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夹紧式井下钻头打捞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0301发布日期:2021-02-09 17:2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夹紧式井下钻头打捞工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夹紧式井下钻头打捞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化施工复杂程度增加,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条件的钻井,钻井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地质条件等的不确定性,钻头等设备容易滞留井底,因孔的深度还不得达不到深度要求而井底滞留物留在孔内阻挡继续钻井,因此必须对钻头等设备进行打捞,以往人们常下井去绑绳,在进行上拉,使得打捞不仅会有危险,在面临复杂的井下环境很难完成打捞任务,当面临井口尺寸小、积泥等不良环境条件时,人员根本无法下井进行操作,这时需用机械设备进行井底滞留物打捞。
[0003]
现有常见的打捞设备有电磁吸附打捞、机动式夹持打捞设备,而电磁吸附打捞设备的打捞方式受打捞环境影响较大,只对相应金属材料滞留物有抓取作用,且容易受周围金属吸引力作用的干扰,机动式夹持打捞的方式需在抓取部位安装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同样受打捞环境影响,同时动力机构还会给打捞工具带来尺寸的增加,面对小井口时存在打捞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外型体积小、受打捞环境影响小、便于安装与使用,制作与安装成本较低的一种自夹紧式井下钻头打捞工具。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夹紧式井下钻头打捞工具,包括套筒、抓手、连接杆、吊臂,所述套筒圆周方向有多个均匀分布且贯通筒壁的抓手孔,所述抓手呈近似“7”字型,抓手的腰部铰接在抓手孔内,使得抓手抓端可以转动至套筒内,抓手的连接端在套筒外,抓手处于套筒外侧的连接端与连接杆下端铰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与吊臂铰接。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抓手数量为三个。
[0007]
进一步地,所述三个抓手中的任意一个可更换为连杆,连杆分别与套筒和连接杆铰接,连杆与套筒的铰接端不伸入套筒内部,不占用套筒内部空间。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抓手的抓端下侧为弧形面,弧形面有防滑纹。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抓手抓端的长度不大于抓手孔的高度。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呈下端直径较上端直径大的喇叭状。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根据打捞物体尺寸可更换。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夹紧式井下钻头打捞工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本实用新型利用产品的部分自重以及井底滞留物受拉时的拉力,通过结构之间的杠杆原理对井底滞留物进行夹紧,从而将井底滞留物从井中拉出,单纯的杠杆结构省去了其它结构的赘余,使得产品结构更为简单,制作成本低,工作节能环保,而简单的机械结构更容易进行小口径井底滞留物的打捞。
[0014]
2、本产品较为简单的结构使得安装及使用更加方便,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对各种井底滞留物进行夹持,不受滞留物材料的限制,并且能够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工作,如污水,缺氧,有毒有害气体井内的打捞。
[0015]
3、本产品套筒可进行更换,使得井底滞留物既能够进入套筒,又能被抓手有效捕获,套筒采用开口下端较上端大的喇叭状,使得在井底在未知情况下扩大捕捉范围,并能够将井底滞留物导入套筒,从而提高捕捉效率。
附图说明
[0016]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抓手打开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抓手打开实施套取示意图。
[0018]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抓手闭合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抓手闭合实施抓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夹紧式井下钻头打捞工具,包括套筒1、抓手2、连接杆3、吊臂4,所述套筒1圆周方向有多个均匀分布且贯通筒壁的抓手孔5,所述抓手2呈近似“7”字型,抓手2的腰部铰接在抓手孔5内,使得抓手2抓端可以转动至套筒1内,抓手2的连接端在套筒1外,抓手2处于套筒1外侧的连接端与连接杆3下端铰接,所述连接杆3上端与吊臂4铰接。
[0022]
所述抓手2数量为三个,与连接杆3、抓手孔5数量相等,连接杆3一端与抓手2连接,另一端连接吊臂的套筒1,每个连接杆3对应连接一个抓手2,当起提吊臂4时,抓手2闭合,放下时,抓手2分开,当抓手2抓有井底滞留物时,抓手2对井底滞留物的抓力为井底滞留物和产品部分结构自重通过杠杆原理压紧井底滞留物而产生,井底滞留物重量越大,抓力越大。
[0023]
三个抓手2中的任意一个可更换为连杆,连杆分别与套筒1和连接杆3铰接,连杆与套筒1的铰接端不伸入套筒1内部,不占用套筒1内部空间,使得被打捞物与套筒1内壁为竖向方向线性接触,从而使得井底滞留物在拉起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其晃动而脱钩。
[0024]
抓手2的抓端下侧为弧形面,弧形面有防滑纹,抓手2抓端的长度不大于抓手孔5的高度,井底滞留物进入套筒1时,触动抓手2并可以使抓手2绕铰接点转动,抓手2的抓端进入套筒1壁上的开口内,从而不影响井底滞留物进入套筒1中。
[0025]
抓手2抓端的长度不大于抓手孔5的高度,使得抓手2收起后不占用套筒1内部空间,更有利于捕获井底滞留物。
[0026]
套筒1呈下端直径较上端直径大的喇叭状,下宽上窄的结构使得在井底在未知情况下扩大捕捉范围,并能够使井底滞留物导入套筒1,能够对井底滞留物进行有效捕捉。
[0027]
根据井底滞留物的尺寸大小可以对套筒1进行更换,确保井底滞留物既能够进入套筒1,又能被抓手2有效捕获。
[0028]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