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风动自动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6629发布日期:2021-02-09 17:5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用风动自动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用风动自动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瓦斯钻孔进行封闭。常用的封闭方法为向瓦斯钻孔内注入聚氨酯,进而将瓦斯钻孔堵死。
[0003]
但是,在向瓦斯钻孔中注入聚氨酯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注入两种聚氨酯原料液体,并按照1:1的配比要求,反应后生成的聚氨酯才能达到应有的封堵瓦斯钻孔的效果。
[0004]
现有的注浆泵虽然可以同时注入原材料,但是难以调节原材料注入的比例,导致两种原材料混合后生成的聚氨酯封堵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用风动自动注液装置,可以提升注入的两种液体的比例准确性。
[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用风动自动注液装置,包括密闭的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
[0007]
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内均设置有出液管,两个出液管的溶液出口均连接至注浆管的同一位置处;
[0008]
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内均设置有进风管,两个进风管的进风口均连接至压风总管的同一位置处;
[0009]
进风管用于向密闭的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中通入等压的压风,以使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中的液体同时等量通过出液管排出。
[0010]
进一步地,两个出液管的出液口通过三通与注浆管连接,且两个出液管的出液口分别连接到三通的直通端口。
[0011]
进一步地,两个进风管的进风口通过三通与压风总管连接,且两个进风管的进风口分别连接到三通的直通端口。
[0012]
进一步地,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0013]
进一步地,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上均安装有加液漏斗,加液漏斗用于为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补充液体。
[0014]
进一步地,出液管的进液口位于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的底部。
[0015]
进一步地,进风管的出风口位于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的顶部。
[0016]
进一步地,压风总管上安装有负压表。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从压风总管中引入压风,并通过两个
相同的进风管分别注入到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中,使得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中的原料液体在压力下通过相同的出液管排出,以达到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内的原料液体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内的原料液体出液量相同。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风动自动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1.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2.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3.出液管;4.进风管;5.负压表;6.加液漏斗;7.阀门;8.注浆管;9.压风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1]
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用风动自动注液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密闭的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内均设置有出液管3,两个出液管3的溶液出口均连接至注浆管8的同一位置处;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内均设置有进风管4,两个进风管4的进风口均连接至压风总管9的同一位置处;进风管4用于向密闭的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中通入等压的压风,以使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中的液体同时等量通过出液管3排出。
[0022]
本实用新型通过从压风总管中引入压风,并通过两个相同的进风管分别注入到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中,使得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中的原料液体在压力下通过相同的出液管排出,已达到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内的原料液体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内的原料液体出液量相同。
[002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出液管3设计为长度、直径相等,同理,两个进风管4也设计为长度、直径相等。如此,可以保证,在压风从压风总管9进入到两个进风管4时,分割出来的两股压风压力相同,使得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中的压力变化状态也会相同,进而,在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内部的压力作用下,从两个出液管3排出液体量也是相同的,实现了两种液体的1:1混合。
[0024]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出液管3的出液口通过三通与注浆管8连接,且两个出液管3的出液口分别连接到三通的直通端口。通过这样设置,两个出液管3导出的液体会等量的汇聚在注浆管8的连接处,进行充分混合反应,形成预期的产物。
[0025]
具体的,两个进风管4的进风口通过三通与压风总管9连接,且两个进风管4的进风口分别连接到三通的直通端口。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压风总管9分割出的两股压风均匀分给两个进风管4,进而保证了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内的压力相同。
[0026]
为了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并且,将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总之,就是尽量减少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状态差别,进而降低外界因素对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状态影响。
[0027]
示例性的,当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液体用完时,可以
分别为其补液,通过在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上均安装有加液漏斗6,提升补液效率,并且,在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补液管上加装阀门7,使得补液完毕后的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均为密闭容器。
[0028]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出液管3的进液口位于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底部,以便充分利用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内的原料液体。
[0029]
需要注意的是,进风管4的出风口位于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顶部,且位于原料液体的液面上方,避免原料液顺着进风管4回流,而且,也利于在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内形成压力空间,使气体从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顶部向下压其内部的原料液体,进而原料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出液管3排出。
[0030]
另外,为了有效控制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内的压力,在压风总管9上安装有负压表5,可以检测压风总管9的风压,进而计算出第一聚氨酯原料容器1和第二聚氨酯原料容器2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或过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