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5744发布日期:2021-03-26 17:0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巷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


背景技术:

2.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在中国煤炭开采必须依法开采,证照齐全有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露天开采:当煤层接近地表时,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较为经济,煤层上方的土称为表土,在尚未开发的表土带中埋设炸药,接着使用挖泥机、挖土机、卡车等设备移除表土,这些表土则被填入之前已开采的矿坑中,表土移除后,煤层将会暴露出来;这时将煤块钻碎或炸碎,使用卡车将煤炭运往选煤厂做进一步处理,露天开采的方式可比地下开采的方式获得较大比率的煤矿,因为较多的矿区被利用,露天开采煤矿可以覆盖数平方公里的面积,世界约四十百分之的煤矿生产使用露天开采方式;地下开采:大部分煤层均远离地表,因此无法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地下开采占世界煤矿生产的六十百分之,在矿坑,通常使用房柱法在煤层中推进,梁柱用来支持矿坑,共有四种主要的地下开采法:长壁开采:长约300米以上的采掘面,一台精密的采煤机在煤层巷道中左右移动,松动的煤炭掉入刮板输送机中,并移出工作面,连续开采:利用一台有碳化钨钻头的机器从煤层中刮下煤炭,在“房柱法"系统中操作在一系列约10米的房间区域中工作,爆破开采:传统的开采方式,使用炸药打碎煤层,将煤块收集放在矿车或运输。带中,短壁开采:使用连续开采的机器,类似长壁开采有着可移动的坑顶支撑。
3.在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需要打通煤矿井下巷道,通过房柱法在煤层中推进,通过梁柱用来支持矿坑,一般通过梁柱配合支撑板作为煤矿井下巷道的立体交叉结构,但现有的梁柱和支撑板延伸和缩短的较不便捷,使其应用范围较窄,在应对井下复杂情况时,灵活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通过本装置的设计,在对煤矿井下巷道固定支撑时,本装置整体具有多角度调节、长度可伸缩功能,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现有的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装置,却本装置可应对煤矿井下不同地势,一定程
度上扩大使用范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包括有主板,所述主板底部对称螺栓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均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底部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块上表面,所述主板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均销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柱底部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上表面,所述连接板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组所述支撑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头螺柱,所述第二双头螺柱外均滑动套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主板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固定架和第一双头螺柱,所述固定架一侧均固定连接于主板一侧,所述第一双头螺柱一端均贯穿于固定架一侧且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双头螺柱外位于固定架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架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一固定柱一端均套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销接,所述第二固定柱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
6.优选的,所述第一双头螺柱两端外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二双头螺柱两端外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二防护垫,所述第二防护垫设置为橡胶材质,且所述第二防护垫一侧均开设有防滑纹。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销接位置均等距阵列有第二销孔。
9.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销接位置均等距阵列有第一销孔。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柱位于套接第一双头螺柱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柱通过通孔滑动套接于第一双头螺柱外。
11.优选的,所述主板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主板通过连接块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垫,所述第一防护垫设置为橡胶材质,且所述第一防护垫一侧开设有防滑纹。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装置通过主板的设计,通过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与主板实现对煤矿井下巷道支撑,通过第二固定块设计,使本装置高度可叠加设计,在应对不同高度的煤矿井下巷道时,通过与第二固定块螺栓连接,实现本装置不同高的叠加;
15.2、通过连接组件的设计,实现主板侧面对煤矿井下巷道的支撑,通过第一固定柱套接于第一双头螺柱外部,实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角度为可调节设计,通过缺口的开设,增大调节角度,通过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销接设计,通过第一销孔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第二支撑板实现从主板侧面对煤矿井道的固定支撑;
16.3、通过第一支撑柱与二支撑柱销接设计,使第一支撑柱与二支撑长度为调节设计,通过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配合,实现对煤矿井下巷道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固定支撑,通过第二销孔对其限位固定,通过支撑组件的设计,第一支撑板角度为可调节设计,在实际使
用时,通过第一支撑板实现适应对煤矿井下不同地势的支撑固定,扩大其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组件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连接关系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主板;2、第一固定块;3、第一支柱;4、第二固定块;5、连接组件;501、固定架;502、第一双头螺柱;503、第一螺母;504、缺口;6、第一固定柱;7、支撑组件;701、第一支撑板;702、支撑块;703、第二螺母;704、连接板;705、第三固定块;706、第二双头螺柱;8、第二固定柱;9、第一销孔;10、第二支撑板;11、第一防护垫;12、第二支柱;13、通孔;14、第一支撑柱;15、第二支撑柱;16、第二销孔;17、连接块;18、第二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交叉立体结构,包括有主板1,主板1底部对称螺栓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第一固定块2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3,第一支柱3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4,第二固定块4底部均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柱12,第二支柱12底部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块4上表面,通过第二固定块4的设计,使本装置高度可叠加,实际使用时,在不同高度的煤矿井下巷道时,通过不同数量的第二支柱12与第二固定块4螺栓连接,实现本装置不同的高度,一定程度上扩大适用范围,本装置连接组件5设置为四组,支撑组件7也设置为四组;
25.主板1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4,主板1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主板1通过连接块17与第一支撑柱14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块17实现主板1与第一支撑柱14的固定;第一支撑柱14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二支撑柱15,第一支撑柱14与第二支撑柱15均销接,第一支撑柱14与第二支撑柱15销接位置均等距阵列有第二销孔16,通过第一支撑柱14与第二支撑柱15均销接设计,实现长度可调节设计,扩大其使用范围,使本装置在煤矿井下巷道不同高度均可使用,通过第二销孔16实现对第一支撑柱14与第二支撑柱15的固定;
26.第二支撑柱1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7,支撑组件7均包括连接板704,第二支撑柱15底部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板704上表面,连接板704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02,两组支撑块70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头螺柱706,第二双头螺柱706两端外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703,通过第二螺母703对第二双头螺柱706两端限位,通过两组支撑块702实现对第二双头螺柱706两端的限位,防止第三固定块705滑出;第二双头螺柱706外均滑动套接有第三固定块705,通过第三固定块705滑动套接在第二双头螺柱706外设计,使第三固定块705和第一支撑板701均为可转动设计,通过旋转变换第一支撑板701与第二支撑柱15角度,
一定程度上使支撑组件7适应煤矿井下巷道不同地势环境;
27.第三固定块70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01,第一支撑板701底部均设置有第二防护垫18,第二防护垫18设置为橡胶材质,且第二防护垫18一侧均开设有防滑纹,通过第一支撑板701与第二防护垫18与煤矿井下巷道支撑,通过第二防护垫18增加摩擦轮,使其固定更加稳定牢固;
28.主板1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5,连接组件5均包括固定架501和第一双头螺柱502,固定架501一侧均固定连接于主板1一侧,第一双头螺柱502一端均贯穿于固定架501一侧且延伸至外部,第一双头螺柱502位于固定架501内为可转动设计,第一双头螺柱502两端外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503,通过第一螺母503对第一双头螺柱502限位固定,防止滑出固定架501内;
29.第一双头螺柱502外位于固定架501内均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柱6,第一固定柱6位于套接第一双头螺柱502位置开设有通孔13,第一固定柱6通过通孔13滑动套接于第一双头螺柱502外,通过第一固定柱6套接在第一双头螺柱502外设计,第一固定柱6为可旋转设计,可变化支撑位置;固定架501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缺口504,通过缺口504设置,使增大第一固定柱6旋转角度;
30.第一固定柱6一端均套接有第二固定柱8,第一固定柱6与第二固定柱8销接,第一固定柱6与第二固定柱8销接位置均等距阵列有第一销孔9,第二固定柱8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0,通过第一固定柱6与第二固定柱8销接设置,使长度为调节设置,一定程度上扩大其适用范围;第二支撑板10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垫11,第一防护垫11设置为橡胶材质,且第一防护垫11一侧开设有防滑纹,通过第二支撑板10与煤矿井下巷道支撑,通过第一防护垫11设计,增加其摩擦力,使其支撑更加稳定牢固;
31.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工作时,不同数量的第二支柱12通过第二固定块4相互螺栓连接方式,使其调节主板1的高度,使其与煤矿井下高度相匹配,通过第一支柱3、第二支柱12和第二固定块4对其支撑;
32.通过人工调节第一支撑柱14和第二支撑柱15的销接位置,通过第二销孔16对其销接固定,使其配合主板1的高度,通过第一支撑板701与第二防护垫18与煤矿井下支撑,通过第一支撑板701可旋转设计,使其适应煤矿井下不同地势环境的支撑,一定程度上,扩大其适用范围,通过两组第一支撑柱14与第二支撑柱15交叉立体支撑设计,使本装置支撑更稳定牢固;
33.通过人工调节第一固定柱6和第二固定柱8的销接位置,通过第一销孔9对其销接固定,通过第一固定柱6可旋转设计,使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一防护垫11适应煤矿井下不同地势环境的支撑,通过第二支撑板10从主板1侧面与煤矿井下巷道支撑,增加本装置的支撑面积,一定程度上使本装置支撑更加稳定和牢。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