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7838发布日期:2021-05-04 09:5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铺设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厚煤层分层开采采用的人工假顶通常采用传统的金属网、普通塑料网等人工制作假顶。

金属网:厚煤层分层开采使用传统的金属网做人工假顶,单片网面积小、重量大、连网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人工运输金属网不便、准备工作时间长,金属网易锈蚀、强度衰减快、使用寿命短,网片与网片搭接处强度低、易撕裂,

普通塑料网:产品强度低、抗剪切强度差、抗疲劳度差、片与片之间连接强度低、人工运输、人工铺网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当前行业虽然也有高强聚酯纤维网分层开采铺设工艺,但是没有专用的支架和专用装置,没有设置畅通的人行通道,人员进入支架后部非常困难。只使用原有的放顶煤支架,后部空间狭小,移架时后部空间容易出现涌煤、涌矸现象,堵塞后部空间,造成运网前需人工清理煤矸,清理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无法实现铺设底网的目的,

因使用非专用铺设底网的液压支架,后部空间狭小、无畅通的通道,无法实现大面积牵引、运送聚酯纤维网,即使能够勉强牵引、运送聚酯纤维网,纤维网因沿底板牵引拖网,摩擦造成网片严重损坏,大大降低了网片强度。

因使用非专用铺设底网的液压支架,液压支架移架时,聚酯纤维网随至支架前移,因展网绳与支架展网滑轮是平行穿连方式,展网绳阻碍聚酯纤维备用网运网,无法实现预置备用网,该工艺因无空间安放备用网,运网时必须停产,必须人工穿展网绳、人工连网严重影响产量,无法实现高效采煤,

在煤矿采煤过程中,当煤层很厚时,将煤层分成若干层,一般是2层或3层,分别开采,这种回采工艺就叫做“分层开采”,在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分层开采回采率在95%左右,因此分层开采更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回收,回采时需要在工作面内的底板铺设底网,作为下分层开采的顶板;铺设底网后,开采下一分层时,可以将上分层的冒落矸石托住,有利于下分层开采时的顶板管理,铺设底网就是为了形成稳定的顶板结构,一般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下分层施工,另外更有利于顶板的胶结稳定,这样就要求所铺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久性等特性,因此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中,还都是人工进行铺设,影响了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效率。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因此提高了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包含有设置在工作面上的液压支架、设置在液压支架上并且用于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展开的开卷装置。

由于设计了液压支架和开卷装置,通过开卷装置,实现了聚酯纤维经编网卷随液压支架的运动进行展开铺设,不再都是人工进行铺设,因此提高了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与采煤装置进行联动展开铺设的方式把液压支架和开卷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开卷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辊架和外托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开卷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座、右水平辊和左水平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开卷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板、拨动臂和转动筒。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内托辊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托辊架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左竖向辊、右竖向辊、摆动臂和伸缩缸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动力伸缩缸的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液压支架上设置有托辊架,在托辊架上分别设置有外托辊和内托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辊架设置为p字形块状体并且托辊架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液压支架的底座的后端端面部联接,在托辊架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凸起部并且在托辊架的凸起部设置有外托辊,在托辊架的内侧面的平台部设置有内托辊并且托辊架分别设置为与外托辊和内托辊转动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托辊和内托辊分别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并且外托辊的端头和内托辊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托辊架转动式联接,内托辊的中心线设置为与液压支架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并且外托辊的中心线设置为与液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托辊设置为分体式转动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聚酯纤维经编网设置为包含有片网、缝纫线、第一连网绳、第二连网绳、第一加固绳和第二加固绳并且在相邻的两个片网的搭接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网绳和第二连网绳,第一连网绳和第二连网绳分别设置为与相邻的两个片网的搭接部的网孔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连网绳和第二连网绳设置为呈菱形分布,由第一连网绳和第二连网绳连接的片网的整体网片设置为呈卷状体分布并且在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和末尾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固绳和第二加固绳,第一加固绳和第二加固绳分别设置为与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和末尾端包裹式联接并且在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和末尾端的包裹部分别设置有缝纫线,设置在工作面内的底板上的相邻两个整体网片的第一加固绳和第二加固绳设置为通过线绳捆绑式联接,片网设置为聚酯纤维经编网或聚酯纤维编织网。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液压支架与托辊架和外托辊设置为按照单滚动点展开的方式分布并且液压支架与托辊架和内托辊设置为按照单滚动点传输的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液压支架上设置有支座,在支座上分别设置有左竖向辊、右水平辊和摆动臂并且在摆动臂上设置有右竖向辊和左水平辊,在摆动臂和支座之间设置有伸缩缸。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支座的座部的上端端面的右侧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部和第三连接耳部并且在座部的上端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部,座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液压支架的底座的后端端面部联接并且第一连接耳部设置为与右水平辊转动式联接,第二连接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臂联接并且第三连接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联接,座部的上端端面的左侧部设置为与左竖向辊联接,座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一连接耳部、第二连接耳部和第三连接耳部分别设置为双耳连接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左竖向辊和右竖向辊设置为包含有转动轴和转动筒并且转动筒设置为与转动轴转动式联接,左竖向辊的转动轴设置为与支座联接并且右竖向辊的转动轴设置为与摆动臂联接,左竖向辊的转动筒与右竖向辊的转动筒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右水平辊设置为与支座转动式联接,左水平辊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左水平辊和第二左水平辊并且第一左水平辊和第二左水平辊分别设置为与摆动臂转动式联接,右水平辊、第一左水平辊和第二左水平辊分别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并且右水平辊、第一左水平辊和第二左水平辊设置为呈品字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摆动臂设置为包含有横部、第一竖部和第二竖部并且横部的左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部和第二竖部联接,横部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座联接并且横部的右端头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右竖向辊联接,横部的右端头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联接并且第一竖部和第二竖部分别设置为与左水平辊转动式联接,横部、第一竖部和第二竖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杆并且伸缩缸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液压支架的液压装置连通,伸缩缸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座联接并且伸缩缸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臂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液压支架与支座、右水平辊和左水平辊设置为按照双滚动点展开的方式分布并且液压支架与支座、左竖向辊、右竖向辊、摆动臂和伸缩缸设置为按照双滚动点传输的方式分布,横部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部联接,第一竖部设置为与第二左水平辊联接,第二竖部设置为与第一左水平辊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液压支架上分别设置有托板和拨动臂,在拨动臂上设置有转动筒并且在拨动臂与液压支架之间设置有动力伸缩缸。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板设置为p字形块状体并且在托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凸起部,托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液压支架的底座的后端端面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拨动臂设置为z字形架状体并且拨动臂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动力伸缩缸联接,拨动臂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液压支架的掩护板联接并且拨动臂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固定轴与转动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动筒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转动筒设置为通过固定轴与拨动臂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动力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杆并且动力伸缩缸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液压支架的液压装置连通,动力伸缩缸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液压支架的掩护板联接并且动力伸缩缸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拨动臂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液压支架与托板、拨动臂、动力伸缩缸和转动筒设置为按照拨动展开的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在专用设计的铺设底网的液压支架后部安装自动展网装置,将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假顶制作成圆柱状后折叠打包运至工作面,再通过该装置实现高效自动铺设底网,设计的分层开采铺底网的液压支架,加大液压支架后部空间,液压支架后部空间高1.75米、宽2.8米,有效作业空间4.9平方米,支架后部设计有掩护梁防止涌矸、漏矸的侧护板,移架时有效阻止了涌矸、漏矸,即使有少量涌矸、漏矸,但是支架后部设计空间大仍然保证了支架后部有效作业空间,在每组液压支架后部设计安装地滑轮,牵引运网时在地滑轮上运行,设计地滑轮是为了防止沿底板拖行运网时对网造成摩擦损坏,保证了聚酯纤维网的完好性,地滑轮长度为2600mm,直径为200mm,地滑轮的空间能够容纳并始终保持二至三组备用聚酯纤维网,在每组支架地滑轮的端头设计安装展网拖滚,展网拖滚沿工作面煤壁方向设计安装,每根拖滚长度为1500mm,直径为200mm,展网拖滚中心距离地滑轮中心最高高度500mm,展网拖滚、地滑轮随液压支架整体前移时,将聚酯纤维网展开,第一片聚酯纤维网使用展网完毕剩余最后3米时,人工将剩余的3米聚酯纤维网展开与另一片备用网进行连接,采用该工艺可连续生产、无须停产,进行运网和连网,聚酯纤维网生产设备的产品尺寸宽5.3米,长度可达300米以上,强度可达1000kn以上,连网时将定宽定长生产的聚酯纤维网展铺,用12mm的聚酯纤维绳将两片网沿长度方向,采用菱形连接方式牢固连接。聚酯纤维网连接根据现场需要的尺寸,整片网的连接长度可达300米以上,宽度可达50米以上,每片网的面积可达15000平方米以上,聚酯纤维网连接完毕后,沿长度卷曲成圆柱状,根据井口和巷道的运输条件,将聚酯纤维网折叠成需要的规格尺寸,用专用的运输设备将包装好的纤维网运输到井下施工地点,初采第一片聚酯纤维网,用绳套套住网的端头,开动运输绞车,沿液压支架后部地滑轮牵引到指定地点,将聚酯纤维网展开部分搭在展网拖滚上,并将网边固定到底板上,展网拖滚、地滑轮随液压支架整体前移时,将聚酯纤维网展开。第一片聚酯纤维网使用展网完毕剩余最后3米时,人工将剩余的3米聚酯纤维网展开与另一片备用网进行连接,采用该工艺可连续生产、无须停产,进行运网和连网。

在本技术方案中,与采掘装置进行联动展开铺设的液压支架和开卷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座1、左竖向辊3、右竖向辊4、右水平辊5、左水平辊6、摆动臂7和伸缩缸8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聚酯纤维经编网的示意图,

支座-1、液压支架-2、左竖向辊-3、右竖向辊-4、右水平辊-5、左水平辊-6、摆动臂-7、伸缩缸-8、托辊架-21、外托辊-22、内托辊-23、座部-11、第一连接耳部-12、第二连接耳部-13、第三连接耳部-14、第一左水平辊-61、第二左水平辊-62、横部-71、第一竖部-72、第二竖部-73、片网-81、缝纫线-82、第一连网绳-83、第二连网绳-84、第一加固绳-85、第二加固绳-86、托板-90、拨动臂-91、动力伸缩缸-92、转动筒-9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煤矿分层开采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液压支架2、托辊架21、外托辊22和内托辊23并且在液压支架2上设置有托辊架21,在托辊架21上分别设置有外托辊22和内托辊23。

在本实施例中,托辊架21设置为p字形块状体并且托辊架2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液压支架2的底座的后端端面部联接,在托辊架2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凸起部并且在托辊架21的凸起部设置有外托辊22,在托辊架21的内侧面的平台部设置有内托辊23并且托辊架21分别设置为与外托辊22和内托辊23转动式联接。

通过托辊架21,形成了对液压支架2、外托辊22和内托辊23的支撑连接点,由托辊架21,实现了与液压支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外托辊22的连接,实现了与内托辊2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外托辊22和内托辊23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外托辊22和内托辊23分别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并且外托辊22的端头和内托辊2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托辊架21转动式联接,内托辊23的中心线设置为与液压支架2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并且外托辊22的中心线设置为与液压支架2的竖向中心线延伸分布。

通过外托辊22,形成了对托辊架21的支撑连接点,由外托辊22,实现了与托辊架2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放卷处理,通过内托辊23,形成了对托辊架21的支撑连接点,由内托辊23,实现了与托辊架2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输送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内托辊23设置为分体式转动辊。

由内托辊23,实现了对多卷聚酯纤维经编网卷的分布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聚酯纤维经编网设置为包含有片网81、缝纫线82、第一连网绳83、第二连网绳84、第一加固绳85和第二加固绳86并且在相邻的两个片网81的搭接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网绳83和第二连网绳84,第一连网绳83和第二连网绳84分别设置为与相邻的两个片网81的搭接部的网孔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连网绳83和第二连网绳84设置为呈菱形分布,由第一连网绳83和第二连网绳84连接的片网81的整体网片设置为呈卷状体分布并且在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和末尾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固绳85和第二加固绳86,第一加固绳85和第二加固绳86分别设置为与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和末尾端包裹式联接并且在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和末尾端的包裹部分别设置有缝纫线82,设置在工作面内的底板上的相邻两个整体网片的第一加固绳85和第二加固绳86设置为通过线绳捆绑式联接,片网81设置为聚酯纤维经编网或聚酯纤维编织网。

由片网81,实现了对工作面内的底板进行铺设,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顶网。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支架2与托辊架21和外托辊22设置为按照单滚动点展开的方式分布并且液压支架2与托辊架21和内托辊23设置为按照单滚动点传输的方式分布。

用绳套将整体网片卷的端头捆绑系牢,连接上牵引钢丝绳,开动绞车将网卷牵引到指定地点,将整体网片卷放置在工作面中的液压支架2的内拖辊23上,把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通过外拖辊22放到工作面上,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用锚杆固定在工作面底板上,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液压支架2向前移动,整体网片卷在外拖辊22作用下,整体网片卷铺设在工作面底板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支座1、液压支架2、左竖向辊3、右竖向辊4、右水平辊5、左水平辊6、摆动臂7和伸缩缸8并且在液压支架2上设置有支座1,在支座1上分别设置有左竖向辊3、右水平辊5和摆动臂7并且在摆动臂7上设置有右竖向辊4和左水平辊6,在摆动臂7和支座1之间设置有伸缩缸8。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座1的座部11的上端端面的右侧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部12和第三连接耳部14并且在座部11的上端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部13,座部1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液压支架2的底座的后端端面部联接并且第一连接耳部12设置为与右水平辊5转动式联接,第二连接耳部1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臂7联接并且第三连接耳部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8联接,座部11的上端端面的左侧部设置为与左竖向辊3联接,座部11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一连接耳部12、第二连接耳部13和第三连接耳部14分别设置为双耳连接座。

通过支座1,形成了对液压支架2、左竖向辊3、右水平辊5、摆动臂7和伸缩缸8的支撑连接点,由座部11,实现了与液压支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左竖向辊3的连接,由第一连接耳部12,实现了与右水平辊5的连接,由第二连接耳部13,实现了与摆动臂7的连接,由第三连接耳部14,实现了与伸缩缸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其它部件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左竖向辊3和右竖向辊4设置为包含有转动轴和转动筒并且转动筒设置为与转动轴转动式联接,左竖向辊3的转动轴设置为与支座1联接并且右竖向辊4的转动轴设置为与摆动臂7联接,左竖向辊3的转动筒与右竖向辊4的转动筒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

通过左竖向辊3和右竖向辊4,形成了对支座1和摆动臂7的支撑连接点,由左竖向辊3,实现了与支座1的连接,由右竖向辊4,实现了与摆动臂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横向移动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右水平辊5设置为与支座1转动式联接,左水平辊6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左水平辊61和第二左水平辊62并且第一左水平辊61和第二左水平辊62分别设置为与摆动臂7转动式联接,右水平辊5、第一左水平辊61和第二左水平辊62分别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并且右水平辊5、第一左水平辊61和第二左水平辊62设置为呈品字形分布。

通过右水平辊5和左水平辊6,形成了对支座1和摆动臂7的支撑连接点,由右水平辊5,实现了与支座1的连接,由第一左水平辊61和第二左水平辊62,实现了与摆动臂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展开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臂7设置为包含有横部71、第一竖部72和第二竖部73并且横部71的左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部72和第二竖部73联接,横部71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座1联接并且横部71的右端头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右竖向辊4联接,横部71的右端头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缸8联接并且第一竖部72和第二竖部73分别设置为与左水平辊6转动式联接,横部71、第一竖部72和第二竖部73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通过摆动臂7,形成了对支座1、右竖向辊4、左水平辊6和伸缩缸8的支撑连接点,由横部71,实现了与支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右竖向辊4的连接,实现了与伸缩缸8的连接,由第一竖部72和第二竖部73,实现了与左水平辊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右竖向辊4和左水平辊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缸8设置为两节式伸缩杆并且伸缩缸8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液压支架2的液压装置连通,伸缩缸8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座1联接并且伸缩缸8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臂7联接。

通过伸缩缸8,形成了对支座1、液压支架2和摆动臂7的支撑连接点,由伸缩缸8,实现了与支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液压支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摆动臂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带动摆动臂7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支架2与支座1、右水平辊5和左水平辊6设置为按照双滚动点展开的方式分布并且液压支架2与支座1、左竖向辊3、右竖向辊4、摆动臂7和伸缩缸8设置为按照双滚动点传输的方式分布,横部71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部13联接,第一竖部72设置为与第二左水平辊62联接,第二竖部73设置为与第一左水平辊61联接。

用绳套将整体网片卷的端头捆绑系牢,连接上牵引钢丝绳,开动绞车将网卷牵引到指定地点,使伸缩缸8处于伸长状态,把左竖向辊3和右竖向辊4呈v字形分布,把整体网片卷放到左竖向辊3和右竖向辊4中,使伸缩缸8处于收缩状态,第一左水平辊61和第二左水平辊62与整体网片卷接触,把整体网片卷放置在右水平辊5和左水平辊6之间,把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通过右水平辊5放到工作面上,通过锚杆把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固定在工作面底板上,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液压支架2向前移动,整体网片卷在右水平辊5和左水平辊6作用下,铺设在工作面底板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液压支架2、托板90、拨动臂91、动力伸缩缸92和转动筒93并且在液压支架2上分别设置有托板90和拨动臂91,在拨动臂91上设置有转动筒93并且在拨动臂91与液压支架2之间设置有动力伸缩缸92。

在本实施例中,托板90设置为p字形块状体并且在托板90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凸起部,托板90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液压支架2的底座的后端端面部联接。

通过托板90,形成了对液压支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托板90,实现了与液压支架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拨动臂91设置为z字形架状体并且拨动臂91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动力伸缩缸92联接,拨动臂9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液压支架2的掩护板联接并且拨动臂9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固定轴与转动筒93联接。

通过拨动臂91,形成了对液压支架2、动力伸缩缸92和转动筒93的支撑连接点,由拨动臂91,实现了与液压支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动力伸缩缸92的连接,实现了与转动筒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拨动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筒93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转动筒93设置为通过固定轴与拨动臂91联接。

通过转动筒93,形成了对拨动臂91的支撑连接点,由转动筒93,实现了与拨动臂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滚动拨动。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伸缩缸92设置为两节式伸缩杆并且动力伸缩缸92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液压支架2的液压装置连通,动力伸缩缸9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液压支架2的掩护板联接并且动力伸缩缸9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拨动臂91联接。

通过动力伸缩缸92,形成了对液压支架2和拨动臂91的支撑连接点,由动力伸缩缸92,实现了与液压支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拨动臂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带动拨动臂91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支架2与托板90、拨动臂91、动力伸缩缸92和转动筒93设置为按照拨动展开的方式分布。

把用绳套将整体网片卷的端头捆绑系牢,连接上牵引钢丝绳,开动绞车将网卷牵引到指定地点,把整体网片卷放置在工作面中的液压支架2的托板90上,整体网片卷的左侧面部与托板90接触式连接,把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放到工作面上,通过锚杆把整体网片卷的开头端固定在工作面底板上,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液压支架2向前移动,转动筒93作用在整体网片卷的右侧面部,使整体网片卷展开并且铺设在工作面底板上,当液压支架2的掩护板进行摆动调节时,使拨动臂91上的转动筒93与整体网片卷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通过动力伸缩缸92伸长或缩短的调节,保持拨动臂91上的转动筒93与整体网片卷的接触位置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与采煤装置进行联动展开铺设的方式把液压支架2和开卷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开卷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辊架21和外托辊22,

在本实施例中,开卷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座1、右水平辊5和左水平辊6。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开卷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板90、拨动臂91和转动筒9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内托辊23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托辊架21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左竖向辊3、右竖向辊4、摆动臂7和伸缩缸8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支座1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动力伸缩缸92的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支座1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时,由于分层开采的空间狭小,不能实现人工和聚酯纤维经编网卷的铺设装置的安装,通过聚酯纤维经编网卷的铺设装置与液压支架2的一体安装,实现了开采和铺设的联动,提高了层开采的效率,也避免了单独铺设聚酯纤维经编网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液压支架2和开卷装置,通过开卷装置,实现了聚酯纤维经编网卷随液压支架2的运动进行展开铺设,不再都是人工进行铺设,因此提高了聚酯纤维经编网的铺设效率。

2、由于设计了托辊架21和外托辊22,实现了单滚筒作用展开。

3、由于设计了支座1、右水平辊5和左水平辊6,实现了双滚筒作用展开。

4、由于设计了托板90、拨动臂91和转动筒93,实现扒动作用展开。

5、由于设计了内托辊23,实现了单滚筒作用输送。

6、由于设计了竖向辊3、右竖向辊4、摆动臂7和伸缩缸8,实现了双滚筒输送,对聚酯纤维经编网卷展开位置的调节。

7、由于设计了动力伸缩缸92,实现主动作用力的扒动展开和对转动筒93的位置调节。

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与采掘装置进行联动展开铺设的液压支架2和开卷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工作面上的液压支架2、设置在液压支架2上并且用于聚酯纤维经编网卷进行展开的开卷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