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5544915发布日期:2021-06-22 15:0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巷道内工作面液压支架调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采煤工作面由多台液压支架在工作面依次排列而成,实现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撑和对刮板运输机的迁移。在工作时,为了实现工作面的正常运转,多个工作面液压支架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直线度,即多个工作面液压支架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同时,在采煤过程中,刮板运输机是采煤机运行的轨道,所以对工作面液压支架的调直是保证刮板运输机直线度的前提,最终为了在其上的采煤机达到良好的割煤效果。

目前,液压支架手动系统工作面多数还是以人工电控操作为主要手段的液压支架调直控制,直线度的控制基本依靠行程传感器的推移行程来判定,没有一套校验反馈机制,一旦行程传感器发生故障,会使各液压支架和刮板运输机的直线度发生较大偏差,严重的还会带来井下事故,给工作面的正常采掘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能够精确和便捷的调整工作面的调直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调直装置,所述调直装置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液压支架上,所述固定部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绕所述第一铰接点翻转折叠或者展开;

标识条,所述标识条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标识条,所述标识条垂直于连接部、并绕第二铰接点旋转。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设有垂直于其主体的第一铰接板,所述标识条中部设有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通过锁紧螺栓装配形成第二铰接点。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一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伸向所述连接部上表面的第三铰接板,所述连接部上方设有第四铰接板,所述第三铰接板和所述第四铰接板通过铰轴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或连接部为条形板体,固定部另一端设有槽口,所述固定部通过与所述槽口相匹配的紧固螺栓装配在液压支架上。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翻转展开后其上表面贴合固定部下表面。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标识条上表面设有反光层;

所述反光层为菱形反光镜或3m反光贴或反光涂层。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光层为红色或者黄色。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标识条的宽度为3-5cm。

如上所述的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标识条的长度为80-100cm。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1、调直装置固连在液压支架上,能够通过固连与液压支架形成一个整体,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跟随液压支架的运动而运动,通过设在支架上的标识条作为液压支架位置反馈机制,通过巷道内的摄像探头对工作面液压支架调直工作进行观察,能够直观的显示出液压支架是否保持直线状态;

2、标识条通过具有限制性的铰接点铰接在调直装置上,能够限制连接部绕固定部呈展开或者折叠形态,通过折叠保证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折起,或者便于在巷道内安装运输;

3、实现智能化操作,避免人员来回往返巷道内造成的不必要劳动强度;

4、保证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直线度,进而达到工作面的质量标准化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标识条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部;2、连接部;3、标识条;4、锁紧螺栓;5、第一铰接板;6第二铰接板;7、第三铰接板;8、第四铰接板;9、铆钉;10、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通提供一种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用于对巷道内液压支架进行调直,具体为通过本调直装置将标识条固定在液压支架上实现的,将标识条3作为液压支架位置的反馈方式,再利用巷道内的摄像探头对工作面内液压支架上的标识条3的位置进行监控,标识条3是否保持直线状态则能反应出液压支架是否也处于直线状态。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工作面调直标识条折叠式固定装置,调直装置固连在液压支架上,能够通过固连与液压支架形成一个整体,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跟随液压支架的运动而运动,标识条铰接在调直装置上,将标识条3作为液压支架位置的反馈方式,根据标识条3的反馈能够直观的显示出液压支架是否呈线性排列。

若干标识条3通过调直装置等距分布在巷道内的液压支架上,在巷道内设有摄像探头,标识条3依次呈线性排列,摄像探头通过闭路视频将巷道内的景象传输至控制室,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即可通过巷道内的摄像探头对标识条3所呈现的线性排列进行反馈,利用摄像探头即可直观的对工作面液压支架调直工作进行观察,避免人工进行液压支架位置确认,降低劳动强度,从而实现智能化操作。

作为优选实施例,调直装置包括固定部1和连接部2,如图3所示:其中固定部1固连在液压支架上,固定部1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连接部2,该第一铰接点为具有限制性的铰接点,限制连接部2可绕第一铰接点顺时针旋转与固定部1呈展开形态,或者连接部2逆可绕第一铰接点时针旋转与固定部1呈折叠形态,通过折叠保证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折起,或者便于在巷道内安装运输。

进一步地,连接部2一端通过具有限制性的第二铰接点铰接标识条3,标识条3可绕第二铰接点旋转,旋转过程中标识条3始终与连接部2或者固定部1主体呈垂直状态,能够有效保障标识条3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因旋转角度不同产生偏差,从而保障通过标识条3反馈过程中的精确性,提高反馈精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标识条3上设有反光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反光层的数量可以为1条、2条或者3条,当反光层为多条时,可以使标识条3宽度较大或者多个标识条3并列平行排列。

实验表明,标识条3对现场取景效果及视频效果的影响均不大,标识条3数为1、2或3条的情况下均可以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但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无特殊需求,采用1条标识条3即可。

反光层可以是菱形反光镜或3m反光贴或反光漆,反光漆相对3m反光贴、菱形反光镜具有涂刷方便等优点,由于使用过程中反光漆受煤粉灰尘覆盖,在长期使用时反光漆的反光效果较差。实验表明,3m反光贴反光效果优于菱形反光镜,菱形反光镜优于反光漆。因此反光层优选3m反光贴。

标识条3宽度为3-5cm(如3cm、3.5cm、3.8cm、4cm、4.5cm、4.7cm、5cm),其长度为80-100cm(如80cm、88cm、90cm、95cm、100cm),实际使用过程中,标识条3的宽度对现场取景效果几乎无影响,但对视频效果有影响,具体地,3.5cm反光层因反光形成端头光晕,端头光晕稍微增大了真实宽度;5.0cm反光层基本不形成端头光晕,视频显示效果良好,因此可优选宽度为5.0cm的反光层,实际使用中,从标识条3保证线性排列的效果和实用性综合考虑,采取100cm的标识条3。

反光层为红色或者黄色或者蓝色,实际运用过冲中,标识条3颜色对现场取景效果具有影响和差异,但对视频效果几乎无影响,三种颜色都可以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颜色对视频效果几乎无影响的原因是目前视频系统采用黑白显示,颜色在系统中都反射为白色的亮色,故几乎无影响;由于红色在井下的警示性较高,因此,优选地,采用红色反光层作为标识条3主体颜色。

连接部2的端部通过第二铰接点连接标识条3中部,标识条3垂直于连接部2或者固定部1、并绕第二铰接点旋转。具体地,连接部2的端部设有垂直其主体的第一铰接板5,标识条3中部设有对应第一铰接板5的第二铰接板6,第一铰接板5和第二铰接板6通过锁紧螺栓4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

第一铰接板5与连接部2垂直,在标识条3随第二铰接板6铰接在连接部2端部时,标识条3可绕第二铰接点做关于调直装置呈垂直限位的角度旋转。标识条3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平面与调直装置垂直限位,能够保证标识条在角度调节后标识条始终呈线性排列。

第二铰接点通过锁紧螺栓4作为铰轴进行铰接,可根据需要对标识条3与工作面液压支架之间的角度进行旋转后,利用锁紧螺栓4和螺帽相互旋紧形成挤压固定限位,保证标识条3与水平面呈某一角度固定。

标识条3绕第二铰接点旋转,其旋转过程中与工作面液压支架或者调直装置上表面的夹角为0°-90°(如0°、30°、45°、60°、90°),标识条3视频效果随其与水平面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变化,实验表明,标识条3在与调直装置或者工作面液压支架呈45-90°时效果较好,参见图2:其中,标识条3与调直装置或工作面液压支架夹角为45°最优。

作为优选实施例,调直装置为金属板材,可利用后方槽口10与紧固螺栓固连在液压支架上,紧固螺栓可焊接在液压支架上。调直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固定部1和连接部2,固定部1一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伸向连接部2上表面的第三铰接板7,第三铰接板7沿固定部1长度方向伸出且垂直于固定部1,连接部2上表面设有第四铰接板8,第三铰接板7和第四铰接板8通过铰轴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三铰接板7和第四铰接板8通过铆钉9作为铰轴进行铰接。

固定部1或者连接部2为条形板体,连接部2绕第一铰接点顺时针翻转展开,连接部2展开后与固定部1主体同向延伸,连接部2关于第一铰接点顺时针翻转展开后其上表面贴合固定部1下表面,能够对连接部2进行限位,保证连接部2展开后保持与固定部1长度方向同向延伸。

连接部2通过第一铰接点可以进行折叠或者展开,便于进行在巷道等狭小空间内运输。

综上所述,设置具有反光层的标识条3作为液压支架位置反馈装置,能够利用摄像探头直观的显示出液压支架位置,避免了不必要的工作量,精确保证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直线度,进而达到工作面的质量标准化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