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门防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5191发布日期:2021-01-01 13:4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闸门防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具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闸门防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田闸门防盗油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油田日常管理中解决原油防盗问题主要采用拆卸掉闸门手轮的方法,从而减缓闸门的开启速度,防止闸门的开启和原油的被盗。但是,由于油田的闸门均采用统一制式型号,如果在他人自备闸门手轮的情况下,该种举措完全无法防止原油的被盗,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针对相关技术中无法对闸门进行锁定和防止原油被盗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闸门防盗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门防盗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对闸门手轮和闸门丝杠进行锁定,即使在不拆卸闸门手轮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确保闸门的安全锁紧,从根本上解决了通过闸门偷盗原油的问题,确保油田的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闸门防盗装置,所述闸门防盗装置包括相配合对闸门手轮和闸门丝杠进行锁定的上套筒和下包围护圈,其中:

所述上套筒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上套筒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贯通的第一开口;

所述下包围护圈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环状结构,所述下包围护圈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包围护圈的顶部与所述上套筒的底部通过多根螺丝能拆卸地连接,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贯通;

所述下包围护圈的下部位于所述闸门手轮的下方,所述下包围护圈的上部穿过所述闸门手轮的镂空部位并伸出至所述闸门手轮的上方,所述闸门丝杠的上部依次穿过所述下包围护圈的所述缺口和所述上套筒的所述第一开口并伸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套筒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顶部封口、底部第一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套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凸台,所述第一连接凸台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套筒与所述第一连接凸台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凸台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凸台沿所述上套筒的周向设置于所述上套筒的底部外缘,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沿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的周向均匀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包围护圈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凸台,所述第二连接凸台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环状结构,所述下包围护圈的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凸台的内侧之间形成贯通的容置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凸台上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二螺纹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包围护圈与所述第二连接凸台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螺丝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通孔,所述螺丝的外螺纹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通孔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闸门防盗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固定件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贯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连通的容置通孔,所述固定件固定套设于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包围护圈相连接位置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凸台和所述第二连接凸台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上套筒的上部穿过所述容置通孔并伸出至所述固定件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位置相对的螺纹盲孔,各所述螺丝的顶端伸入至对应的所述螺纹盲孔内,所述螺丝的外螺纹与对应的所述螺纹盲孔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螺丝为异形螺丝。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闸门防盗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在上套筒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腔,上套筒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容置腔相贯通的第一开口;在下包围护圈的顶部开设有缺口,在对闸门手轮和闸门丝杠进行锁定状态下,下包围护圈的下部位于闸门手轮的下方,下包围护圈的上部穿过闸门手轮的镂空部位并伸出至闸门手轮的上方,下包围护圈的顶部与上套筒的底部之间通过多根螺丝能拆卸地连接,以使下包围护圈上的缺口能与第一容置腔相贯通,闸门丝杠的上部依次穿过下包围护圈的缺口和上套筒的第一开口并伸入至第一容置腔内,通过上套筒与下包围护圈的配合将闸门手轮与闸门丝杠的相对位置锁死,防止闸门手轮被拆卸和原油偷盗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确保油田的安全生产,避免了原油偷盗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适于在采油技术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闸门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闸门防盗装置中上套筒的正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闸门防盗装置中上套筒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闸门防盗装置中固定件的正视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闸门防盗装置中固定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闸门防盗装置中下包围护圈的正视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闸门防盗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为:

1、上套筒;101、第一容置腔;

102、第一连接凸台;103、第一螺纹通孔;

104、第一开口;2、固定件;

201、第二容置腔;202、容置通孔;

203、螺纹盲孔;204、第二开口;

3、下包围护圈;301、第二连接凸台;

302、容置通道;303、第二螺纹通孔;

304、缺口;4、螺丝;

5、闸门手轮;501、镂空部位;

6、闸门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闸门防盗装置,该闸门防盗装置包括上套筒1和下包围护圈3,通过上套筒1和下包围护圈3相配合对闸门手轮5和闸门丝杠6进行锁定,从而防止原油偷盗情况的发生。其中:上套筒1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形成有圆柱形第一容置腔101,上套筒1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容置腔101相贯通的第一开口104;下包围护圈3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环状结构,下包围护圈3的顶部开设有缺口304,下包围护圈3的顶部与上套筒1的底部通过多根螺丝4能拆卸地连接,缺口304与第一容置腔101相贯通;下包围护圈3的下部位于闸门手轮5的下方,下包围护圈3的上部穿过闸门手轮5的镂空部位501并伸出至闸门手轮5的上方,闸门丝杠6的上部依次穿过下包围护圈3的缺口304和上套筒1的第一开口104并伸入至第一容置腔101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套筒1和下包围护圈3相配合对闸门手轮5和闸门丝杠6进行锁定时,下包围护圈3的下部位于闸门手轮5的下方,下包围护圈3的上部穿过闸门手轮5的镂空部位501并伸出至闸门手轮5的上方,下包围护圈3的顶部与上套筒1的底部之间通过多根螺丝4能拆卸地连接,以使下包围护圈3上的缺口304能与第一容置腔101相贯通,闸门丝杠6的上部依次穿过下包围护圈3的缺口304和上套筒1的第一开口104并伸入至第一容置腔101内,通过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的配合将闸门手轮5与闸门丝杠6的相对位置稳固锁死,能够有效防止闸门手轮5被拆卸和原油偷盗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上套筒1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顶部封口、底部第一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上套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凸台102,第一连接凸台1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103,通过第一连接凸台102的设置便于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的连接。

进一步的,上套筒1与第一连接凸台102可为但不限于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第一连接凸台102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圆环状结构,第一连接凸台102沿上套筒1的周向设置于上套筒1的底部外缘,各第一螺纹通孔103沿第一连接凸台102的周向均匀排布。

进一步的,第一螺纹通孔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螺纹通孔103相对于上套筒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下包围护圈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凸台301,第二连接凸台301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圆环状结构,下包围护圈3的缺口304与第二连接凸台301的内侧之间形成贯通的容置通道302,第二连接凸台301上开设有与各第一螺纹通孔103位置相对的第二螺纹通孔303,通过第二连接凸台301的设置,能够与第一连接凸台102配合连接,从而便于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下包围护圈3在轴向上的截面由下至上向靠近闸门丝杠6方向倾斜设置,以使下包围护圈3在套设于闸门手轮5上的同时闸门丝杠6能够穿过下包围护圈3上的缺口304,顺利伸入至第一容置腔101内。

进一步的,下包围护圈3与第二连接凸台301可为但不限于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各螺丝4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303和第一螺纹通孔103,螺丝4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螺纹通孔303的内壁上和第一螺纹通孔10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内螺纹,螺丝4的外螺纹与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303的内螺纹和第一螺纹通孔103的内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螺丝4即可完成对上套筒1和下包围护圈3的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适于油田现场安装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闸门防盗装置还包括固定件2,固定件2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置腔201,固定件2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容置腔201相贯通的第二开口204,固定件2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与第二容置腔201相连通的容置通孔202,固定件2固定套设于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相连接位置的外侧,以使第一连接凸台102和第二连接凸台301均位于第二容置腔201内,上套筒1的上部穿过容置通孔202并伸出至固定件2的上方。通过固定件2不仅能够对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相连接位置起到防护的作用,而且保证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稳定的连接关系,避免他人对闸门防盗装置的破坏。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第二容置腔20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与各第一螺纹通孔103位置相对的螺纹盲孔203,螺纹盲孔203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各螺丝4的顶端伸入至对应的螺纹盲孔203内,螺丝4的外螺纹与对应的螺纹盲孔203的内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螺丝4将固定件2与上套筒1和下包围护圈3相连接。

进一步的,螺丝4可为但不限于异形螺丝,当然,螺丝4也可采用普通螺丝,确保上套筒1、下包围护圈3和固定件2稳定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为:将下包围护圈3由顶部缺口304处套设于闸门手轮5上,下包围护圈3的下部位于闸门手轮5的下方,下包围护圈3的上部穿过闸门手轮5的镂空部位501并伸出至闸门手轮5的上方,将上套筒1设置于下包围护圈3的上方,使闸门丝杠6的上部依次穿过下包围护圈3的缺口304和上套筒1的第一开口104并伸入至第一容置腔101内,再将固定件2套设于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相连接位置的外侧,通过多根螺丝4对上套筒1、下包围护圈3和固定件2进行连接,保证上套筒1、下包围护圈3和固定件2稳定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闸门防盗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闸门防盗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的配合将闸门手轮5与闸门丝杠6的相对位置稳固锁死,能够有效防止闸门手轮5被拆卸和原油偷盗事故的发生,确保油田的安全生产,避免了原油偷盗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适于在采油技术领域推广使用。

二、该闸门防盗装置在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相连接位置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件2,并通过螺丝4将上套筒1、下包围护圈3和固定件2稳定连接,通过固定件2不仅能够对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相连接位置起到防护的作用,而且保证上套筒1与下包围护圈3稳定的连接关系,避免他人对闸门防盗装置的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