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切削齿抗震PDC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4090发布日期:2020-11-19 19:0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切削齿抗震PDC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dc钻头,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切削齿抗震pdc钻头,属于石油天然气钻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日渐加大,深部超深部地层的油气资源不断被发现。但受制于钻头技术的局限性,目前使用的pdc钻头在深部含砾研磨性地层难以进行高效钻进,致使钻头钻遇此岩性地层时发生切削齿崩齿,机械效率降低,甚至出现钻头报废,起钻更换牙轮钻头过渡或者使用多只pdc钻头钻穿大段高研磨性地层,单只钻头进尺少,严重影响施工周期,额外增加钻井成本。因此,研制一种高抗磨性长寿命pdc钻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pdc钻头钻遇大段砾岩层段时,容易出现崩齿导致机械钻速低、进尺少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切削齿抗震pdc钻头,钻遇大段砾岩层段时机械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可增加进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切削齿抗震pdc钻头,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的上端设有锥形公螺纹,钻头本体的下端设有冠部,冠部上分布有五个刀翼,其中两个主刀翼从冠部中心延伸至冠部外弧,两个主刀翼的相位相差144°~150°,三个辅刀翼从冠顶延伸至冠部外弧,其中一个辅刀翼位于主刀翼的一侧,另两个辅刀翼位于主刀翼的另一侧;相邻刀翼之间形成排屑槽,五条排屑槽中各设有一个脉冲喷嘴,冠部中心另设有一对脉冲喷嘴;各刀翼的切削面分别设有多个主切削齿,各主切削齿的基体为圆柱体且与刀翼连为一体,各主切削齿的工作面分别设有正三角形齿顶,各刀翼主切削齿的后排分别设有至少两颗减震合金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五个刀翼均对井眼圆周即底部进行切削,靠近钻头中心的区域由两个主刀翼进行切削,各脉冲喷嘴喷出的高速射流对各刀翼进行冲洗并冷却,将岩屑快速冲离井底,防止岩屑在井底堆积重复切削造成钻头损伤。各刀翼上的主切削齿为pdc合金齿,承担主要切削功能,切削含砾硬地层时,正三角形齿顶形成既锋利又坚硬的三棱形齿,比平面齿顶更容易切入地层。减震合金齿可以控制主切削齿的切入深度,与主切削齿共同对坚硬地层形成破坏,有效分担主切削齿所承受的冲击力,延长主切削齿的使用寿命,增加进尺,避免频繁起下钻更换钻头,提高深部坚硬地层的钻进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脉冲喷嘴的口径为18~22mm,各排屑槽中的脉冲喷嘴的轴线与相应刀翼切削面之间的夹角为3°~10°,且喷射方向与钻头轴线的夹角为10°~30°。有利于最大限度冲洗冷却钻头,带动岩屑快速冲离井底,防止岩屑在井底堆积重复切削造成钻头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主切削齿的正三角形齿顶的边长为19mm,倒角边为0.5mm,倒角角度为45°,后倾角为10°~20°。从几何原理出发,具有最佳稳定性,耐冲击性强,寿命更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合金齿为半球形、圆锥形或三角形碳化钨合金齿。圆锥形或三角形碳化钨合金齿既耐磨,又有较好的辅助切削能力,有利于普通坚硬地层保持一定的机械钻速;对于更加坚硬的地层,半球形碳化钨合金齿的稳定性更好,更加强调其减震性能,更有利于主切削齿的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减震合金齿分布在各刀翼的顶部圆弧拐角处,各减震合金齿突出刀翼的高度与前方主切削齿的高度相同。圆弧拐角处接触井眼圆周与底部的结合部,受力最大,最容易造成主切削齿的崩齿,减震合金齿设置在此处,有利于对受力最大的主切削齿进行保护;减震合金齿的高度与主切削齿相同,更有利于控制主切削齿的切人深度,减震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脉冲喷嘴中沿轴线设有谐振腔,各脉冲喷嘴的外端口分别设有十字形嵌槽。十字形嵌槽便于外部工具嵌入并转动脉冲喷嘴,便于脉冲喷嘴的安装;谐振腔可以形成反馈压力振荡,如果压力激动的频率与喷嘴谐振腔的固有频率匹配,反馈的压力振荡就能得到放大,从而在喷嘴谐振腔内产生流体共振,形成驻波,使连续射流变成断续涡环流,从而得到更好的脉冲射流,冲刷性能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刀翼的外弧分别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凸台,各凸台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保径齿,各凸台与主切削齿同侧的侧面分别设有倒划眼齿。保径齿可以对井眼圆周进行进一步切削,使井眼更加圆整;钻头向上提拉时,倒划眼齿可以划拨井眼,使钻头上行更加顺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凸台的下方与刀翼的结合部分别设有16mm的辅助切削齿。辅助切削齿起到一定的切削作用,与19mm的主切削齿配合,可以兼顾上部软地层快速钻进及下部坚硬地层稳定破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切削齿抗震pdc钻头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脉冲喷嘴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4的仰视图。

图7为图4的立体图。

图8为图1中主切削齿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立体图。

图中:1.钻头本体;1a.锥形公螺纹;1b.冠部;2.主刀翼;3.辅刀翼;4.主切削齿;4a.正三角形齿顶;5.辅助切削齿;6.减震合金齿;7.保径齿;8.倒划眼齿;9.脉冲喷嘴;9a.谐振腔;9b.十字形嵌槽;10.排屑槽;1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切削齿抗震pdc钻头包括钻头本体1,钻头本体1的上端设有锥形公螺纹1a,钻头本体1的下端设有冠部1b,冠部1b上分布有五个刀翼,其中两个主刀翼2从冠部中心延伸至冠部外弧,两个主刀翼2的相位相差144°~150°,三个辅刀翼3从冠顶延伸至冠部外弧,其中一个辅刀翼3位于主刀翼2的一侧,另两个辅刀翼3位于主刀翼2的另一侧;相邻刀翼之间形成排屑槽10,五条排屑槽10中各设有一个脉冲喷嘴9,冠部中心另设有一对脉冲喷嘴9;各刀翼的切削面分别设有多个主切削齿4,各主切削齿4的基体为圆柱体且与刀翼连为一体,各主切削齿4的工作面分别设有正三角形齿顶4a,各刀翼主切削齿4的后排分别设有至少两颗减震合金齿6。

五个刀翼均对井眼圆周即底部进行切削,靠近钻头中心的区域由两个主刀翼2进行切削,各脉冲喷嘴9喷出的高速射流对各刀翼进行冲洗并冷却,将岩屑快速冲离井底,防止岩屑在井底堆积重复切削造成钻头损伤。各刀翼上的主切削齿4为pdc合金齿,承担主要切削功能,切削含砾硬地层时,正三角形齿顶4a形成既锋利又坚硬的三棱形齿,比平面齿顶更容易切入地层。减震合金齿6可以控制主切削齿4的切入深度,与主切削齿4共同对坚硬地层形成破坏,有效分担主切削齿4所承受的冲击力,延长主切削齿4的使用寿命,增加进尺,避免频繁起下钻更换钻头,提高深部坚硬地层的钻进效率。

各脉冲喷嘴9的口径为18~22mm,各排屑槽10中的脉冲喷嘴9的轴线与相应刀翼切削面之间的夹角为3°~10°,且喷射方向与钻头轴线的夹角为10°~30°。有利于最大限度冲洗冷却钻头,带动岩屑快速冲离井底,防止岩屑在井底堆积重复切削造成钻头损伤。

各主切削齿4的正三角形齿顶4a的边长为19mm,倒角边为0.5mm,倒角角度为45°,后倾角为10°~20°。从几何原理出发,具有最佳稳定性,耐冲击性强,寿命更长。

减震合金齿6为半球形、圆锥形或三角形碳化钨合金齿。圆锥形或三角形碳化钨合金齿既耐磨,又有较好的辅助切削能力,有利于普通坚硬地层保持一定的机械钻速;对于更加坚硬的地层,半球形碳化钨合金齿的稳定性更好,更加强调其减震性能,更有利于主切削齿4的保护。

减震合金齿6分布在各刀翼的顶部圆弧拐角处,各减震合金齿6突出刀翼的高度与前方主切削齿4的高度相同。圆弧拐角处接触井眼圆周与底部的结合部,受力最大,最容易造成主切削齿4的崩齿,减震合金齿6设置在此处,有利于对受力最大的主切削齿4进行保护;减震合金齿6的高度与主切削齿4相同,更有利于控制主切削齿4的切人深度,减震效果更好。

各脉冲喷嘴9中沿轴线设有谐振腔9a,各脉冲喷嘴9的外端口分别设有十字形嵌槽9b。十字形嵌槽9b便于外部工具嵌入并转动脉冲喷嘴9,便于脉冲喷嘴9的安装;谐振腔9a可以形成反馈压力振荡,如果压力激动的频率与喷嘴谐振腔9a的固有频率匹配,反馈的压力振荡就能得到放大,从而在喷嘴谐振腔9a内产生流体共振,形成驻波,使连续射流变成断续涡环流,从而得到更好的脉冲射流,冲刷性能更好。

各刀翼的外弧分别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凸台11,各凸台11的外端面分别设有保径齿7,各凸台11与主切削齿4同侧的侧面分别设有倒划眼齿8。保径齿7可以对井眼圆周进行进一步切削,使井眼更加圆整;钻头向上提拉时,倒划眼齿8可以划拨井眼,使钻头上行更加顺利。

各凸台11的下方与刀翼的结合部分别设有16mm的辅助切削齿5。辅助切削齿5起到一定的切削作用,与19mm的主切削齿4配合,可以兼顾上部软地层快速钻进及下部坚硬地层稳定破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