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及其巷道修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1857发布日期:2021-01-05 18:0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及其巷道修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修复设备,具体是涉及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及其巷道修复机,属于巷道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用巷道修复机(简称巷修机)可配备破碎锤,实现挖掘、侧掏、破岩、出矸等多种功能,一机即可完成巷道修护全作业。

现有的煤矿用巷道修复机工作臂可以沿车身轴线旋转±90°,可以满足挖掘、侧掏、翻转、破岩、装车、起吊等各项动作要求,实现挖掘毛水沟、卧底、破岩、清理浮煤、清理皮带机底部、平整巷道及小型配件吊装等多种功能。但工作装置前端的铲斗或破碎锤头只能随同主臂同步旋转,旋转±90°,迫使铲斗无法实现360°全方位挖掘,不方便全方位的巷道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及其巷道修复机,相对于传统类型设备相比,工作装置前端的铲斗或破碎锤头可以360°旋转,更加方便巷道修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包括:回转机构、升降机构、主臂、主臂油缸、斗杆、斗杆固定座、斗杆油缸、铲斗、铲斗油缸;主臂的一端分别与回转机构、斗杆固定座的一端枢转连接,主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回转机构、主臂的另一端枢转连接,斗杆固定座的一端与斗杆油缸的一端铰连接,斗杆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在主臂上;斗杆固定座另一端转动设有斗杆,斗杆上设有铲斗油缸,所述铲斗油缸一端固定连接在斗杆上,铲斗油缸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与铲斗铰连接;与铲斗铰连的第二连杆上还铰连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铲斗油缸铰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斗杆铰连接;回转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臂、主臂油缸、斗杆、斗杆固定座、斗杆油缸、铲斗、铲斗油缸组成整体结构借助于升降机构做竖直运动;主臂、主臂油缸、斗杆、斗杆固定座、斗杆油缸、铲斗、铲斗油缸组成整体结构借助于回转机构做旋转运动;铲斗、铲斗油缸、斗杆、连同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作为整体结构在斗杆油缸的作用下相对于斗杆固定座做旋转运动,实现铲斗的360度全方位旋转;

进一步的,斗杆相对于斗杆固定座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铲斗的360度全方位旋转,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斗杆固定座内,转动机构通过支承与斗杆连接,斗杆通过驱动结构作用相对于斗杆固定座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斗杆对于斗杆固定座旋转的驱动结构包括电机驱动形式或螺旋摆动液压缸驱动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旋摆动杆,螺旋摆动杆设置于斗杆固定座内并且一端延伸于斗杆固定座,螺旋摆动杆另一端设有主轴,斗杆油缸连通于螺旋摆动杆内为其提供液压;靠近于斗杆固定座顶端方向的主轴上设有第一轴承,轴承外套圈固定连接于斗杆固定座内壁,使螺旋摆动杆通过轴承在斗杆固定座内旋转;主轴的输出端与斗杆衔接位置通过第二轴承连接,轴承的外套圈固定连接斗杆上,使轴承连同斗杆相对于斗杆固定座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轴上第一轴承的一端还设有斗杆固定螺母,用于对第一轴承的防护;

所述的斗杆油缸既能驱动斗杆固定座及斗杆连同斗杆连接的铲斗作为整体上下摆动,同时又能为螺旋摆动杆提供液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转机构包括:旋转油缸、回转支承、连接盘,旋转油缸一端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回转支承,回转支承通过连接盘连接有主臂座,主臂座与主臂一端、主臂油缸的一端枢转连接;与旋转油缸固定连接的连接盘、回转支承、主臂座组成整体结构通过旋转油缸做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机架、升降油缸、升降架;升降油缸的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架枢转链接;升降架的一端与机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回转机构固定连接;升降架通过升降油缸的伸缩沿着机架做竖直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铲斗与斗杆连接部位通过销轴方式实现拆卸,铲斗可替换成破碎锤;

采用上述结构,回转机构包括垂直方向安装的旋转油缸和回转支承,在旋转油缸和回转支承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带动主臂、斗杆及铲斗旋转;扩大工作范围;通过升降机构中升降油缸的伸缩可以带动回转机构、主臂、斗杆及铲斗上下伸缩,进一步增大作业范围;斗杆相对于斗杆固定座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铲斗的360度全方位旋转,更加方便巷道修复。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上述工作机构的巷道修复机,包括:机架、行走部、电控箱支承架、驾驶室、操作系统支承架;电控箱支承架、操作系统支承架联在机架上;行走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下方,电控箱设置在机架的尾端,电控箱前端为驾驶室,操作系统支承架设置在驾驶室内;用螺栓将行走部与机架连在一起;

所述的行走部包括:履带架、引导轮、驱动轮、履带板、涨紧装置、减速器、行走马达;两个引导轮设置在履带架的前端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两个驱动轮设置在履带架的后端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两副履带板分别绕在两侧的引导轮和驱动轮之间,两个涨紧装置设置履带架左右两侧位于引导轮的后面,且每个涨紧装置的输出轴与相近的引导轮的转轴相连接,在每个驱动轮的内腔中设置一个减速器,每个减速器的的外壳与相应的驱动轮相连接以通过减速器的外壳的转动带动驱动轮转动,每个减速器上设置一个行走液压马达,行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相应的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连接为减速器提供转动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履带板采用三齿式,其刚性韧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履带架下端与履带板之间等距离均匀设有若干支重轮,履带架上端与履带板之间设有托链轮;

所述的支重轮采用浮动密封,运行平稳可靠、保养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涨紧装置由引导轮、涨紧弹簧及涨紧油缸组成。

涨紧装置主要用于保持履带有一定的涨紧度及在工作和行驶过程起缓冲作用。采用黄油调整履带松紧极为方便可靠。调整涨紧度时使用高压黄油枪将黄油注入涨紧油缸,或拧下油缸单向阀前的油嘴排泄黄油来实现。由于涨紧油缸在涨紧弹簧作用下处于受压状态,顶开单向阀能开始排泄黄油即可。合理的涨紧度在驱动轮与引导轮之间测量,合理的下挠度不大于15~20mm,左右履带的调整应保持一致。

所述的引导轮起转向、支承、履带涨紧三大作用。

所述的减速器采用内藏式行走减速机。

上述的行走部能承受较大的机重,爬坡能力强,接地比压小,行走平稳,能适应陡坡行驶和急转弯;行走部有两条履带,分别由两套驱动装置单独驱动,实现整机的前进、后退与转弯,同时也可使整机作原地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动力部分,防爆电机通过连接盘及联轴器带动主泵和辅泵,把电能转化为液压能,给全车的液压系统供压力油,使油缸和马达工作。电气系统主要由防爆电机、qjz1-80/1140(660)系列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可逆真空电磁起动器、led机车灯、液压马达驱动风冷却器用0.55kw防爆电机及与其配套使用的甲烷传感器、防爆电铃等组成。电控箱内包括电动机,电动机连接齿轮泵,电控箱内设有真空电磁启动器,真空电磁启动器由安装于机身底座上的长方形隔爆外壳组成,上方为接线腔,下腔为主腔,各为独立的隔爆部分。

真空电磁启动器的控制方式:有近控和远控两种控制方式,近控在起动器门上进行操作,远控在隔爆按钮上进行操作。

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箱、电动机、双联齿轮泵、油路溢流阀、油路调压阀、液压马达、液压油散热器、多路换向阀、双向平衡阀、铲斗油缸、主臂油缸、左行走装置、右行走装置、斗杆翻转油缸、破碎锤油缸、主臂翻转油缸、推土铲油缸、斗杆油缸、2个臂旋转油缸、压力表;油箱中由一条油路引出分支油路,分支油路上设有双联齿轮泵,双联齿轮泵上连接电动机;一条分支油路上通过并联方式依次分别连接有多路换向阀,各多路换向阀的油口依次连接有铲斗油缸、主臂油缸、右行走装置、斗杆翻转油缸、破碎锤油缸、主臂翻转油缸、推土铲油缸、左行走装置、斗杆油缸、臂旋转油缸;另一条分支油路连接溢流阀、调压阀及液压马达并连接在液压回路上,液压回路上设置液压油散热器;在油箱内部的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上还分别设有过滤器;

双联齿轮泵中主泵提供铲斗油缸、主臂油缸、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斗杆油缸、回转驱动、旋转摆动油缸、液压锤(备用)压力油,一联齿轮泵提供上车回转马达及推土铲油缸压力油。

以上各回路均为液控回路;铲斗油缸和主臂油缸共用一个左手柄控制两个三位四通阀操作;斗杆油缸和主臂摆动(±40°)装置共用一个右手柄控制两个三位四通阀操作;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各由一个手柄控制三位四通阀控制操作;主臂左右旋转(±90°)装置由一个手柄控制三位四通阀操作;斗杆左右旋转摆动(±180°)油缸用一个手柄控制三维四通阀阀操作;液压破碎锤工作和停止用一个手柄控制三维四通阀阀操作;推土铲油缸用一个手柄控制操作;另一联齿轮泵在直接控制风冷散热器马达工作。

行走马达采用停车制动工作机制,即当行走操纵阀杆向后拉时,马达入口高压油被切断,平衡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到中位,切断解除制动油路,从而使制动柱塞压下制动片和摩擦片制动行走马达。

本系统可在主泵测压接口处测量各回路压力。本系统使用的液压油,为l-hm46抗磨液压油(或l-hm68),在工作环境温度低于-15℃时使用l-hv46低凝抗磨液压油(或l-hv68);如果井下空气温度过高,可采用l-hm100低凝抗磨液压油。

所述的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可逆真空电磁启动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电气原理图)

所述的启动器的动作性能:

额定工作电压:

额定工作电流:80a。

接通与通断能力

所述的操作系统中,各操作手柄及按钮的功能及操作方向分别说明如下(方向基准为机器行走马达位于后部,操作者面向机器前进方向):左操纵杆:操纵杆向前推,斗杆油缸伸出,斗杆收回;操纵杆向后拉,斗杆油缸缩回,斗杆张开;操纵杆向左拉,右侧油缸伸出,左侧油缸收回,副臂在水平面向左摆动≥40°;操纵杆向右拉,左侧油缸伸出,右侧油缸收回,副臂在水平面向右摆动≥40°。

右操纵杆:操纵杆向前推,主臂油缸伸出,主臂升起;操纵杆向后拉,主臂油缸收回,主臂下降;操纵杆向左拉,铲斗油缸伸出,铲斗收回;操纵杆向右拉,铲斗油缸收回,铲斗伸出。

行走操纵杆:两个操纵杆同时向前推时,机器向前行走;两个操纵杆同时向后拉时,机器向后行走;仅推右边操纵杆时,机器向左转;仅推左边操纵杆时,机器向右转;在向后拉一个操纵杆的同时向前推另一个操纵杆,则机器原地旋转。

主臂翻转操纵杆:操纵杆向前推,主臂向左转最大至90°;操纵杆向后拉,主臂向右转最大至90°。

斗杆翻转操纵杆:操纵杆向前推,斗杆向左翻转最大至180°;操纵杆向后拉,斗杆向右翻转最大至180°。

推土铲操纵杆:操纵杆向前推,推土铲下降与物料接触;操纵杆向后拉,推土铲抬升与物料分离。

破碎锤操纵杆:操纵杆向前推,破碎锤开始工作;操纵杆向后拉,破碎锤停止工作。

起动器远控按钮:该按钮位于司机坐椅右前侧,绿色为启动,红色为停止。电铃按钮:位于司机坐椅左前侧,颜色为红色。起动器启动按钮:该按钮位于司机坐椅右侧,绿色为启动,红色为停止。急停按钮在机器后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修复机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节约能源、噪声低、效率高,实现巷道修复机械化作业,可大大提高巷修作业速度。煤矿用巷道修复机工作臂可以沿车身轴线旋转±90°,可以满足挖掘、侧掏、翻转、破岩、装车、起吊等各项动作要求,实现挖掘毛水沟、卧底、破岩、清理浮煤、清理皮带机底部、平整巷道及小型配件吊装等多种功能。可配备破碎锤、可以实现挖掘、侧掏、破岩、出矸等多种功能,一机即可完成巷道修护全作业。本机动力单一化,能耗低,整机功率仅30千瓦,全部动力集中组成动力模块,分别用于一联主泵、一联辅泵。液压系统先进,采用中高压系统。主要动作采用先导阀控制,操作轻松简便,工作平稳无冲击。与传统的人工清底相比,使用该机在大大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与传统的柴油机动力小型挖掘机相比,由于采用电动液压系统,因而具有噪声低、无尾气污染等特点,更适用于井下巷道修复。整机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入井时工作装置可回收到最小尺寸,便于整体入井及升井。当回转时尾部与两帮不会碰撞,因此更加适用于井下狭小空间作业。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工作装置前端的铲斗或破碎锤头可以360°旋转,更加方便巷道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斗杆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巷道修复机总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发明巷道修复机行走部结构图。

图7为图6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巷道修复机液压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巷道修复机电气原理图。

图10为图9的第一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的第二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的第三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9的第四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9的第五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巷道修复机操作系统手柄操作指示牌示意图。

图中,1、主臂、2、主臂油缸、3、斗杆、4、斗杆固定座、5、斗杆油缸、6、铲斗、7、铲斗油缸、8、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9、回转支承、10、主臂座、11、推土铲、12、电控箱、13、行走部、13.1、履带架、13.2、引导轮、13.3、驱动轮、13.4、履带板、13.5、涨紧装置、13.6、减速器、13.7、行走马达、13.8、支重轮、13.9、托链轮、14、电动机、15、齿轮泵,16、真空电磁启动器、17、油箱、18、双联齿轮泵、19、油路溢流阀、20、油路调压阀、21、液压马达、22、液压油散热器、23、多路换向阀、24、双向平衡阀、25、左行走装置、26、右行走装置、27、推土铲油缸、28、臂旋转油缸、29、压力表、30、过滤器、40、远控、41、近控、33、控制按钮、34、急停按钮、35、预警电铃、36、照明灯、37、照明信号灯、38、螺旋摆动杆、38.1、主轴、39、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43、斗杆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适用于型号wpz-30/600l煤矿用巷道修复机,包括:回转机构、升降机构、主臂1、主臂油缸2、斗杆3、斗杆固定座4、斗杆油缸5、铲斗6、铲斗油缸7;主臂1的一端分别与回转机构、斗杆固定座4的一端枢转连接,主臂油缸2的两端分别与回转机构、主臂1的另一端枢转连接,斗杆固定座4的一端与斗杆油缸5的一端铰连接,斗杆油缸5的另一端连接在主臂1上;斗杆固定座4另一端转动设有斗杆3,斗杆3上设有铲斗油缸7,所述铲斗油缸7一端固定连接在斗杆3上,铲斗油缸7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8.1与铲斗6铰连接;与铲斗6铰连的第二连杆8.1上还铰连有第一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8一端与铲斗油缸7铰连接,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与斗杆3铰连接;回转机构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臂1、主臂油缸2、斗杆3、斗杆固定座4、斗杆油缸5、铲斗6、铲斗油缸7组成整体结构借助于升降机构做竖直运动;主臂1、主臂油缸2、斗杆3、斗杆固定座4、斗杆油缸5、铲斗6、铲斗油缸7组成整体结构借助于回转机构做旋转运动;铲斗6、铲斗油缸7、斗杆3、连同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8.1作为整体结构在斗杆油缸5的作用下相对于斗杆固定座4做旋转运动,实现铲斗6的360度全方位旋转;

进一步的,斗杆3相对于斗杆固定座4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铲斗6的360度全方位旋转,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斗杆固定座4内,转动机构通过支承与斗杆3连接,斗杆3通过驱动结构作用相对于斗杆固定座4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旋摆动杆38,螺旋摆动杆38设置于斗杆固定座4内并且一端延伸于斗杆固定座4,螺旋摆动杆38另一端设有主轴38.1,斗杆油缸5连通于螺旋摆动杆38内为其提供液压;靠近于斗杆固定座4顶端方向的主轴38.1上设有第一轴承39,轴承外套圈固定连接于斗杆固定座4内壁,使螺旋摆动杆38通过轴承在斗杆固定座4内旋转;主轴38.1的输出端与斗杆3衔接位置通过第二轴承42连接,轴承的外套圈固定连接斗杆3上,使轴承连同斗杆3相对于斗杆固定座4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轴38.1上第一轴承39的一端还设有斗杆固定螺母43,用于对第一轴承39的防护;

所述的斗杆油缸5既能驱动斗杆固定座4及斗杆3连同斗杆连接的铲斗6作为整体上下摆动,同时又能为螺旋摆动杆38提供液压力;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转机构包括:旋转油缸、回转支承9、连接盘,旋转油缸一端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回转支承9,回转支承9通过连接盘连接有主臂座10,主臂座10与主臂1一端、主臂油缸2的一端枢转连接;与旋转油缸固定连接的连接盘、回转支承9、主臂座10组成整体结构通过旋转油缸做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铲斗6与斗杆3连接部位通过销轴方式实现拆卸,铲斗6可替换成破碎锤;

采用上述结构,回转机构包括垂直方向安装的旋转油缸和回转支承9,在旋转油缸和回转支承9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带动主臂1、斗杆3及铲斗6旋转;扩大工作范围;通过升降机构中升降油缸的伸缩可以带动回转机构、主臂1、斗杆3及铲斗6上下伸缩,进一步增大作业范围;斗杆3相对于斗杆固定座4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铲斗6的360度全方位旋转,更加方便巷道修复。

如图3-15所示,采用上述工作机构的巷道修复机,型号wpz-30/600l,包括:机架、行走部13、电控箱支承架、驾驶室、操作系统支承架;电控箱支承架、操作系统支承架联在机架上;行走部13设置在机架的下方,电控箱12设置在机架的尾端,电控箱12前端为驾驶室,操作系统支承架设置在驾驶室内;用螺栓将行走部13与机架连在一起;

所述的行走部包括:履带架13.1、引导轮13.2、驱动轮13.3、履带板13.4、涨紧装置13.5、减速器13.6、行走马达13.7;两个引导轮13.2设置在履带架13.1的前端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两个驱动轮13.3设置在履带架13.1的后端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两副履带板13.4分别绕在两侧的引导轮13.2和驱动轮13.3之间,两个涨紧装置13.5设置履带架13.1左右两侧位于引导轮13.2的后面,且每个涨紧装置13.5的输出轴与相近的引导轮13.2的转轴相连接,在每个驱动轮13.3的内腔中设置一个减速器13.6,每个减速器13.6的外壳与相应的驱动轮13.3相连接以通过减速器13.6的外壳的转动带动驱动轮13.3转动,每个减速器13.6上设置一个行走液压马达13.7,行走液压马达13.7的输出轴与相应的减速器13.6的输出轴相连接为减速器13.6提供转动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履带板13.4采用三齿式,其刚性韧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履带架13.1下端与履带板13.4之间等距离均匀设有若干支重轮13.8,履带架13.1上端与履带板13.4之间设有托链轮13.9;

所述的支重轮13.8采用浮动密封,运行平稳可靠、保养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涨紧装置13.5由引导轮13.2、涨紧弹簧13.5及涨紧油缸组成。

所述的减速器13.6采用内藏式行走减速机。

动力部分,防爆电机通过连接盘及联轴器带动主泵和辅泵,把电能转化为液压能,给全车的液压系统供压力油,使油缸和马达工作。电气系统主要由防爆电机、qjz1-80/1140(660)系列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可逆真空电磁起动器、led机车灯、液压马达驱动风冷却器用0.55kw防爆电机及与其配套使用的甲烷传感器、防爆电铃等组成。电控箱12内包括电动机14,电动机14连接齿轮泵15,电控箱12内设有真空电磁启动器16,真空电磁启动器16由安装于机身底座上的长方形隔爆外壳组成,上方为接线腔,下腔为主腔,各为独立的隔爆部分。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7、电动机14、双联齿轮泵18、油路溢流阀19、油路调压阀20、液压马达21、液压油散热器22、多路换向阀23、双向平衡阀24、铲斗油缸7、主臂油缸2、左行走装置25、右行走装置25、斗杆翻转油缸、破碎锤油缸、主臂翻转油缸、推土铲油缸27、斗杆油缸5、2个臂旋转油缸28、压力表29;油箱17中由一条油路引出分支油路,分支油路上设有双联齿轮泵18,双联齿轮泵18上连接电动机14;一条分支油路上通过并联方式依次分别连接有多路换向阀23,各多路换向阀23的油口依次连接有铲斗油缸7、主臂油缸2、右行走装置26、斗杆翻转油缸、破碎锤油缸、主臂翻转油缸、推土铲油缸27、左行走装置25、斗杆油缸5、臂旋转油缸28;另一条分支油路连接溢流阀19、调压阀20及液压马达21并连接在液压回路上,液压回路上设置液压油散热器22;在油箱17内部的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上还分别设有过滤器30;

双联齿轮泵中主泵提供铲斗油缸7、主臂油缸2、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斗杆油缸5、回转驱动、旋转摆动油缸、液压锤(备用)压力油,一联齿轮泵提供上车回转马达及推土铲油缸27压力油。

以上各回路均为液控回路;铲斗油缸7和主臂油缸2共用一个左手柄控制两个三位四通阀操作;斗杆油缸5和主臂摆动(±40°)装置共用一个右手柄控制两个三位四通阀操作;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各由一个手柄控制三位四通阀控制操作;主臂左右旋转(±90°)装置由一个手柄控制三位四通阀操作;斗杆左右旋转摆动(±180°)油缸用一个手柄控制三维四通阀阀操作;液压破碎锤工作和停止用一个手柄控制三维四通阀阀操作;推土铲油缸用一个手柄控制操作;另一联齿轮泵在直接控制风冷散热器马达工作。

行走马达采用停车制动工作机制,即当行走操纵阀杆向后拉时,马达入口高压油被切断,平衡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到中位,切断解除制动油路,从而使制动柱塞压下制动片和摩擦片制动行走马达。

本系统可在主泵测压接口处测量各回路压力。本系统使用的液压油,为l-hm46抗磨液压油(或l-hm68),在工作环境温度低于-15℃时使用l-hv46低凝抗磨液压油(或l-hv68);如果井下空气温度过高,可采用l-hm100低凝抗磨液压油。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改进的巷道修复用工作机构适用于型号为wpz-22/400l煤矿用巷道修复机。

上述两实施例的巷道修复机使用环境条件:

适用于断面为2.0×2.0米以上的中小型巷道。所装载的矿岩普氏硬度系数:f≤12,松散密度不大于1.8t/m3,矿岩块度最大不超过500mm。使用地点海拔高度≤1000m。在海拔高度>1000m的高原环境下使用时,应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进行特殊设计;巷道环境温度为-5℃~+40℃,最大相对湿度≤90%(温度为25℃时);电压极限偏差为±5%,交流频率极限偏差为±1%;巷道坡度不大于25%;工作面积水高度低于轨面;巷修机工作时周围的煤尘、甲烷爆炸性气体含量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规定的安全含量。

上述两种型号的煤矿用巷道修复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