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机用抽油杆柱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09679发布日期:2021-08-27 10:4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油机用抽油杆柱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机的改进,具体的说是一种抽油机用抽油杆柱加载装置,它是利用油管液柱自身重力,对抽油杆柱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有利于抽油杆柱的下行,适用于抽油杆柱下行受阻的油井。



背景技术:

在利用抽油机进行抽油的过程中,抽油杆柱进行往复运动,由于井斜、油稠、井下泵等原因,使抽油杆柱下行受阻,抽油杆柱会弯曲变形,导致杆管偏磨、冲程损失,从而影响泵效和使用寿命。针对此类问题,目前普遍采取的措施有三种:1、在抽油杆柱下端连接一定长度的加重杆,缺点是外径较大,油液粘滞阻力大;加重杆也存在弯曲变形,易发生偏磨,加载效果较差。2、采用油管内壁内衬耐磨覆层,缺点是覆层在使用及磨损过程中易剥落,污染油井,造成卡泵堵塞的情况;油管内孔减小,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成本较高。3、采用带扶正防偏磨抽油杆,缺点是这种抽油杆上设置的扶正器易磨损脱落,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在稠油、斜井等抽油杆柱下行受阻的油井中,适用于抽油机的往复运动的抽油杆柱使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油管内液柱自身重力,对抽油杆柱加载向下的作用力,有利于抽油杆柱下行的抽油机用抽油杆柱加载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抽油机用抽油杆柱加载装置,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中间接头和加长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头下端与上密封外筒的上端螺纹连接固定,上密封外筒下端通过中间接头与传压接头上端相连接,传压接头下端通过下接头与加长短节上端相连接;所述的上密封外筒腔内间隙配合设有上密封内筒,上密封内筒的上端通过双公接头与出液接头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的加长短节腔内设有下密封外筒,下密封外筒的上端与传压接头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的下密封外筒腔内间隙配合设有下密封内筒,下密封内筒的上端通过内筒接头与上密封内筒的下端相连接,下密封内筒的下端螺纹连接设有进液接头;所述的出液接头的侧壁上设有出液通孔,出液接头的内腔通过出液通孔与上接头的内腔相连通,出液接头的内腔与双公接头的内腔、上密封内筒的内腔、内筒接头的内腔、下密封内筒的内腔、进液接头的内腔相连通,进液接头的侧壁上设有进液通孔,进液接头的内腔通过进液通孔与加长短节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传压接头的侧壁上设有传压通孔,传压通孔与传压接头的内腔相连通,传压接头的内腔与中间接头的内腔、上密封外筒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的传压接头的上端部设有传压上接口,传压接头的下端部设有传压下接口,传压接头的侧壁上设有2—4个传压通孔,传压下接口、传压上接口和传压通孔都与传压接头的内腔相连通;传压上接口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传压下接口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传压下接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出液接头的上端部设有出液上接口,出液接头的下端部设有出液下接口,出液接头的侧壁上设有2—4个出液通孔,出液下接口、出液上接口和出液通孔都与出液接头的内腔相连通;出液上接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出液下接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进液接头的下端固定设有进液下端接头,进液接头的侧壁上设有2—4个进液通孔,进液接头的上端部设有进液上接口,进液通孔和进液上接口都与进液接头的内腔相连通;进液下端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进液上接口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在稠油、斜井等抽油杆柱下行受阻的油井中,适用于抽油机的往复运动的抽油杆柱使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油管内液柱自身重力,对抽油杆柱加载向下的作用力,提高了抽油杆柱下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压接头的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液接头的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液接头的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上密封外筒;3、中间接头;4、传压接头;41、传压下接口;42、传压上接口;43、传压通孔;5、下接头;6、加长短节;7、出液接头;71、出液下接口;72、出液上接口;73、出液通孔;8、双公接头;9、上密封内筒;10、内筒接头;11、下密封内筒;12、下密封外筒;13、进液接头;131、进液下端接头;132、进液上接口;133、进液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制作本实用新型。

该一种抽油机用抽油杆柱加载装置,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5、中间接头3和加长短节6,上接头1与上方的油管下端螺纹连接固定,加长短节6的下端与下方的油管上端螺纹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头1下端与上密封外筒2的上端螺纹连接固定,上密封外筒2下端通过中间接头3与传压接头4上端相连接,传压接头4下端通过下接头5与加长短节6上端相连接;所述的上密封外筒2腔内间隙配合设有上密封内筒9,上密封内筒9的上端通过双公接头8与出液接头7的下端相连接,出液接头7的上端与上方的抽油杆柱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的加长短节6腔内设有下密封外筒12,下密封外筒12的上端与传压接头4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的下密封外筒12腔内间隙配合设有下密封内筒11,下密封内筒11的上端通过内筒接头10与上密封内筒9的下端相连接,下密封内筒11的下端螺纹连接设有进液接头13,进液接头13的下端与下方的抽油杆柱的上端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的出液接头7的侧壁上设有出液通孔73,出液接头7的内腔通过出液通孔73与上接头1的内腔相连通,出液接头7的内腔与双公接头8的内腔、上密封内筒9的内腔、内筒接头10的内腔、下密封内筒11的内腔、进液接头13的内腔相连通,进液接头13的侧壁上设有进液通孔133,进液接头13的内腔通过进液通孔133与加长短节6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传压接头4的侧壁上设有传压通孔43,传压通孔43与传压接头4的内腔相连通,传压接头4的内腔与中间接头3的内腔、上密封外筒2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的传压接头4的上端部设有传压上接口42,传压接头4的下端部设有传压下接口41,传压接头4的侧壁上设有2—4个传压通孔43,传压下接口41、传压上接口42和传压通孔43都与传压接头4的内腔相连通;传压上接口4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以便与中间接头3的下端螺纹连接,传压下接口4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以便与下接头5的上端螺纹连接,传压下接口4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以便与下密封外筒12的上端螺纹连接。

所述的出液接头7的上端部设有出液上接口72,出液接头7的下端部设有出液下接口71,出液接头7的侧壁上设有2—4个出液通孔73,出液下接口71、出液上接口72和出液通孔73都与出液接头7的内腔相连通;出液上接口72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以便与上方的抽油杆柱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出液下接口7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以便与双公接头8的上端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的进液接头13的下端固定设有进液下端接头131,进液接头13的侧壁上设有2—4个进液通孔133,进液接头13的上端部设有进液上接口132,进液通孔133和进液上接口132都与进液接头13的内腔相连通;进液下端接头13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以便与下方的抽油杆柱的上端螺纹连接固定,进液上接口13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以便与下密封内筒11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上接头1与上方的油管下端螺纹连接固定,加长短节6的下端与下方的油管上端螺纹连接固定;进液接头13的进液下端接头131与下方的抽油杆柱的上端螺纹连接固定,出液接头7的上端与上方的抽油杆柱的下端螺纹连接固定;这样下入油井内。在工作过程中,出液接头7、双公接头8、上密封内筒9、内筒接头10、下密封内筒11、进液接头13随着抽油杆柱上、下运行,油液经过进液接头13的进液通孔133、下密封内筒11的内腔、上密封内筒9的内腔、出液接头7的出液通孔73进入上部油管腔内。由于上密封外筒2与下密封内筒11之间的环形空腔通过传压接头4侧壁上的传压通孔43与油井相连通,此时,对于上密封外筒2与下密封内筒11之间的环形空腔截面来讲,其上部受油管内液柱向下压力,下部受油井内液面向上压力,正常工作中,油管内液柱压力要远大于油井内液面压力,会在环形截面上产生一个向下反馈作用力,推动抽油杆柱加速下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