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挖钻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5933发布日期:2021-12-25 00:3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挖钻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挖钻斗。


背景技术:

2.旋挖钻进施工是在我国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桩工施工工法,旋挖钻机和旋挖钻头无论是国外产品还是国产设备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大同小异,但所施工的地层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千差万别,施工具体的技术要求又各有不同,所以只有通过选择不同钻头来满足上述的要求,科学地选择钻头及合理的使用钻头,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旋挖钻机的施工工艺,拓宽旋挖钻机的施工领域。
3.目前的旋挖钻斗的底端通常是由钻斗底板与钻齿构成,旋挖钻斗转动时,旋挖钻斗向钻斗底板与钻齿传递扭矩,使得钻斗底板与钻齿高度旋转进行钻孔,但目前这种旋挖钻斗的结构单一,旋挖的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斗,所述旋挖钻斗包括钻筒、钻杆、钻斗底座、转轴,所述钻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钻筒上,所述钻斗底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钻筒上;
5.所述钻斗底座包括上底、下底、中心轴、挡块、钻齿,所述上底包括两块上底盖,所述两块上底盖呈扇形,所述两块上底盖的圆心角均小于180度,且所述两块上底盖的圆心角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底的一个扇形面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使得所述上底可以绕着所述转轴转动,所述两块上底盖上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挡块;
6.所述下底包括两块下底盖,所述两块下底盖呈扇形,所述两块下底盖的圆心角均小于180度,且所述两块下底盖的圆心角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底盖的中心点通过所述中心轴旋转连接在所述上底的中心点位置处,所述钻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底上。
7.可选地,任意一块下底盖的圆心角与任意一块上底盖的圆心角的和值大于180度。
8.可选地,所述挡块相邻的两个面设置呈直角,另一面设置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的顶面距离所述上底的高度大于所述下底的底面距离所述上底的高度,使得所述卡紧块可以卡在所述下底的下面;
9.所述下底与所述挡块的直角面相对应的面设置有直角缺口。
10.可选地,所述钻斗底座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钻斗底座与转轴相连接位置的对面。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2.当使用该旋挖钻斗时,动力装置驱动钻杆转动,钻杆带动钻筒沿竖直轴转动,钻筒带动钻斗底座沿竖直轴转动,钻斗底座带动上底转动,而下底由于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上底与下底发生相对转动,上底空缺的部分暴露出来,使得土地上钻出的土从上底空缺的部分进入钻筒内,下底被上底的挡块的直角面抵住,挡块传递扭矩使得下底与上底共同
转动;完成钻土工作后,动力装置驱动整个钻斗向相反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下底由于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上底与下底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下底将上底空缺的部分完全盖住,使得钻筒内的土被封闭在钻筒内,防止土从钻筒内漏出去,然后将整个旋挖钻斗提取出去,打开开关将钻斗底座打开,使得钻斗底座沿着转轴转动,使得钻筒内的土倾泻出来。这样,通过设置上底与下底、以及传递扭矩的挡块,可以将旋挖的土直接提取出去,旋挖的效果更好,且挡块的一侧是直角面,与下底的直角缺口相匹配,更好地传递扭矩,且通过挡块的卡块一端,还可以防止下底下垂,提高了旋挖的效果以及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挖钻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挖钻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1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挖钻斗,该旋挖钻斗包括钻筒1、钻杆、钻斗底座3、转轴4,钻杆固定连接在钻筒1上,钻杆的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如电机等,使得钻杆沿竖直轴转动,钻杆带动钻筒1进行转动。钻斗底座3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在钻筒1上,钻斗底座3上设置有开关,开关设置在钻斗底座3与转轴4相连接位置的对面。钻筒1转动时带动钻斗底座3沿竖直轴进行转动。
20.钻斗底座3包括上底31、下底32、中心轴33、挡块34、钻齿35,上底31包括两块上底盖36,两块上底盖36呈扇形,两块上底盖36的圆心角均小于180度,且两块上底盖36的圆心角固定连接在一起,上底31的一个扇形面设置在转轴4上,使得上底31可以绕着转轴4转动,这样,钻斗底座3转动时可以带动上底31一同进行转动。两块上底盖36上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挡块34,挡块34可以跟随上底盖36一同转动。
21.下底32包括两块下底盖37,两块下底盖37呈扇形,两块下底盖37的圆心角均小于180度,且两块下底盖37的圆心角固定连接在一起,下底盖37的中心点通过中心轴33旋转连接在上底31的中心点位置处,且下底盖37位于上底31远离钻筒1的一侧,可选地,任意一块下底盖37的圆心角与任意一块上底盖36的圆心角的和值大于180度。这样,下底盖37可以将
上底盖36空缺的部分完全盖住,使得钻筒1内提取到的土不会从下底32漏出去。
22.上底31的挡块34可以向下底盖37传递扭矩,使得下底32跟随上底31一起转动。钻齿35固定连接在下底32上,且钻齿35设置有一定角度。这样,钻筒1的转动方向可以改变上底31以及下底32的状态,当钻筒1向某个方向转动时,下底32的钻齿35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下底32与上底31发生相对转动,直到挡块34抵住下底32,挡块34向下底32传递扭矩,进而使得下底32与上底31保持目前的状态共同转动,此时,下底32与上底31之间的状态可以是下底32将上底31空缺的部分完全盖住,也可以是下底32将上底31空缺的部分完全暴露。
23.可选地,挡块34相邻的两个面设置呈直角,如图2所示,另一面设置有卡紧块38,卡紧块38的顶面距离上底31的高度大于下底32的底面距离上底31的高度,使得卡紧块38可以卡在下底32的下面,下底32与挡块34的直角面相对应的面设置有直角缺口。这样,当挡块34抵住下底32、使得下底32将上底31空缺的部分暴露出来时,下底32的直角缺口与挡块34的直角面可以更好地传递扭矩;当挡块34抵住下底32、使得下底32将上底31空缺的部分完全挡住时,挡块34的卡紧块可以托住下底32,防止下底32下垂。
2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时,当使用该旋挖钻斗时,动力装置驱动钻杆转动,钻杆带动钻筒1沿竖直轴转动,钻筒1带动钻斗底座3沿竖直轴转动,钻斗底座3带动上底31转动,而下底32由于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上底31与下底32发生相对转动,上底31空缺的部分暴露出来,使得土地上钻出的土从上底31空缺的部分进入钻筒1内,下底32被上底31的挡块34的直角面抵住,挡块34传递扭矩使得下底32与上底31共同转动;完成钻土工作后,动力装置驱动整个钻斗向相反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下底32由于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上底31与下底32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下底32将上底31空缺的部分完全盖住,使得钻筒1内的土被封闭在钻筒1内,防止土从钻筒1内漏出去,然后将整个旋挖钻斗提取出去,打开开关将钻斗底座3打开,使得钻斗底座3沿着转轴4转动,使得钻筒1内的土倾泻出来。这样,通过设置上底31与下底32、以及传递扭矩的挡块34,可以将旋挖的土直接提取出去,旋挖的效果更好,且挡块34的一侧是直角面,与下底32的直角缺口相匹配,更好地传递扭矩,且通过挡块34的卡紧块一端,还可以防止下底32下垂,提高了旋挖的效果以及效率。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