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1526发布日期:2021-02-09 13:4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隧道不断增多,因此必须选择加块施工进度的机械,但是隧道施工现场相对狭隘,设备都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为缩短道路的距离和避免地上的交通要道,而从在地下进行穿越的称为地下隧道,例如地铁运行经过的隧道;
[0003]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在这指的是手持式隧道凿岩机,主要对地下岩石进行施工,由于地下环境相对潮湿,以至凿岩机在对垂直质地光滑的岩石层进行打孔时,容易在反复凿击的过程中出现钻头与岩石产生打滑的现象,导致凿击出来的炮眼直径产生偏大,造成后续炮眼内部安放炸药容易出现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当前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在这指的是手持式隧道凿岩机,主要对地下岩石进行施工,由于地下环境相对潮湿,以至凿岩机在对垂直质地光滑的岩石层进行打孔时,容易在反复凿击的过程中出现钻头与岩石产生打滑的现象,导致凿击出来的炮眼直径产生偏大,造成后续炮眼内部安放炸药容易出现滑动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其结构包括凿击杆、减震杆、排气槽、控制杆、握把、固定座、机体,所述凿击杆与机体顶端内部活动配合,所述减震杆与机体上端铰链连接,所述排气槽与减震杆固定在同一平面,与其活动配合,所述固定座与机体下端嵌固连接,所述控制杆与机体末端活动配合,所述握把与机体末端螺栓连接,所述凿击杆包括防滑套、限位块、缓冲簧、凿头、传动杆,所述防滑套固定在凿头左右两端,与其间隙配合,所述限位块与凿头顶端下表面活动配合,所述缓冲簧与传动杆顶端活动配合,所述凿头底部与传动杆上端螺旋连接。
[0006]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防滑套包括触发板、空槽、护壁、卡块,所述触发板分别与护壁上下两侧卡合连接,所述空槽与卡块内壁卡合连接,所述护壁与卡块两端嵌固连接,所述卡块分别与触发板上下表面活动卡合,所述空槽呈正方形,分布在两块卡块中间位置。
[0007]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触发板包括触发杆、孔洞槽、板体、固定锥,所述触发杆与板体内部活动配合,所述孔洞槽与板体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固定锥与孔洞槽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锥整体呈锥形,设有七个,分布在板体内部位置。
[0008]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板体内部包括翘杆、卡槽、支撑杆、击发座、载块,所述击发座与卡槽卡合连接,所述翘杆表面与卡槽嵌固连接,所述翘杆顶端与载块底部活动配合,所述支撑杆与翘杆底部中心位置铰接连接,所述击发座设有两个,整体呈阶梯状,分布在触发杆下端位置。
[0009]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凿头包括滑动板、弹片、配合腔、弹簧、实心块,所述滑动板固定在配合腔上下两侧,与其活动配合,所述弹片固定在配合腔内部位置,所述弹簧与实心块末端间隙配合,所述弹簧分别固定在弹片上下两侧,所述滑动板整体为梯形形状,设有两个,分布在弹片上下两侧。
[0010]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滑动板包括摆动勾、滑块、活动栓、滑轨、限制块,所述摆动勾末端与滑块表面螺栓连接,所述活动栓与滑轨整体间隙配合,所述滑轨左端与限制块活动配合,所述摆动勾设有三个,平均分布在滑块表面通过螺栓固定。
[0011]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摆动勾包括粗糙面、钢板、螺栓、橡胶块,所述粗糙面与钢板左侧嵌固连接,所述橡胶块与粗糙面下端面嵌套连接,所述螺栓固定在钢板底部位置,与其螺栓连接,所述钢板整体呈弧形形状,分布在粗糙面右侧位置,与其嵌固连接。
[0012]
有益效果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1.本发明通过触发杆触发板体内部的固定锥从孔洞槽内升起,将固定锥通过来凿击的前后力带动将锥头钉入岩壁上,解决了施工时出现凿头对岩壁撞击没有其余的定位保护,避免了凿头在撞击岩壁过程中出现打滑位置偏移现象的发生。
[0015]
2.本发明通过凿头内部的滑动板在配合滑块的滑动,在打进的岩洞内部进行卡合,确保在凿击时通过两侧的摆动勾能够有效的将岩壁挂住,增大其凿头与岩壁之间的受力,有效的将凿头按照指定路线竖直向内开凿。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地下隧道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凿击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防滑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触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板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凿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滑动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摆动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凿击杆-1、减震杆-2、排气槽-3、控制杆-4、握把-5、固定座-6、机体-7、防滑套-11、限位块-12、缓冲簧-13、凿头-14、传动杆-15、触发板-111、空槽-112、护壁-113、卡块-114、触发杆-a1、孔洞槽-a2、板体-a3、固定锥-a4、翘杆-a31、卡槽-a32、支撑杆-a33、击发座-a34、载块-a35、滑动板-b1、弹片-b2、配合腔-b3、弹簧-b4、实心块-b5、摆动勾-b11、滑块-b12、活动栓-b13、滑轨-b14、限制块-b15、粗糙面-c1、钢板-c2、螺栓-c3、橡胶块-c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27]
实施例1
[0028]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9]
其结构包括凿击杆1、减震杆2、排气槽3、控制杆4、握把5、固定座6、机体7,所述凿击杆1与机体7顶端内部活动配合,所述减震杆2与机体7上端铰链连接,所述排气槽3与减震杆2固定在同一平面,与其活动配合,所述固定座6与机体7下端嵌固连接,所述控制杆4与机体7末端活动配合,所述握把5与机体7末端螺栓连接,所述凿击杆1包括防滑套11、限位块12、缓冲簧13、凿头14、传动杆15,所述防滑套11固定在凿头14左右两端,与其间隙配合,所述限位块12与凿头14顶端下表面活动配合,所述缓冲簧13与传动杆15顶端活动配合,所述凿头14底部与传动杆15上端螺旋连接。
[0030]
其中,所述防滑套11包括触发板111、空槽112、护壁113、卡块114,所述触发板111分别与护壁113上下两侧卡合连接,所述空槽112与卡块114内壁卡合连接,所述护壁113与卡块114两端嵌固连接,所述卡块114分别与触发板111上下表面活动卡合,所述空槽112呈正方形,分布在两块卡块114中间位置,其中空槽112有利于为凿头14提供来回伸缩的施展空间,让其凿头14能够在充分的空间内对岩石壁进行撞击。
[0031]
其中,所述触发板111包括触发杆a1、孔洞槽a2、板体a3、固定锥a4,所述触发杆a1与板体a3内部活动配合,所述孔洞槽a2与板体a3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固定锥a4与孔洞槽a2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锥a4整体呈锥形,设有七个,分布在板体a3内部位置,其中固定锥a4有利于对岩石壁进行固定,避免在凿击岩石壁时前后的冲击造成设备出现打滑现象的发生。
[0032]
其中,所述板体a3内部包括翘杆a31、卡槽a32、支撑杆a33、击发座a34、载块a35,所述击发座a34与卡槽a32卡合连接,所述翘杆a31表面与卡槽a32嵌固连接,所述翘杆a31顶端与载块a35底部活动配合,所述支撑杆a33与翘杆a31底部中心位置铰接连接,所述击发座a34设有两个,整体呈阶梯状,分布在触发杆a1下端位置,其中击发座a34有利于对翘杆a31上的卡槽a32进行下压受力将载块a35翘出,使固定在翘杆a31的零件对岩石表面进行固定。
[0033]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34]
本发明通过控制杆4将设备开动,通过凿击杆1顶住需要开凿岩石壁,当防滑套11与岩石表面接触后,由于设备机体7内部的带动凿击杆1上的凿头14受到传动杆15的推动在空槽112上来对伸缩撞击岩壁,当触发板111完全定死岩壁时,应为触发杆a1的下压将板体a3内的击发座a34下压,以至顶住卡槽a32,造成翘杆a31受到下压力,从而配合支撑杆a33将载块a35顶起,以至载块a35表面的固定锥a4将与岩壁表面钉死铆合,避免凿头14在撞击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发生,本发明通过触发杆a1触发板体a3内部的固定锥a4从孔洞槽a2内升起,将固定锥a4通过来凿击的前后力带动将锥头钉入岩壁上,解决了施工时出现凿头14对岩壁撞击没有其余的定位保护,避免了凿头14在撞击岩壁过程中出现打滑位置偏移现象的发生。
[0035]
实施例2:
[0036]
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
[0037]
其中,所述凿头14包括滑动板b1、弹片b2、配合腔b3、弹簧b4、实心块b5,所述滑动板b1固定在配合腔b3上下两侧,与其活动配合,所述弹片b2固定在配合腔b3内部位置,所述弹簧b4与实心块b5末端间隙配合,所述弹簧b4分别固定在弹片b2上下两侧,所述滑动板b1
整体为梯形形状,设有两个,分布在弹片b2上下两侧,其中滑动板b1有利于受到内部的来回冲击振动使其向两侧开合,使其滑动板b1呈现展开的状态。
[0038]
其中,所述滑动板b1包括摆动勾b11、滑块b12、活动栓b13、滑轨b14、限制块b15,所述摆动勾b11末端与滑块b12表面螺栓连接,所述活动栓b13与滑轨b14整体间隙配合,所述滑轨b14左端与限制块b15活动配合,所述摆动勾b11设有三个,平均分布在滑块b12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其中摆动勾b11有利于对进入岩石孔洞后的洞壁进行挂钩,减缓凿击时抖动产生的位置偏移。
[0039]
其中,所述摆动勾b11包括粗糙面c1、钢板c2、螺栓c3、橡胶块c4,所述粗糙面c1与钢板c2左侧嵌固连接,所述橡胶块c4与粗糙面c1下端面嵌套连接,所述螺栓c3固定在钢板c2底部位置,与其螺栓连接,所述钢板c2整体呈弧形形状,分布在粗糙面c1右侧位置,与其嵌固连接,其中钢板c2有利于为摆动勾b11提供力的支撑,避免在挂钩的过程中表面出现弯曲,影响挂钩的强度。
[0040]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41]
本发明通过凿头14两侧的滑动板b1在凿击岩石时被内部弹片b2被震动所向两端扩张,以至将滑动板b1向外顶出,造成展开的滑动板b1上的摆动勾b11对凿进去的岩洞壁进行卡合,通过活动栓b13的配合,产生倾斜角度,从而滑块b12配合滑轨b14产生滑动,以便摆动勾b11随着凿进的深度在内部对内壁进行挂住,由于摆动勾b11表面设有粗糙面c1增加其挂钩的摩擦力,在加上钢板c2的支撑确保能够受到有效的强度不产生变形,本发明通过凿头14内部的滑动板b1在配合滑块b12的滑动,在打进的岩洞内部进行卡合,确保在凿击时通过两侧的摆动勾b11能够有效的将岩壁挂住,增大其凿头与岩壁之间的受力,有效的将凿头14按照指定路线竖直向内开凿。
[004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3]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