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缝密封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7135发布日期:2021-02-09 12:3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缝密封垫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隧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缝密封垫。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外盾构管片的接缝防水主要采用弹性密封垫防水。国内相关工程常用的弹性密封垫主要为多孔型三元乙丙橡胶和遇水膨胀橡胶组合而成。其防水原理为:通过管片压密,使三元乙丙橡胶受力压缩及遇水膨胀橡胶遇水膨胀来填充接缝,实现密封防水功能。
[0003]
传统的密封垫采用遇水膨胀橡胶与多孔型三元乙丙橡胶组合而成,但遇水膨胀橡胶由于自身特性的限制,在长期压缩作用下容易出现析出、老化、膨胀倍率降低等问题。且传统遇水膨胀止水橡胶一般只是简单的镶嵌在三元乙丙橡胶橡胶顶部,在盾构管片挤压拼装过程中可能会致使遇水膨胀橡胶与多孔型三元乙丙橡胶脱离,致使长期工况下管片密封垫防水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接缝密封垫,尤其适合解决盾构弹性密封垫在长期压缩作用下,遇水膨胀止水橡胶容易出现析出、老化、膨胀倍率降低的问题以及遇水膨胀止水橡胶与多孔型三元乙丙橡胶在盾构管片挤压作用下可能出现的脱离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缝密封垫,包括密封垫本体,密封垫本体包括外侧密封垫本体和内侧密封垫本体,密封垫本体一端设置有密封垫沟槽,密封垫本体与密封垫沟槽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聚氨酯槽,聚氨酯槽底部设置有若干凹槽,两端的凹槽底部均等距设置有若干孔洞,同侧的各个孔洞的自由端之间连通设置有一通槽,聚氨酯槽、凹槽、孔洞和通槽内均填充设置有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
[0006]
进一步的,外侧密封垫本体底部的密封垫沟槽有三组,且内侧密封垫本体底部的密封垫沟槽有两组。
[0007]
进一步的,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位于凹槽内的部分形成触角,触角与凹槽内壁为触角式咬合连接。
[0008]
进一步的,聚氨酯槽为贯通式燕尾槽。
[0009]
进一步的,密封垫本体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
[0010]
进一步的,密封垫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挤压通孔。
[0011]
进一步的,密封垫本体和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同步硫化、一次成型。
[0012]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外侧密封垫本体或内侧密封垫本体安装在密封位置时,局部形成挤压,致使挤压通孔发生形变,保证密封效果。
[0013]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密封垫中遇水膨胀橡胶容易出现的析出、老化等问题。保证了密封垫的长期防水性能。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与多孔型三元乙丙橡胶采用触角式咬合连
接,并且在凹槽处设置开孔,形成类似铆钉的形式,大大加强了两者之间的粘结力,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管片挤压导致的密封垫两种结构分离的问题,保证了隧道防水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接缝外侧密封垫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的接缝内侧密封垫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的接缝外侧密封垫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0018]
1、外侧密封垫本体
ꢀꢀ
2、内侧密封垫本体
ꢀꢀꢀꢀꢀꢀꢀ
3、密封垫沟槽
[0019]
4、聚氨酯槽
ꢀꢀꢀꢀꢀꢀꢀꢀ
5、凹槽
ꢀꢀꢀꢀꢀꢀꢀꢀꢀꢀꢀꢀꢀꢀꢀꢀꢀ
6、孔洞
[0020]
7、通槽
ꢀꢀꢀꢀꢀꢀꢀꢀꢀꢀꢀꢀ
8、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 9、触角
[0021]
10、挤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接缝密封垫,包括密封垫本体,密封垫本体包括外侧密封垫本体1和内侧密封垫本体2,密封垫本体一端设置有密封垫沟槽3,密封垫本体与密封垫沟槽3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聚氨酯槽4,聚氨酯槽4底部设置有若干凹槽5,两端的凹槽5底部均等距设置有若干孔洞6,同侧的各个孔洞6的自由端之间连通设置有一通槽7,聚氨酯槽4、凹槽5、孔洞6和通槽7内均填充设置有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8。
[0023]
进一步的,外侧密封垫本体1底部的密封垫沟槽3有三组,且内侧密封垫本体2底部的密封垫沟槽3有两组。
[0024]
进一步的,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8位于凹槽5内的部分形成触角9,触角9与凹槽5内壁为触角式咬合连接。
[0025]
进一步的,聚氨酯槽4为贯通式燕尾槽。
[0026]
进一步的,密封垫本体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
[0027]
进一步的,密封垫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挤压通孔10。
[0028]
进一步的,密封垫本体和高密度遇水膨胀聚氨酯8同步硫化、一次成型。
[0029]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外侧密封垫本体1或内侧密封垫本体2安装在密封位置时,局部形成挤压,致使挤压通孔10发生形变,保证密封效果。
[0030]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