝶阀704。

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与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之间设有第二进出口连接管9,第二进出口连接管9上设有阀件,例如蝶阀710。由此结构,能够方便的切换吸入管路的方向。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和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上,与第一进出口连接管8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例如蝶阀703、蝶阀706、蝶阀702、蝶阀705。

在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上,与第二进出口连接管9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例如蝶阀708、蝶阀709、蝶阀711、蝶阀712。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与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之间还设有进口间连接管14,进口间连接管14上设有阀件,例如蝶阀714。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和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上,与进口间连接管14连接位置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阀件。例如蝶阀701、蝶阀702、蝶阀713、蝶阀712。

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进口间连接管14、并列的第一进出口连接管8和第二进出口连接管9、出口间连接管5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由上述的结构,实现不同路径的切换。

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的一端与第一供液泵12的出口连接,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的另一端与第一混排装置10连接;

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的一端与第一混排装置10连接;

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的一端与第二供液泵13的出口连接,第二排接入管路2的另一端与第二混排装置11连接;

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的一端与第二混排装置11连接。

通过对上述阀件的切换,分别实现左吸左排、左吸右排、右吸右排、右吸左排、一吸双排、双吸一排、旁通管汇等各种工作模式。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混排接入管路1、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第二混排接入管路2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5。根据混排出口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15采集的压力值,控制供液泵的输出压力和混排装置的进砂量,设置在接入管路的压力传感器15采集的压力值,配合调节变频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第一供液泵12和第二供液泵13的输出压力和流量,便于控制进液流量,同时控制与第一混排装置10和第二混排装置11的进砂量,需要说明的对进砂量的控制也具有调节混排装置输出压力的效果,以在确保混配比例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输出压力稳定。

优选的方案如图2、4中,在第一混排出口管路3和第二混排出口管路4上设有流量计6。优选的,流量计6采用电磁流量计。流量计6还用于校正混排出口管路的输出压力传感器,在预设中流量值与预设输出压力值相对应;当失去对应关系,预设输出压力值不变而流量值增加,相应增加供液泵的驱动装置的转速,并发出警示提醒输出压力传感器故障;输出压力值不变而流量值减小,相应减小供液泵的驱动装置的转速,并发出警示提醒输出压力传感器故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各个阀件7切换相应的工作模式实现在线维护功能。例如当某一混排装置损坏,需要维护,则将该混排装置断开,并通过切换阀件7绕过,从而在不停机的条件下,能够在线对混排装置进行维护。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记载的篇幅所限,本例中未能将所有的组合方案加以举例,因此,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互不冲突的前提下,能够互相组合以产生更多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