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70414发布日期:2020-12-04 14:02阅读:18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隧道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防止不均匀沉降、热胀冷缩或偶然外力作用对隧道的破坏,通常都在隧道结构中设置变形缝。隧道变形缝主要用来适应竖向的沉降变形和轴向的伸缩变形,作为隧道与地下结构的一个细部,变形缝渗漏现象常有发生。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隧道变形缝渗漏的问题日益突出,形势日益严峻。通常采用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合环氧树脂进行变形缝渗漏水处理,但是这种施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合环氧树脂堵漏施工方法比较适合接缝或裂缝等狭小的空间,难以实现均匀密实的灌浆填充一环大腔体的变形缝,防水时效不佳;2、变形缝灌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后适应再次变形的能力较差,降低了隧道区间变形缝的使用功能;3、变形缝灌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后反复渗漏经常可见,施工质量不佳、效率较低且环保难以控制,大幅度增加了质量保修成本和运营后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隧道变形缝渗漏水问题的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沿标准变形缝延伸方向设置的闭环结构的飞马度密封件,所述飞马度密封件完全嵌入所述标准变形缝内部,所述飞马度密封件与所述标准变形缝过盈配合,所述飞马度密封件的内侧设有亲水性的丙凝浆液,所述丙凝浆液终凝成遇水膨胀的胶体。

可选地,所述飞马度密封件的外侧设有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密封胶与所述飞马度密封件之间设有保护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方法,采用上述的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对标准变形缝进行防水,所述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所述标准变形缝的侧部钻斜孔;

步骤s2,将所述飞马度密封件嵌入所述标准变形缝内;

步骤s3,将所述丙凝浆液沿所述斜孔注入所述飞马度密封件内侧的腔体内。

可选地,在所述标准变形缝的侧部钻斜孔前进行标准缝修复,所述标准缝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清理原变形缝基面;

步骤s12,沿原变形缝开凿v槽;

步骤s13,将模板放入所述v槽内,使所述模板与所述原变形缝对齐,并向所述模板两侧的所述v槽内浇筑修缝材料;

步骤s14,拆除所述模板以形成所述标准变形缝。

可选地,所述原变形缝的基面包括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泡沫板填充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模板为浅蓝色的xps挤塑板,所述模板的宽度等于所述标准变形缝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修缝材料为精选的硫铝酸盐水泥、级配石英砂、可再分散乳胶粉、抗裂纤维、水化热控制剂和特殊减水剂的拌制材料。

可选地,所述丙凝浆液为丙烯酰胺(主剂)﹑二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β-二甲胺基丙睛(还原剂)﹑过硫酸铵(氧化剂)和水的聚合反应产物。

可选地,所述丙凝液的浓度范围为7-15%。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飞马度密封件卡接在标准变形缝内,且处于压缩状态的飞马度密封件与标准变形缝之间过盈配合,利用飞马度密封件自身弹性和回复力,可以在沉降变形和/或伸缩变形发生时,始终保持标准变形缝处于密封状态,防止变形缝出现渗漏水现象;终凝成胶体的丙凝浆液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当变形缝内部出现渗漏水时,丙凝胶体遇水膨胀,可以有效的释放飞马度密封件背后的水压,进一步保证了变形缝的密封效果。本发明采用飞马度和丙凝浆液相结合的方式对变形缝进行防水处理,飞马度和丙凝浆液两者与隧道外部墙面均为物理接触,保证了隧道区间标准变形缝的使用功能,而且两者均可自适应标准变形缝发生的形变,使标准变形缝始终处于高效的密封状态。本发明施工效率高,防水效果持久、突出,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标准变形缝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下沉保护示意图;

图4是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丙凝浆液配制比例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在此结合附图提供一种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实施例。

首先,标准变形缝5是沿隧道1的延伸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而专门设置的,标准变形缝5设置在隧道1内两相邻结构2之间,用于防止不均匀沉降、热胀冷缩或偶然外力作用对结构2的破坏。标准变形缝5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相邻两结构2之间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错位、靠近或者远离,而传统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合环氧树脂的封堵方式会将相邻两结构2固定连接在一起,破坏了标准变形缝5自身使用功能,因此不适用隧道内变形缝渗漏水的防治。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的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飞马度密封件7和丙凝胶体8,其中飞马度密封件7紧密压缩在标准变形缝5内形成第一道防水,而丙凝胶体8充盈在飞马度密封件7后方的腔体内形成第二道防水,由于飞马度密封件7自身具有弹性回复力,丙凝胶体8会遇水膨胀,并且两者与标准变形缝5之间均为物理密封接触,所以当沉降变形和/或伸缩变形发生时,标准变形缝5可以保持良好的自身使用功能和密封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隧道变形缝渗漏水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

具体而言,沿标准变形缝延5伸方向设置的闭环结构的飞马度密封件7,飞马度密封件7完全嵌入标准变形缝5内部,飞马度密封件7与标准变形缝5过盈配合,在飞马度密封件7的内侧设有亲水性的丙凝浆液,丙凝浆液终凝成遇水膨胀的胶体,最终形成充盈在飞马度密封件7背后的丙凝胶体8。

在本实施例中,飞马度密封件7由众多均匀密布、互不联通的空腔结构组成,是一种外表光滑的圆形截面弹性体,在受到挤压时,封闭在空腔里的气体产生强大的回复力从而实现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飞马度密封件7配套有特种胶水,可以在30s实现接口间牢固对接,施工简易、快捷且效果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飞马度压缩件7采用物理密封,不需要在侧壁使用粘合剂,具有适应竖向沉降变形能力和轴向压缩变形能力,能适应约25%的轴向扩张变形能力。

此外,由于飞马度密封件7的管径略大于标准缝5的宽度,在嵌入时首先强力旋转嵌入部分飞马度密封件7,然后利用凿子的楔形逐步压入飞马度密封件,最终使飞马度密封件7完全嵌入标准变形缝5内。

在本实施例中,丙凝浆液采用双液注浆,依据图5所示比例制备甲液、乙液,两种液体混和后即发生聚合反应,30秒钟初凝,2~3分钟反应完毕,终凝成丙凝胶体8。配置浆液时,依据图5所示比例制备甲液、乙液,配成浓度为10%的丙凝溶液,使用时可作适当调整,其变化范围为7~15%。将甲、乙两液单独存放于储浆罐中,并旋紧罐口,以免两液接触发生反应。

优选地,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在飞马度密封件7的外侧设有密封胶6,该密封胶6具有一定弹性,可以适应标准变形缝5的变形。

优选地,为了保护飞马度密封件7,在密封胶6与飞马度密封件7之间设有一层保护膜11,保护膜11可将密封胶6与飞马度密封件7隔开,避免二者直接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方法,采用了上述的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对标准变形缝进行防水,飞马度+丙凝法隧道变形缝防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标准变形缝5的侧部钻斜孔9;步骤s2,将飞马度密封件7嵌入标准变形缝5内;步骤s3,将丙凝浆液沿斜孔9注入飞马度密封件7内侧的腔体内。

具体而言,当隧道1内原变形缝出现渗漏水现象时,需要将原变形缝凿除,并对渗漏点进行封堵,然后在原变形缝上重新浇筑形成标准变形缝5,斜孔9位于飞马度密封件7的下方,丙凝浆液注入后,终凝成丙凝胶体8,然后利用水泥10将斜孔9封堵,

优选地,在标准变形缝5的侧部钻斜孔9前进行标准缝修复,标准缝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清理原变形缝基面;步骤s12,沿原变形缝开凿v槽3;步骤s13,将模板13放入v槽3内,使模板13与原变形缝对齐,并向模板13两侧的v槽内浇筑修缝材料4;步骤s14,拆除模板13以形成标准变形缝5。

在本实施例中,原变形缝的基面包括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泡沫板填充材料,模板13为浅蓝色的xps挤塑板,模板13的宽度等于标准变形缝5的宽度,修缝材料4为精选的硫铝酸盐水泥、级配石英砂、可再分散乳胶粉、抗裂纤维、水化热控制剂和特殊减水剂的拌制材料,修缝材料4需要特别坚持少量多次的拌制原则,以确定现场材料的最佳施工时间,保证使材料在最佳的和易性条件下施工。

优选地,丙凝浆液为丙烯酰胺(主剂)﹑二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β-二甲胺基丙睛(还原剂)﹑过硫酸铵(氧化剂)和水的聚合反应产物,丙凝液的浓度范围为7-15%。

另外,丙凝浆液注入前,先把注浆嘴上到预埋的铝制注浆管上,注浆管设置在斜孔9内,注浆顺序是水平从一端向另一端,垂直先下后上。待活接头接在注浆嘴上,开启灌浆机,打开储浆罐阀门,即将甲、乙两液同时等量随输液管送到混合管,通过铝制注浆管压入飞马度密封件7背后空腔内;注浆压力为0.05~0.2mpa,当不再进浆时停止压浆,关闭注浆嘴,防止回流,从相邻铝制注浆管继续注浆,直到全部完成;浆液凝固10~24h后,剔去铝制注浆管,用快固水泥10封住斜孔9,最终实现标准变形缝5渗漏水双层防线,防治效果明显。

此外,考虑底板防水保护,底板上的标准变形缝5需多凿深3-5cm,将飞马度压缩件7下沉3-5cm,避免交叉施工车辆碾压在修缝材料4上造成的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