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抽汲作业作为排液求产的一种常见工艺,已经熟练应用于油田各个试油现场。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同形式的排液方式逐渐在现场开始试验,但抽汲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依然在现场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出于井控和环保的要求,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密闭抽汲防喷盒应运而生,在解决现场原油落地等环境污染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效果,但原油落地依然无法彻底解决。
试油抽汲作业通常是试油现场环保风险最大的工序,在使用传统的密闭防喷盒进行抽汲作业时,密闭防喷盒无法将钢丝绳上的油水彻底刮掉,钢丝绳粘附的油水在天滑轮处漏失严重,散落地面,造成污染。而目前试油现场使用的天滑轮钢制护罩,密封性能差,管线接口不匹配,钢丝绳出入口极易磨损,而且防跳槽功能基本上不起作用,处理过程中高空作业风险大,导致抽汲不连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以解决现有抽汲作业时原油污水落地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包括天滑轮护罩、钢丝绳防护管、防喷盒漏失集液桶、若干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及通井机底盘;天滑轮护罩罩设在天滑轮的外侧;天滑轮护罩的底部设置有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钢丝绳防护管的上端与天滑轮护罩的钢丝绳入口连接;钢丝绳防护管套设在抽汲钢丝绳上,钢丝绳防护管的下端与防喷盒集液桶的上端密封连接;防喷盒集液桶的底部与井口集液平台连通,防喷盒集液桶套设在密闭抽汲防喷盒的外侧;若干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依次紧密设置在水平钢丝绳的下方,通井机底盘设置在通井机滚筒的下方。
进一步的,天滑轮护罩包括护罩外壳、防漏失台阶及密封接头;护罩外壳罩设在天滑轮的外侧,护罩外壳的底部对称设置有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护罩外壳中设置有防漏失台阶,防漏失台阶采用倒置的喇叭口状结构;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处连接有密封接头,其中,钢丝绳入口处的密封接头的上端与防漏失台阶的底部连接,下端与钢丝绳防护管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的,护罩外壳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一弧形侧板、第二弧形侧板及顶部连接板;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弧形板及第二弧形板对称设置在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之间,第一弧形侧板及第二弧形侧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可拆卸密封连接;顶部连接板设置在第一弧形侧板及第二弧形侧板之间,顶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侧板及第二弧形侧板连接,顶部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跳槽挡板;防跳槽挡板设置在天滑轮的顶部外侧圆周上,且置入天滑轮护罩内;防跳槽挡板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及横向固定板,第一弧形板及第二弧形板对称设置在天滑轮的顶部两侧,横向固定板水平设置在第一弧形板及第二弧形板之间,横向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板及第二弧形板固定连接,横向固定板的中部与天滑轮夹板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及第二弧形板的外侧与天滑轮护罩的内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防跳槽挡板中第一弧形板或第二弧形板距离天滑轮边缘的距离为5-6mm。
进一步的,还包括偏磨扶正轮结构,偏磨扶正轮结构设置在天滑轮护罩中,偏磨扶正轮结构包括偏磨扶正轮支架、钢丝绳入口端偏磨扶正轮及钢丝绳出口端偏磨轮,偏磨扶正轮支架固定设置在天滑轮承重夹板上,钢丝绳入口端偏磨扶正轮及钢丝绳出口端偏磨轮对称设置在偏磨扶正轮支架的两端;钢丝绳入口端偏磨扶正轮设置在钢丝绳入口的上方,钢丝绳出口端偏磨扶正轮设置在钢丝绳出口的上方。
进一步的,钢丝绳防护管采用帆布橡胶管。
进一步的,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包括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及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上端与钢丝绳防护管的下端密封连接,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底部通过引流管与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上端连接,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底部通过引流管与井口集液平台连接;
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采用圆柱筒型结构,通过防喷盒本体上的螺母紧固连接,并密封卡设在扶正轮座台阶面上;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采用圆柱筒型结构,通过油管丝扣安装在密闭抽汲防喷盒的三通上。
进一步的,若干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从井口铺设至通井机支腿前;相邻两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之间的夹缝采用u型夹板密封连接;
通井机底盘采用分体结构,包括三个长方体槽状结构,三个长方体槽状结构呈工字形设置,相邻两个长方体槽状结构的中间夹缝采用u型夹板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采用hdpe制作而成,通井机底盘采用hdpe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通过在天滑轮外侧罩设天滑轮护罩,避免了天滑轮处原油污水外漏,散落地面,污染环境;通过在抽汲钢丝绳上设置防护管,避免了原油污水跟随抽汲钢丝绳上升过程中,油污散落地面;通过在防喷盒上设置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实现了对防喷盒部位原油污水的集中收集,避免原油污水的外漏;通过设置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有效杜绝了水平钢丝绳上原油污水落地;通过在通井机滚筒处设置通井机底盘,实现了对通井机滚筒处液体的收集回收,实现了原油污水的及时清理;综上,本发明中杜绝了抽汲作业过程中原油污水散落地面,实现了对散落原油污水的有效收集,大大降低了抽汲作业带来的原油污染风险,达到了清洁化生产、绿色试油的要求。
进一步的,通过在护罩外壳上设置防漏失台阶及密封接头,实现天滑轮护罩的全密封设计,能够将天滑轮甩出的油水集中回收,防止外溢;钢丝绳出入口的设置密封结构,能够将回收的油水沿着钢丝绳防护管回流至防喷盒漏失集液桶中,解决了现有护罩回收不严,且不能回流的问题。
进一步的,通过将护罩外壳采用分体结构,便于对抽汲钢丝绳的穿连。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防跳槽挡板,能够有效防止抽汲作业过程中跳动的钢丝绳跳槽后与天滑轮承重夹板内卡死,降低了钢丝绳跳槽后人员上井架处理的高空作业风险,同时保障了抽汲作业的连续性。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偏磨扶正轮结构,确保了在不影响抽汲钢丝绳的运动速度及轨道的同时,既能避免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也能防止磨破密封接头,有效保障了接头处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钢丝绳防护管采用帆布橡胶波纹管,具有良好的防油防漏失效果;帆布橡胶波纹管具有伸缩功能,能够解决天滑轮和井口之间距离不确定的问题,实现将粘有油水的钢丝绳无死角包裹在帆布橡胶波纹管中。
进一步的,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可以将密闭抽汲防喷盒的扶正轮置于其中,收集波纹管、试油抽汲天滑轮护罩以及扶正轮甩出的液体,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通过油管丝扣的连接方式安装在密闭抽汲防喷盒的三通,即鸡爪子上;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底部安装的引流管将收集的液体引入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内,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底部安装的引流管将收集的液体引入到井口集液平台中并回收。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中间夹缝配有u型夹板,有效杜绝原油污水落地;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采用分体设计,可根据井口至通井机的距离选择使用集液方槽的数量,先铺设集液方槽,后停放通井机,使用方便;钢丝绳跑道中间摆放方木,防止钢丝绳与u型夹板摩擦;
通井机底盘采用分体结构,方便安装拆卸、运输;通井机底盘在通井机停放完成后再安装,且其槽状设计,完全满足通井机滚筒处液体集中的需要,可及时清理;相邻两个长方体槽状结构中间夹缝配有u型夹板,有效杜绝原油污水落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天滑轮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天滑轮护罩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天滑轮护罩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天滑轮护罩结构的纵剖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防跳槽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偏磨扶正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
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的通井机底盘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天滑轮护罩,2钢丝绳防护管,3防喷盒漏失集液桶,4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5通井机底盘,6防跳槽挡板,7偏磨扶正轮结构;11护罩外壳,12防漏失台阶,13密封接头;111第一立板,112第二立板,113第一弧形侧板,114第二弧形侧板,115顶部连接板;31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2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61第一弧形板,62第二弧形板,63横向固定板,71偏磨扶正轮支架,72钢丝绳入口端偏磨扶正轮,73钢丝绳出口端偏磨扶正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附图1-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包括包括天滑轮护罩1、钢丝绳防护管2、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若干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4及通井机底盘5;天滑轮护罩1罩设在天滑轮的外侧;天滑轮护罩1的底部设置有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钢丝绳防护管2的上端与天滑轮护罩1的钢丝绳入口连接;钢丝绳防护管2套设在抽汲钢丝绳上,钢丝绳防护管2的下端与防喷盒集液桶3的上端密封连接;防喷盒集液桶3的底部与井口集液平台连通,防喷盒集液桶3套设在密闭抽汲防喷盒的外侧;若干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4依次紧密设置在水平钢丝绳的下方,通井机底盘5设置在通井机滚筒的下方;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4与通井机底盘5之间采用u型夹板密封连接。
天滑轮护罩1包括护罩外壳11、防漏失台阶12及密封接头13;护罩外壳11罩设在天滑轮的外侧,护罩外壳11为密封结构,护罩外壳1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防漏失台阶12呈倒置喇叭口状的设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护罩外壳的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处,置于护罩内部;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处连接有密封接头13,其中,钢丝绳入口处的密封接头13的上端与防漏失台阶12的下端连接,密封接头13的下端与钢丝绳防护管2的上端连接;通过在护罩外壳上设置防漏失台阶及密封接头,实现天滑轮护罩的全密封设计,能够将天滑轮甩出的油水集中回收,防止外溢;钢丝绳出入口的设置密封结构,能够将回收的油水沿着钢丝绳防护管回流至防喷盒漏失集液桶中,解决了现有护罩回收不严,且不能回流的问题。钢丝绳防护管2采用帆布橡胶管,具有良好的防油防漏失效果;帆布橡胶波纹管具有伸缩功能,能够解决天滑轮和井口之间距离不确定的问题,实现将粘有油水的钢丝绳无死角包裹在帆布橡胶波纹管中。
护罩外壳11包括第一立板111、第二立板112、第一弧形侧板113、第二弧形侧板114及顶部连接板115;第一立板111及第二立板112竖向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弧形板113及第二弧形板114对称设置在第一立板111及第二立板112之间,第一弧形侧板113及第二弧形侧板114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立板111及第二立板112可拆卸密封连接;顶部连接板115设置在第一弧形侧板113及第二弧形侧板114之间,顶部连接板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侧板113及第二弧形侧板114连接,顶部连接板11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立板111及第二立板112连接。
防跳槽挡板6设置在天滑轮的顶部外侧圆周上,且置入天滑轮护罩1内,有效避免了钢丝绳跳出天滑轮钢丝绳槽;防跳槽挡板6包括第一弧形板61、第二弧形板62及横向固定板63,第一弧形板61及第二弧形板62对称设置在天滑轮的顶部两侧,横向固定板63水平设置在第一弧形板61及第二弧形板62之间,横向固定板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板61及第二弧形板62固定连接,横向固定板62的中部与天滑轮夹板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61及第二弧形板62的外侧与天滑轮护罩1的内侧固定连接。
防跳槽挡板6中第一弧形板61或第二弧形板62距离天滑轮边缘的距离为5-6mm。
偏磨扶正轮结构7设置在天滑轮护罩1中,偏磨扶正轮结构7包括偏磨扶正轮支架71、钢丝绳入口端偏磨扶正轮72及钢丝绳出口端偏磨轮73,偏磨扶正轮支架71固定设置在天滑轮承重夹板上,钢丝绳入口端偏磨扶正轮72及钢丝绳出口端偏磨轮73对称设置在偏磨扶正轮支架71的两端;钢丝绳入口端偏磨扶正轮72设置在钢丝绳入口的上方,钢丝绳出口端偏磨扶正轮73设置在钢丝绳出口的上方。
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包括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1及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2;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1的上端与钢丝绳防护管2的下端密封连接,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1的底部通过引流管与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2的上端连接,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2的底部通过引流管与井口集液平台连接;
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1采用圆柱筒型结构,通过防喷盒本体上的螺母紧固连接,并密封卡设在扶正轮座台阶面上;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2采用圆柱筒型结构,通过油管丝扣安装在密闭抽汲防喷盒的三通上;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1可以将密闭抽汲防喷盒的扶正轮置于其中,收集波纹管、试油抽汲天滑轮护罩以及扶正轮甩出的液体,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2通过油管丝扣的连接方式安装在密闭抽汲防喷盒的三通,即鸡爪子上;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1底部安装的引流管将收集的液体引入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32内,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底部32安装的引流管将收集的液体引入到井口集液平台中并回收。
若干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4从井口铺设至通井机支腿前;相邻两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4之间的夹缝采用u型夹板密封连接;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槽4采用hdpe制作而成。
通井机底盘5采用分体结构,包括三个长方体槽状结构,三个长方体槽状结构呈工字形设置,相邻两个长方体槽状结构的中间夹缝采用u型夹板密封连接;通井机环保底盘5在通井机停放完成后再安装,且其长方体槽状结构,完全满足通井机滚筒处液体集中的需要,便于及时清理;两个长方体槽状结构中间夹缝配有u型夹板,有效杜绝原油污水落地;通井机底盘5采用hdpe制作而成。
抽汲作业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试油现场环保风险最大的工序,它利用抽汲钢丝绳作为抽汲作业必备的设施,将其缠绕在通井机滚筒上,利用通井机的动力,完成抽汲钢丝绳在井筒内的上下移动。在使用传统的密闭防喷盒进行抽汲作业时,密闭防喷盒无法将钢丝绳上的原油污水彻底刮掉,抽汲钢丝绳粘附的原油污水在井口、天滑轮及地面等部位漏失严重,如密闭防喷盒导向轮处油水四溅,散落地面,通井机老化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污油污水落地等等,造成环境污染。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包括天滑轮护罩、耐磨性波纹防护管、防喷盒漏失集液桶、抽汲钢丝绳跑道及通井机环保底盘等。其中,天滑轮护罩在有效解决油水漏失的情况下,还能防止钢丝绳跳槽以及钢丝绳出入口磨损问题;通过有效解决抽汲作业时原油污水落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抽汲作业带来的原油污染风险,达到了清洁化生产、绿色试油的要求。
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包括天滑轮护罩、钢丝绳防护管、防喷盒漏失集液桶、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及通井机环保底盘;其中,天滑轮护罩包括了护罩外壳、防漏失台阶及密封接头,护罩外壳采用全密封设计,防止原油污水漏失;防跳槽挡板及偏磨扶正轮结构安装在天滑轮护罩,防跳槽挡板与天滑轮边沿间距6mm,能够有效防止抽汲过程中跳动的钢丝绳跳槽卡死,降低了钢丝绳跳槽后处理的高空作业风险;偏磨扶正轮结构的扶正作用,既可以防止钢丝绳与护罩摩擦产生火花,而且可以防止钢丝绳偏磨护罩底部管线接头,保障了接头处的密封性。防喷盒漏失集液桶、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以及通井机环保底盘通过合理设计,可以收集现有设备漏失的原油污水,该套装置有效解决了抽汲作业时原油污水落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抽汲作业带来的原油污染风险,达到了清洁化生产、绿色试油的要求。
本发明中整个天滑轮完全密封于天滑轮护罩内,天滑轮护罩采用钢板焊接而成,设计有防漏失台阶,防漏失台阶呈倒置喇叭口状的设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天滑轮护罩钢丝绳入口和钢丝绳出口处,置于护罩内部;天滑轮护罩底部设置有密封接头,采用喇叭口设计;同时天滑轮护罩可以从侧面打开,方便抽汲准备过程中穿连钢丝绳作业。
防跳槽挡板和偏磨扶正轮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试油抽汲天滑轮夹板上,必要时可将螺栓通过点焊的方式进行固定,以防止退扣,安装完成后连同天滑轮放入天滑轮护罩1内进行固定。防跳槽挡板与天滑轮护罩背面有四条螺栓连接,天滑轮与新型试油抽汲天滑轮护罩背面有一条螺栓固定,安装时必须上紧螺帽并安好插销。
防跳槽挡板与天滑轮边沿间距6mm,材料为厚度5mm的钢板,直接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试油抽汲天滑轮夹板上;能够有效防止抽汲作业过程中跳动的钢丝绳跳槽后与天滑轮承重夹板内卡死,降低了钢丝绳跳槽后人员上井架处理的高空作业风险,同时保障了抽汲作业的连续性。
抽汲钢丝绳上下移动过程中,由于偏磨扶正轮的存在,即使天滑轮存在晃动,抽汲钢丝绳也不会摩擦天滑轮护罩密封接头,既能避免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也能防止磨破密封接头,有效保障了接头处的密封性。
钢丝绳防护管选用防油防漏的帆布橡胶管,通过密封接头连接在天滑轮护罩的密封接头上,有效防止钢丝绳原油污水外洒污染。
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及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可以将密闭抽汲防喷盒的扶正轮置于其中,收集钢丝绳防护管、天滑轮护罩以及偏磨扶正轮结构甩出的液体,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安装时直接通过防喷盒卡在扶正轮座台阶面上,配有矩形密封圈。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通过油管丝扣的连接方式安装在密闭抽汲防喷盒的三通上。第一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底部安装的引流管将收集的液体引入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集液桶内,第二防喷盒漏失集液桶底部安装的引流管将收集的液体引入到井口集液平台中并回收。
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采用hdpe材质加工而成,可以从井口铺设至通井机支腿前,一个连接一个,相邻两个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中间夹缝配有u型夹板,有效杜绝原油污水落地;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的分体设计,可根据井口至通井机的距离选择使用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的数量,先铺设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后停放通井机;跑道中间摆放方木,防止钢丝绳与u型夹板摩擦。
通井机环保底盘采用hdpe材质加工而成,分体设计,在通井机停放完成后再安装,且其槽状设计,完全满足通井机滚筒处液体集中的需要,可及时清理;相邻两个长方体槽状结构中间夹缝配有u型夹板,有效杜绝原油污水落地。
本发明一种抽汲作业现场环保装置中涉及的防跳槽挡板与天滑轮边沿间距6mm,材料为厚度5mm的钢板,直接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试油抽汲天滑轮夹板上。能够有效防止抽汲作业过程中跳动的钢丝绳跳槽后与天滑轮承重夹板内卡死,降低了钢丝绳跳槽后人员上井架处理的高空作业风险,同时保障了抽汲作业的连续性。
由于本发明中的偏磨扶正轮结构在不影响钢丝绳的运动速度及轨道的同时,既能避免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也能防止磨破密封接头,有效保障了接头处的密封性。耐磨性波纹防护管、防喷盒漏失集液桶、抽汲钢丝绳跑道集液方槽以及通井机环保底盘可以有效收集抽汲作业过程中散落的原油污水;实现了抽汲作业天滑轮处、防喷盒等部位无原油污水外漏、污染环境的效果,降低了钢丝绳在抽汲作业中跳槽处理事故的风险,以及避免了钢丝绳摩擦护罩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爆炸的问题,即有效保障了抽汲作业的连续性,同时达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下而做出的结构变形、改进和润饰等,这些变形、改进和润饰等均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