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判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53373发布日期:2022-12-23 20:1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判定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判定方法,属于利用测井资料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测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它是评价储层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储集空间的重要因素,可以较为真实地揭露储集岩的储集面貌,利用实验室的岩样压汞资料能较客观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主要由实验室岩性压汞资料获取的,这些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主要有排驱压力、中值压力、最大孔喉半径、饱和中值半径、歪度、分选系数、最大进汞饱和度等,而反应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最直观的孔隙结构参数是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反映岩石储集性能的好坏,排驱压力越小,储层的储集性能越好,且排驱压力与最大孔喉半径是一一对应的;中值压力反映的是储层渗滤性能(渗透性)的好坏,中值压力越小,储层的渗滤性能就越好,且中值压力和饱和中值半径是一一对应的。
3.一般来说,对于均质储层的油气藏,孔隙度越大,渗透率就越大,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现出高相关性的正相关关系,对应的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就越小,最大孔喉半径和饱和中值半径就越大,且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也表现为高相关性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段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的共同作用,导致储层的孔隙类型、溶蚀程度、裂缝发育程度复杂多样,储层多表现为非均质的特性,上述均质储层的油气藏的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是不成立的,具体表现为: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可存在低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等多种情况;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可存在高排驱压力低中子压力、低排驱压力高中值压力、低排驱压力低中值压力等多种情况;而排驱压力反映储层孔隙度大小,中值压力反映储层渗透率大小的机理没有改变。
4.测井资料是目前表征各类油气藏储层储集性能和渗虑性能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有效手段,虽然在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中,利用测井资料常规解释能够得到储层相对可靠的孔隙度值,但由于储层中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问题表现为相同的孔隙度对应着很多大小不等的渗透率,在不清楚储层孔隙结构的前提下,很难准确评价出各段储层的实际渗虑性能。
5.前人利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测井表征方法也做过一些研究,但这些方法多是一些关于孔隙结构类型的测井识别及不同类型的渗透率模型建立的方法,比如张翔等提出在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混合孔隙、裂缝等四种孔隙结构类型,提出声波时差与密度比值和深浅侧向电阻率比值法识别四类孔隙结构类型的方法(据:《普光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测井识别及孔渗关系》(《测井技术》,2016年41卷第12期)、《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表征方法》(《天然气工业》,2011年31卷第3期);于秀英等提出利用有效孔隙度指数评价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了孔隙中可被油气利用的最大孔隙度和油气的
最大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测井表征的新方法》(《非常规油气》,2016年第3卷第1期));虽然上述这些方法都是关于储层孔隙结构测井表征的方法,在实际的生产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仅仅识别和表征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最大孔隙度或在此基础上的测井渗透率建模等距全面认识储层的孔隙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
6.因此,在利用现有技术方法表征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全面性的缺陷,难以准确判定各储层渗虑性能强弱的缺陷,亟需能够利用测井资料对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结构特征进行判定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判定方法,用以解决在利用测井资料对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时,不能够准确判定各储层中值压力的高低和渗透性能强弱的问题。
8.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采集目标井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
11.2)对所述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按照最小二乘法,以设定的深度窗口长度、设定的滑动步长进行迭代拟合,得到每个深度窗口对应的拟合关系,将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带入每个对应深度窗口的拟合关系中,得到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拟合关系下的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
12.3)根据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拟合关系下的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得到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
13.4)根据采样点对应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和临界深侧向电阻率的大小关系,判定单井待判定井段中采样点对应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若所述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大于所述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则判断采样点对应的中值压力大于临界中值压力,反映出渗透性弱的孔隙结构特征;否则,判断采样点对应的中值压力小于或者等于临界中值压力,反映出渗透性强的孔隙结构特征。
14.本发明通过找到单井待判定井段中储层临界中值压力对应各深度采样点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然后通过比较各采样点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与该临界深侧向电阻率的大小关系,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判定。该判定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可靠的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表征出非均质碳酸盐储层孔隙结构的差异,进而实现对储层的有效性作出准确评价,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临界中值压力根据孔隙度与中值压力的交会关系图得出。
16.进一步的,根据交会关系图,利用拐点法确定出临界中值压力。
17.进一步的,所述交会关系图根据岩心试验分析数据得到。
18.进一步的,所述拟合关系为:式中,rlld为深侧向电阻率,φn为补偿中子,a、b为待定系数,c为指数函数的底数。
19.进一步的,每个深度窗口中待定系数a、b的计算过程为:
[0020][0021][0022]
式中,φ
ni
为每个深度窗口中第i个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值,rlldi为每个深度窗口中第i个深度采样点对应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值,m为设定的深度窗口长度,n为单位深度窗口长度内采样点的数量。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单井待判定井段中储层为目标单井常规测井资料解释的在单井待判定井段中的储层段。
[002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将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拟合关系下的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取平均,得到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判定方法实施例中p气田内5口取心井碳酸盐岩取心储层段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和中值压力的交会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判定方法实施例中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根据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出的一簇对数拟合关系曲线的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发明判定方法实施例中p气田的a井的常规测井组合成果和孔隙结构判定的成果图;
[0029]
图5是本发明判定方法实施例中p气田的c井的常规测井组合成果和孔隙结构判定的成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判定方法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1]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在于,通过对岩心取样,根据岩心试验分析数据得到中值压力和孔隙度的交会关系图,进而得到临界中值压力,同时结合测井曲线中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拟合关系得到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对比中值压力和临界中值压力、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和临界深侧向电阻率的关系发现,中值压力小于等于临界中值压力对应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小于等于临界深侧向电阻率,中值压力大于临界中值压力对应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大于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因此本发明基于取心资料的有限性,通过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和临界深侧向电阻率的大小关系直接得出中值压力和临界中值压力的大小关系,进而根据储层中值压力和临界中值压力的大小关系反映储层渗透性的强弱。
[0032]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岩心数据和测井数据的对应关系,测井数据所选
取的进行拟合的采样点的深度与岩心取样的深度相同。
[0033]
在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中,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因受钻井液侵入程度影响,且储层渗透性强弱能够决定钻井液侵入的深浅,而储层真实渗透性强弱正是有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压力大小决定的,因而,本技术方案中计算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出现偏离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良好正相关对数关系的主趋势(临界深侧向电阻率),这种偏离反映的就是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压力高低和渗透率性的强弱,从而对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判定。
[0034]
关于根据中值压力和孔隙度的交会关系图得到临界中值压力的具体过程如下:
[0035]
压汞分析资料中的压汞分析资料中的排驱压力反映的是储层储集性能(渗透性)的好坏,排驱压力越小,反映储层的孔径越大,储层的储集性能越好,中值压力反映的是储层渗滤性能(渗透性)的好坏,中值压力越小,反映储层喉道越粗,储层的渗滤性能就越好,岩心实验分析的孔隙度和中值压力关系分析表明,随着孔隙度的增大,当排驱压力或中值压力开始出现急剧减小的特征,表明储层进入相对低排驱压力或相对低中值压力,该相对低排驱压力对应着储层开始有储集能力,该相对低中值压力对应着储层开始有渗流能力(渗透性);已公开的有利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做孔隙度与排驱压力交会关系中突变处确定的对应的储层孔隙度下限和临界排驱压力值;在均质储层中,因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的正相关关系,孔隙度与中值压力交会关系中突变处同样对应着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和一个中值压力值,在这里定义为临界中值压力,而在非均质储层中,因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多变特征,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已失去了正相关关系,孔隙度与中值压力交会关系中突变处偏离了储层下限,此时对应的孔隙度值为具有渗流能力的孔隙度下限值,对应的临界中值压力为一个能够反映储层真实渗透性强弱的值,且因岩心实验分析的渗透率值多为空气渗透率,受测量方式的限制,岩心实验分析的渗透率不能够完全反映储层的真实渗透性的强弱。本实施例中,采用拐点法可确定出反映储层渗流能力强弱的临界中值压力值,拐点法为需找孔隙度与中值压力交会关系中曲线突变出的方法。
[0036]
拐点法是基于利用孔隙度和排驱压力的交会关系曲线突变处对应的排驱压力和孔隙度作为储层物性下限的机理(为现有技术),本发明基于非均质性储层的特征孔隙度和中值压力交会关系中曲线突变处对应的孔隙度和中值压力作为储层能否有效渗流的下限,这里因岩心实验分析资料除压汞资料外,还有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分析资料,岩心分析的孔隙度是确定性值,是真正能反映储层真实孔隙度大小的实验参数,而岩心分析的渗透率因测量方法是空气渗透率,受其测量原理的限制,该渗透率值不能反映储层的真实渗透率性的强弱,因此在这里选用岩心分析孔隙度和中值压力交会,而不选用岩心分析渗透率和中值压力交会,此时的中值压力还无法直接和测井曲线挂钩,但岩心分析的孔隙度和测井曲线中的补偿中子是正相关关系,在相同孔隙度的情况下中值压力的高低其实就对应着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高低。
[0037]
以下结合中国p气田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p气田各井储层类型主要为台地边缘鲕粒滩相的碳酸盐岩储层,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作用,储层表现为极强的非均质性。
[0038]
本实施例中,挑选出p气田5口取心井的碳酸盐岩储层的638个同时具有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和中值压力的岩心样的分析数据,建立岩心实验分析的孔隙度和中值压力关系
图,如图1所示,孔隙度与中值压力交会关系中曲线突变出,即拐点在孔隙度为3.5%、中值压力1.5mpa,由此确定出储层的临界中值压力值为1.5mpa,在这里预判定当p气田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的中值压力大于临界中值压力1.5mpa时候,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为高中值压力、渗透性弱,否则,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为低中值压力、渗透出性强。
[0039]
本实施例以p气田的a井为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判定方法,如图2所示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40]
1)选取a井中待判断的井段,获取该井段的常规测井资料解释的储层段的测井曲线:包括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
[0041]
2)通过分析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关系,以最小二乘法迭代拟合,得到每个深度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
[0042]
在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中,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因受钻井液侵入程度影响,且储层渗透性强弱能够决定钻井液侵入的深浅,而储层真实渗透性强弱正是有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压力大小决定的。在均质的储层中,孔隙度和储层的渗透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对数关系,而补偿中子和孔隙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进而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多表现为良好的正相关对数关系。
[0043]
在均质的、含油气饱和度固定、岩性相同的地层(三者缺一不可)时,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负相关对数关系是确定的,对数关系也可以用对数函数logcrlld=a
·
φn+b进行表示,也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表示:这里取指数函数的底数c为10,当然底数还可以去其他数值,如:e等。此时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即为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即负相关对数关系logcrlld=a
·
φn+b中,这里的a和b就是两个固定的数值,一个补偿中子就对应着一个实测深侧向电阻率,这是基本原理。
[0044]
在实际的均质地层中,由于油气藏都是有一定饱和高度的,单井自上而下含油气饱和度是逐渐降低的,先不考虑岩性的影响因素,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仍是有对数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含油气饱和度so值下,如图3所示,对数关系是变化的,也即是logcrlld=a
·
φn+b中的a和b不再是两个固定值,对应的是应该是两个能反映含油气饱和度变化的式子,除此之外岩性的变化也会影响上述对数关系,因此a和b如果是两个能反映含油气饱和度、岩性变化的式子,上述对数关系仍然是成立的。
[0045]
而在非均质的储层中,补偿中子和孔隙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的特征是没有改变的,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对数关系的主趋势也是没有改变的,但因储层孔隙结构的差异,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出现偏离补偿中子和深侧向电阻率的良好正相关对数关系,这种偏离反映的就是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压力高低和渗透率性的强弱,具体表现为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当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明显大于在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良好正相关对数关系主趋势的深侧向电阻率(临界深侧向电阻率)时候,储层的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压力大于临界中值压力、渗透性弱,否则,储层的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压力小于或等于临界中值压力、渗透性强。
[0046]
因此,在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可利用补偿中子找到一个合适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该临界深侧向电阻率与上述临界中值压力对应,来反映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良好相关对数关系的主趋势。
[0047]
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分析,构建拟合关系,即深侧向电阻率和补偿中子之间负相
关对数关系的综合表现形式为:
[0048]
logcrlld=a
·
φn+b
ꢀꢀꢀꢀꢀꢀꢀꢀꢀꢀꢀꢀꢀꢀꢀꢀꢀꢀꢀꢀ
(1)
[0049]
式中,rlld为深侧向电阻率,φn为补偿中子,a、b为待定系数,本实施例中c取值为10,即logcrlld为lgrlld,在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中,单井中不同的层段受含油气饱和度、岩性差异的影响,在不同深度的深侧向电阻率和补偿中子之间关系式中的待定系数a、b是变化的,该对数关系为实现评判实测深侧向电阻率与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大小来实现对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压力大小的判定奠定基础。
[0050]
其次,对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按照最小二乘法,以设定的深度窗口长度、设定的滑动步长进行迭代拟合,得到每个深度窗口对应的拟合关系,将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带入每个对应深度窗口的拟合关系中,得到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拟合关系下的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将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拟合关系下的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取平均,得到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
[0051]
具体为,我们选用最小二乘连续拟合的方法是能够确定的。
[0052]
最小二乘连续拟合(迭代)方法:
[0053]
因补偿中子和深侧向电阻率的对数关系,可构建一个二元方程:
[0054]
lgrlld1=a
·
φ
n1
+b(第1个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和深侧向电阻率的关系);
[0055]
lgrlld2=a
·
φ
n2
+b(第2个采样点);
[0056]
lgrlld3=a
·
φ
n3
+b(第3个采样点);
[0057]
……

[0058]
lgrlldi=a
·
φ
ni
+b(第i个采样点);
[0059]
基于这个二元方程我们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解出a和b,为了进一步尽可能逼近均质状态下,因为我们实际的单井数据都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度,我们采用计算机编程的思想能够实现连续拟合,就是先选择一个m米的深度窗口长度,比如这里m=10米(当然m也可以取20米),在这个10米窗长中按照常用的深度数据间隔0.125m就有一个采样点,也即单位深度窗口长度内采样点的数量为8个,n取值为8,那么10米窗长中有81个深度点,对应81个深度采样点的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求解出一个深度窗口下的a和b;进而确定该深度窗口的拟合关系,将该深度窗口下的采样点的补偿中子带入该拟合关系,得到这81个深度点对应的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然后选择固定d长度的步长,比如这里d=1m,上述10m的窗长按照1m的步长进行滑动(深度统一增加1m),进入第二个10m的深度窗口,计算出该深度窗口的拟合关系;对于同一个深度采样点,可能处于一个深度窗口下、也可能处于多个深度窗口下,因此一个深度采样点,有一个或者多个拟合关系,可以得到一个或者多个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对于只有一个拟合关系的采样点,其在该拟合关系下的深侧向率电阻率拟合值即为该采样点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对于有多个拟合关系的采样点,对多个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进行算数平均即可确定该深度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
[0060]
各深度窗口下,拟合关系中a和b的确定过程如下:
[0061]
[0062][0063]
式(2)、(3)中,φ
ni
为每个深度窗口中第i个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值,单位为p.u,rlldi为每个深度窗口中第i个深度采样点对应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值,单位为ω
·
m,m为设定的深度窗口长度,n为单位深度窗口长度内采样点的数量。
[0064]
因最小二乘迭代法就是在不同的井段中最优化拟合的过程,上述计算方法利用最小二乘迭代法的同时,采用了算数平均方法,使得确定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度电阻率充分考虑了邻近深度采样点的测井曲线对其影响,不断的缩小与临界深侧向电阻率理想值误差,涵盖了上述含油气饱和度和岩性不断变化的地层特征,解决了a和b式子不断变化的问题。
[0065]
通过数据拟合方法确定上述表现形式中的待定系数a、b,从而得到各深度采样点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与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之间关系。
[0066]
获取单井井段中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和补偿中子的测井响应特征值,在单井井段中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确定上述综合表现形式(式(1))中的待定参数a、b的值,根据所述综合表现形式得到单井井段中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和补偿中子之间的关系;
[0067]
本实施例以p气田的a井的5738~5803m段作为待判定井段,a井的5738~5803m段的常规测井组合成果和孔隙结构表征的成果图如图4所示,图4中的第四道中的实线、第五道中的虚线分别为a井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rlld和补偿中子φn测井曲线,第九道为常规测井解释的储层段,第三道中的实线为岩心实验分析的中值压力值,因a井具有岩心实验分析的中值压力值,可以用于表征孔隙度结构参数中值压力大小的的验证;
[0068]
获取a井待判定井段5738~5803m中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rlld和补偿中子φn的测井响应特征值,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确定步骤2)中所述综合表现形式(1)中的待定参数a、b的值;
[0069]
将待测井段5738~5803m中的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φn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rlld的测井响应特征值带入式(2)、式(3),求取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rlldc,从而在待判定井段5738~5803m中确定出一条临界深侧向电阻率rlldc的曲线,图4中第四道中的实线即为临界深侧向电阻率;
[0070]
深度窗口长度m是指待判定井段中的一个固定长度为m的滑动窗口,滑动窗口是滑窗迭代算法中的一个术语;
[0071]
固定迭代步长d是指每次深度窗口长度m向下移动长度为d的距离。
[0072]
最后,根据待判定井段中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确定出单井待判定井段中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
[0073]
3)在单井待判定井段中的储层段内,比较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曲线的测井响应特征值(实测值)和临界深侧向电阻率(临界拟合值)的大小,当单井待判定井段中的储层段内某段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大于临界深侧向电阻率时,则判断该段储层的中值压力大于临界中值压力,整体上孔隙结构特征为高中值压力、渗透性弱;否则判别该段储
层的中值压力小于等于临界中值压力,整体上孔隙结构特征为低中值压力、渗透性强:
[0074]
本实施例中,由步骤2)可得到待判定井段中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可通过比较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各储层中值压力的高低和渗透性强弱,本实施例在待判定井段5738~5803m中,通过比较临界拟合深侧向电阻率和深侧向电阻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各储层中值压力的高低和渗透性强弱。
[0075]
当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明显大于在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的良好正相关对数关系主趋势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时,该段储层整体上孔隙结构特征为高中值压力、渗透性弱,否则,判别该段储层整体上孔隙结构特征为低中值压力、渗透性强。因此在待测井段5738~5803m的储层段43、44、45号层中,可通过比较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表征各储层中值压力的高低和渗透性强弱,图4中第八道即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划分的中值压力高和低的储层段,通过与该井岩心分析的中值压力值对比分析表明,图4中第三道中的实线为岩心分析的中值压力值,本发明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判定储层孔隙度结构的中值压力高低与岩心分析的中值压力高低是一致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利用测井资料对该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判定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可靠的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表征出储层孔隙结构的差异,进而能够实现对储层的精准分类和对储层的有效性做出准确评价,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0076]
为了对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本实施例中还给出了一个具体应用示例。
[0077]
本实施例的以p气田的c井为实施例,采用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判定方法,在c井的待判定井段5306~5354m利用步骤2)确定出一条临界深侧向电阻率rlldc的曲线,c井的5306~5354m段的常规测井组合成果和孔隙结构表征的成果图如图5所示,图5中第四道中的实线即为临界深侧向电阻率,虚线为实测深侧向电阻率;第九道为常规测井解释的储层段,第三道中的实线为岩心实验分析的中值压力值,在c井待判定井段5306~5354m的储层段75、76号层中,可通过比较临界深侧向电阻率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各储层中值压力的大小和渗透性强弱,图5中第八道即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划分的中值压力高和低的储层段,图5中第三道中的实线为岩心分析的中值压力值,通过与该井岩心分析的中值压力值对比分析表明,本发明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判定储层孔隙度结构的中值压力高低与岩心分析的中值压力高低是一致的,再次证明了该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判定方法是相对准确和可靠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