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9211发布日期:2021-06-29 23:5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田钻修井现场吊卡作业过程中,吊卡在工作状态时,无法便捷判定吊卡内管柱的工作状态,需要人员去进行查看,劳动强度高,且存在着作业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是一种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解决现有的油田钻修井现场吊卡作业过程中,吊卡在工作状态时,无法便捷判定吊卡内管柱的工作状态,需要人员去进行查看,劳动强度高,且存在着作业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包括吊卡主体,吊卡主体的中部设置管道孔,管道孔内设置有主衬套,还包括管柱下压感应结构,所述管柱下压感应结构包括接箍管柱感应销、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管柱下压感应块、管柱下压感应销、管柱下压感应压簧;主衬套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缺口,吊卡主体设置有贯穿其侧壁连通管道孔的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吊卡主体外侧壁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固定座;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固定座上;管柱下压感应销可左右移动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内;管柱下压感应压簧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内,其两端分别和管柱下压感应销、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内壁相抵;管柱下压感应缺口内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固定轴,管柱下压感应块可转动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固定轴上;管柱下压感应销的左右两端伸出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其左端端部和管柱下压感应块的右侧壁下部相接,其右端端部和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相适配;主衬套上端开设有连通管柱下压感应缺口的管柱下压感应通孔;接箍管柱感应销可升降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通孔内,其顶端伸出管柱下压感应通孔和管柱适配;接箍管柱感应销上端自管柱下压感应通孔伸出主衬套上端面,接箍管柱感应销底部和管柱下压感应块的上端面相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管柱感应结构,所述管柱感应结构包括管柱感应接近开关、管柱感应块、管柱感应销、管柱感应压簧,主衬套位于管柱下压感应缺口下方开设置有管柱感应缺口,吊卡主体设置有贯穿其侧壁连通管道孔的管柱感应轨迹通孔,吊卡主体外侧壁设置有管柱感应固定座;管柱感应接近开关竖直设置在管柱感应固定座上;管柱感应销可左右移动设置在管柱感应轨迹通孔内;管柱感应压簧设置在管柱感应轨迹通孔内,其左侧端和管柱感应销相接,另一端和管柱感应轨迹通孔右侧内壁相接;管柱感应缺口内设置有管柱感应固定轴,管柱感应块可转动设置在管柱感应固定轴上;管柱感应销的左右两端伸出管柱感应轨迹通孔,其左端端部管柱感应块的右侧壁下部相接,其右端端部位于管柱感应接近开关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接箍管柱感应销、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管柱下压感应块、管柱下压感应销、管柱下压感应压簧来实现吊卡内管柱是否下压的感应,以便于实时监控吊卡内管柱的工作状态,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油田钻修井现场吊卡作业过程中,吊卡在工作状态时,无法便捷、快速判定吊卡内管柱工作状态,需要人员去进行查看,劳动强度高,且存在着作业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包括吊卡主体1,吊卡主体1的中部设置管道孔2,管道孔2内设置有主衬套213,还包括管柱下压感应结构,所述管柱下压感应结构包括接箍管柱感应销310、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管柱下压感应块312、管柱下压感应销313、管柱下压感应压簧314;主衬套213内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缺口315,吊卡主体1设置有贯穿其侧壁连通管道孔2的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吊卡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固定座317;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固定座317上;管柱下压感应销313可左右移动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内;管柱下压感应压簧314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内,其两端分别和管柱下压感应销313、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内壁相抵;管柱下压感应缺口315内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固定轴318,管柱下压感应块312可转动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固定轴318上;管柱下压感应销313的左右两端伸出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其左端端部和管柱下压感应块312的右侧壁下部相接,其右端端部和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相适配;主衬套213上端开设有连通管柱下压感应缺口315的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接箍管柱感应销310可升降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内,其顶端伸出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和管柱适配;接箍管柱感应销310上端自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伸出主衬套213上端面,接箍管柱感应销310底部和管柱下压感应块312的上端面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一种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包括吊卡主体1,吊卡主体1的中部设置管道孔2,管道孔2内设置有主衬套213,还包括管柱下压感应结构,所述管柱下压感应结构包括接箍管柱感应销310、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管柱下压感应块312、管柱下压感应销313、管柱下压感应压簧314;主衬套213内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缺口315,吊卡主体1设置有贯穿其侧壁连通管道孔2的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吊卡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固定座317;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固定座317上;管柱下压感应销313可左右移动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内;管柱下压感应压簧314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内,其两端分别和管柱下压感应销313、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内壁相抵;管柱下压感应缺口315内设置有管柱下压感应固定轴318,管柱下压感应块312可转动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固定轴318上;管柱下压感应销313的左右两端伸出管柱下压感应轨迹通孔316,其左端端部和管柱下压感应块312的右侧壁下部相接,其右端端部和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相适配;主衬套213上端开设有连通管柱下压感应缺口315的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接箍管柱感应销310可升降设置在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内,其顶端伸出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和管柱适配;接箍管柱感应销310上端自管柱下压感应通孔319伸出主衬套213上端面,接箍管柱感应销310底部和管柱下压感应块312的上端面相接。

本吊卡内管柱状态感应结构还包括管柱感应结构,所述管柱感应结构包括管柱感应接近开关301、管柱感应块302、管柱感应销303、管柱感应压簧304,主衬套213位于管柱下压感应缺口315下方还设置有管柱感应缺口305,吊卡主体1设置有贯穿其侧壁连通管道孔2的管柱感应轨迹通孔306,吊卡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管柱感应固定座307;管柱感应接近开关301竖直设置在管柱感应固定座307上;管柱感应销303可左右移动设置在管柱感应轨迹通孔306内;管柱感应压簧304设置在管柱感应轨迹通孔306内,其左侧端和管柱感应销303相接,另一端和管柱感应轨迹通孔306右侧内壁相接;管柱感应缺口305内设置有管柱感应固定轴6,管柱感应块302可转动设置在管柱感应固定轴6上;管柱感应销303的左右两端伸出管柱感应轨迹通孔306,其左端端部和管柱感应块302的右侧壁下部相接,其右端端部位于管柱感应接近开关301下方。

管柱下压感应结构用于感应吊卡主体内是否存在管柱下压,用于进一步确定吊卡主体的工作状态。当存在管柱下压时,管柱给接箍管柱感应销310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接箍管柱感应销310下降迫使与其相接的管柱下压感应块312运动,管柱下压感应块312的运动带动管柱下压感应销313后移动至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感应区域,管柱下压感应接近开关311得到管柱下压信号并发送给相关的控制系统。当不存在管柱下压时,管柱下压感应压簧314的回弹力会带动管柱下压感应销313、管柱下压感应块312、接箍管柱感应销310回到初始位置。

管柱感应结构用于感应吊卡主体1内是否有管柱,其工作原理为:当管道孔2内有管柱时,管柱给管柱感应块302施加作用力,推动管柱感应块305向下运动至完全置于管柱感应缺口305之内,同时,管柱感应块305会推动与其相连的管柱感应销303后退,至其外端部置于管柱感应接近开关301的下方,管柱感应接近开关301感应到管柱感应销303后,则判断管道孔2内有管,并将该信号发送给相关的控制系统。当管道孔2内无管时,管柱感应压簧304会带动管柱感应销303回位,进而带动管柱感应块302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管柱感应接近开关301无法感应到管柱感应销303,给相关的控制系统发送吊卡主体1内无管柱的信号。

管柱下压感应结构和管柱感应结构配合,可实现判断吊卡主体1内是否有管柱,管柱是否下压,管柱在吊卡主体内处于什么状态,进而得到管柱在吊卡主体1内一个全面的状态判定。

以上实施例并不是从限定的观点,而是从说明性的观点考虑。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依据权利要求范围而定,而不是所述说明而定,而且应解释为与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差异点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