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4467发布日期:2021-04-02 10:1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井工程领域用的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



背景技术:

油气田在水平井、定向井、大位移井的钻井作业中,由于钻柱重力作用,是的钻柱很容易在井眼内偏斜甚至躺在井壁上,居中度差,定向困难,严重影响钻井质量。传统的刚性扶正器外径大,外径不可变,下入困难,尤其水平井和大位移井曲率半径较小的转角段。而传统的弹性扶正器,在初始状态即为满眼状态,下入井下的过程弹性片和井壁持续摩擦,下入摩擦力大,弹性片易磨损,扶正力弱,支撑能力不如刚性扶正器。

钻井作业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程技术,井下环境恶劣,只有精准有效地控制井眼轨迹,减小轴向摩擦,才能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合格率。扶正器是保证钻井质量的关键工具,其在控制井眼轨迹,降低钻柱摩擦,提高钻柱居中度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随着钻井数量越来越多,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对扶正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特提供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提高钻柱居中度,降低钻柱摩擦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钻柱居中度差,钻柱摩擦阻力大的问题,特提供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是由上接头、轴承a、橡胶定子、螺旋转子、定子外壳、轴承b、钢球a、支座环、支撑臂a、滚轮、支撑臂b、推力筒、螺母筒、外磁环、内磁环、连接筒、传动丝杠、轴承c、下接头和钢球b构成;其结构特征是:上接头和上部钻柱丝扣连接,下接头和下部钻柱丝扣连接;定子外壳上端和上接头下端丝扣连接,定子外壳下端和连接筒上端丝扣连接;橡胶定子固定在定子外壳内腔;螺旋转子外圆中部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转子上端设置有通孔连通上部内腔盲孔和外圆空间,螺旋转子下端设置有通孔连通下部内腔盲孔和外圆空间;螺旋转子置入橡胶定子内腔,轴承a安装在螺旋转子外圆上端;螺旋转子下端和传动丝杠上端丝扣连接;传动丝杠外圆中部设置为梯形公螺纹,螺母筒内腔设置为梯形母螺纹,螺母筒和传动丝杠配合形成丝杠传动副;轴承b安装在传动丝杠外圆上部,轴承c安装在传动丝杠外圆下部;传动丝杠置入连接筒内腔,传动丝杠在连接筒内腔灵活转动;下接头上端和连接筒下端丝扣连接;螺母筒外圆安装有六个内磁环,内磁环具有强磁性,相邻内磁环的n极和s极贴合,内磁环和螺母筒用胶水粘连;推力筒内腔安装有六个外磁环,外磁环具有强磁性,相邻外磁环的n极和s极贴个,外磁环和推力筒用胶水粘连;推力筒上端均匀设置六个铰支座;支座环下端均匀设置六个铰支座,支座环上端面设置一圈环形凹槽;连接筒用不导磁材料构成;连接筒外圆上部台阶面设置一圈环形凹槽,连接筒内腔下部周向均匀设置六个轴向凹槽;支座环套入连接筒外圆,钢球a放入支座环上端面的环形凹槽和连接筒外圆台阶面上的环形凹槽内;六个支撑臂a上端分别和支座环下端的六个铰支座铰接,六个支撑臂b下端分别和推力筒上端的六个铰支座铰接;滚轮和支撑臂a下端铰接,滚轮和支撑臂b下端铰接;螺母筒外圆上部周向均匀设置六个半球形凹槽,钢球b置入螺母筒外圆上部的六个半球形凹槽内,钢球b可在连接筒内腔下部的轴向凹槽内滚动。

正循环钻井,钻井液驱动螺旋转子正转,进而驱动传动丝杠正转,进而推动螺母筒轴向上移,外磁环和内磁环在磁力作用下,内磁环驱动外磁环轴向上移,滚轮在支撑臂a和支撑臂b的推动下径向撑开,对钻柱产生扶正居中作用;螺母筒在传动丝杠上具有自锁效应,在钻井液流量减小,甚至停止循环的情况下,螺母筒仍然保持在传动丝杠上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外磁环和内磁环之间的磁力作用为非刚性力作用,在经过局部缩径、扩大、不规则井眼的情况下,滚轮可根据井眼直径变化进行自适应变径调节;反循环钻井,钻井液驱动螺旋转子反转,进而驱动传动丝杠反转,进而推动螺母筒轴向下移,滚轮径向收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钻井液动力驱动,动力来源方便,适应钻井需求;(2)采用磁力非接触式传动,完全避免了运动件密封失效引起的泄漏风险;(3)可在井下实现有效变径功能,滚轮与井壁完全贴合,钻柱居中度好;(4)滚轮和井壁做纯滚动,钻柱与井壁之间轴向摩擦力小,钻柱送进方便;(5)滚轮与井壁贴合,有效扶正的情况下,钻柱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旋转而不影响滚轮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滚轮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滚轮收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1.上接头、2.轴承a、3.橡胶定子、4.螺旋转子、5.定子外壳、6.轴承b、7.钢球a、8.支座环、9.支撑臂a、10.滚轮、11.支撑臂b、12.推力筒、13.螺母筒、14.外磁环、15.内磁环、16.连接筒、17.传动丝杠、18.轴承c、19.下接头、20.钢球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是由上接头1、轴承a2、橡胶定子3、螺旋转子4、定子外壳5、轴承b6、钢球a7、支座环8、支撑臂a9、滚轮10、支撑臂b11、推力筒12、螺母筒13、外磁环14、内磁环15、连接筒16、传动丝杠17、轴承c18、下接头19和钢球b20构成;其结构特征是:上接头1和上部钻柱丝扣连接,下接头19和下部钻柱丝扣连接;定子外壳5上端和上接头1下端丝扣连接,定子外壳5下端和连接筒16上端丝扣连接;橡胶定子3固定在定子外壳5内腔;螺旋转子4外圆中部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转子4上端设置有通孔连通上部内腔盲孔和外圆空间,螺旋转子4下端设置有通孔连通下部内腔盲孔和外圆空间;螺旋转子4置入橡胶定子3内腔,轴承a2安装在螺旋转子4外圆上端;螺旋转子4下端和传动丝杠17上端丝扣连接;传动丝杠17外圆中部设置为梯形公螺纹,螺母筒13内腔设置为梯形母螺纹,螺母筒13和传动丝杠17配合形成丝杠传动副;轴承b6安装在传动丝杠17外圆上部,轴承c18安装在传动丝杠17外圆下部;传动丝杠17置入连接筒16内腔,传动丝杠17在连接筒16内腔灵活转动;下接头19上端和连接筒16下端丝扣连接;螺母筒13外圆安装有六个内磁环15,内磁环15具有强磁性,相邻内磁环15的n极和s极贴合,内磁环15和螺母筒13用胶水粘连;推力筒12内腔安装有六个外磁环14,外磁环14具有强磁性,相邻外磁环14的n极和s极贴个,外磁环14和推力筒12用胶水粘连;推力筒12上端均匀设置六个铰支座;支座环8下端均匀设置六个铰支座,支座环8上端面设置一圈环形凹槽;连接筒16用不导磁材料构成;连接筒16外圆上部台阶面设置一圈环形凹槽,连接筒16内腔下部周向均匀设置六个轴向凹槽;支座环8套入连接筒16外圆,钢球a7放入支座环8上端面的环形凹槽和连接筒16外圆台阶面上的环形凹槽内;六个支撑臂a9上端分别和支座环8下端的六个铰支座铰接,六个支撑臂b11下端分别和推力筒12上端的六个铰支座铰接;滚轮10和支撑臂a9下端铰接,滚轮10和支撑臂b11下端铰接;螺母筒13外圆上部周向均匀设置六个半球形凹槽,钢球b20置入螺母筒13外圆上部的六个半球形凹槽内,钢球b20可在连接筒16内腔下部的轴向凹槽内滚动。

正循环钻井,钻井液驱动螺旋转子4正转,进而驱动传动丝杠17正转,进而推动螺母筒13轴向上移,外磁环14和内磁环15在磁力作用下,内磁环15驱动外磁环14轴向上移,滚轮10在支撑臂a9和支撑臂b11的推动下径向撑开,对钻柱产生扶正居中作用;螺母筒13在传动丝杠17上具有自锁效应,在钻井液流量减小,甚至停止循环的情况下,螺母筒13仍然保持在传动丝杠17上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外磁环14和内磁环15之间的磁力作用为非刚性力作用,在经过局部缩径、扩大、不规则井眼的情况下,滚轮10可根据井眼直径变化进行自适应变径调节;反循环钻井,钻井液驱动螺旋转子4反转,进而驱动传动丝杠17反转,进而推动螺母筒13轴向下移,滚轮10径向收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