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8826发布日期:2021-06-29 23:4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连杆结构。



背景技术:

冲床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电脑、家用电器、五金零部件等冲压及成型,是一种通用机械,在工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现代工业对冲床要求的不断提高,冲床的精密性要求越来越高,本发明将动力头连接架做成活动连杆结构,由油缸驱动,使驱动装置能随连杆结构进行调节,更加灵活的应对旋挖钻机整体运输的需要。

目前市场上的旋挖钻机动力头都是整体式设计,动力头上的驱动装置箱体和各连接架都是通过螺栓或销轴连接成一个整体,不便于操作使用和不便于拆装维修,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维修时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市场上的旋挖钻机动力头都是整体式设计,动力头上的驱动装置、箱体和各连接架都是通过螺栓或销轴连接成一个整体,不便于操作使用和不便于拆装维修,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维修时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连杆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连杆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调节油缸,所述驱动装置的内部安设有箱体,且箱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减振装置,所述箱体的下方垂直安设有下压盘,且箱体的右侧平行安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驱动装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杆,且固定连杆的前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连杆,所述调节油缸位于活动连杆的下方,且调节油缸的右侧平行安设有后背架,所述后背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背板固定座,且背板固定座的下方垂直安设有油缸固定座,所述油缸固定座的下方垂直安设有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减振装置呈水平状安置于箱体的上表面,且下压盘的上表面与箱体的下表面之间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左侧与箱体的右侧之间紧密贴合,且固定座的中轴线与支撑座的中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杆的后端与驱动装置的前端之间紧密贴合,且固定连杆设置为v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油缸通过活动连杆与固定连杆构成伸缩结构,且活动连杆的后表面与固定连杆的前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背板固定座呈对称状安置于后背架的前端,且背板固定座的外部尺寸结构与油缸固定座的外部尺寸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装置通过固定连杆和活动连杆之间的配合设置,使得装置运作时,装置内部的动力头在工作状态下,使用者通过调节油缸,使得调节油缸向上移动,带动两根活动连杆运动,使得两根活动连杆被调节油缸推成一条线,该设计使得装置的结构强度更强,间接提高装置的使用时寿命;

2、装置通过调节油缸的配合设置,使得装置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调节油缸,使得装置能快速进行状态切换,该设计替代了需要人工手动切换的传统方式,使得装置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和省时省力,间接的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3、装置通过后背架、背板固定座、油缸固定座和支撑架之间的相互配合,该设计使得装置更加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维护、更换零件和日常保养,该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灵活、便于操作,可应对未来旋挖钻机整体运输的需要,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背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101、箱体;102、减振装置;103、固定座;104、支撑座;105、下压盘;2、固定连杆;3、活动连杆;4、调节油缸;5、后背架;501、背板固定座;502、油缸固定座;50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新型连杆结构,包括驱动装置1和调节油缸4,驱动装置1的内部安设有箱体101,且箱体10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减振装置102,箱体101的下方垂直安设有下压盘105,且箱体101的右侧平行安设有固定座103,固定座10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4,驱动装置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杆2,且固定连杆2的前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连杆3,固定连杆2的后端与驱动装置1的前端之间紧密贴合,且固定连杆2设置为v形状结构,减振装置102呈水平状安置于箱体101的上表面,且下压盘105的上表面与箱体101的下表面之间紧密贴合,调节油缸4通过活动连杆3与固定连杆2构成伸缩结构,且活动连杆3的后表面与固定连杆2的前表面紧密贴合,通过固定连杆2和活动连杆3之间的配合设置,使得装置运作时,装置内部的动力头在工作状态下,使用者通过调节油缸4,使得调节油缸4向上移动,带动两根活动连杆3运动,使得两根活动连杆3被调节油缸4推成一条线,该设计使得装置的结构强度更强,间接提高装置的使用时寿命;

如图1和图4所示,调节油缸4位于活动连杆3的下方,且调节油缸4的右侧平行安设有后背架5,调节油缸4通过活动连杆3与固定连杆2构成伸缩结构,且活动连杆3的后表面与固定连杆2的前表面紧密贴合,通过调节油缸4的配合设置,使得装置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调节油缸4,使得装置能快速进行状态切换,该设计替代了需要人工手动切换的传统方式,使得装置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和省时省力,同时间接的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后背架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背板固定座501,且背板固定座501的下方垂直安设有油缸固定座502,油缸固定座502的下方垂直安设有支撑架503,背板固定座501呈对称状安置于后背架5的前端,且背板固定座501的外部尺寸结构与油缸固定座502的外部尺寸结构相同,通过后背架5、背板固定座501、油缸固定座502和支撑架503之间的相互配合,该设计使得装置更加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维护、更换零件和日常保养,该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灵活、便于操作,可应对未来旋挖钻机整体运输的需要,值得推广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者首先将固定连杆2安装至驱动装置1的前端,然后通过两根活动连杆3将固定连杆2和调节油缸4相连接,然后使用者将调节油缸4安装至后背架5上的油缸固定座502上,同时也将活动连杆3安装至后背架5上的背板固定座501之上,一切安装完毕后,使用者便可对该装置进行操作使用,首先装置运作时,装置内部的动力头在工作状态下,使用者通过调节油缸4,使得调节油缸4向上移动,带动两根活动连杆3运动,使得两根活动连杆3被调节油缸4推成一条线,该设计使得装置的结构强度更强,间接提高装置的使用时寿命,使用者可通过调节油缸4,使得装置能快速进行状态切换,该设计替代了需要人工手动切换的传统方式,使得装置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和省时省力,同时间接的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该装置更加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维护、更换零件和日常保养,该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灵活、便于操作,可应对未来旋挖钻机整体运输的需要,值得推广使用,这就是该种新型连杆结构的工作原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