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0953发布日期:2022-03-19 20:0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抱箍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管件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抱箍组件。


背景技术:

2.深井型直流接地极的放置是深井型直流接地极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深井型直流接地极的放置过程中,通常还需要放置排气管和缆线,通过排气管将井内可能产生的气体通过气管向外排出。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深井型直流接地极的馈电棒、排气管和缆线难以固定,导致安装难度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抱箍组件,能够对深井型直流接地极的馈电棒、排气管和缆线进行固定,降低安装难度,并提高安装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抱箍组件,应用于一种深井接地极,所述深井接地极包括馈电棒、缆线和排气管;所述抱箍组件包括:扶正器和第一紧固件;
5.所述扶正器设置有扶正套管,以及分布于所述扶正套管外侧的扶正支架;
6.所述扶正套管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馈电棒内腔;所述扶正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扶正支柱,所述扶正支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缆线和所述排气管的间隔;
7.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有本体、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本体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扶正套管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
9.所述扶正支柱的一端与所述上套管连接,所述扶正支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套管连接。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内壁与所述馈电棒的表面贴合;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壁与所述缆线的表面贴合。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通过第一固定柱锁紧;所述第一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有本体、第三锁孔和第四锁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本体设置有第三固定槽和第四固定槽。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固定槽的内壁与所述馈电棒的表面贴合;所述第是固定槽的内壁与所述排气管的表面贴合。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锁孔和第四锁孔通过第二固定柱锁紧;所述第二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设置于所述扶正支架的外侧。
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箍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通过扶正器和紧固件对馈电棒、缆线和排气管进行固定,提高排气管的排气稳定
性和排气效果,并使得缆线能够稳定、准确地对馈电棒进行参数采集;将固定槽的内壁设置为分别与馈电棒、缆线和排气管的表面贴合,使得馈电棒、缆线和排气管在固定槽中不会发生晃动和磕碰;通过上套管和下套管分别对馈电棒进行固定,在降低接触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接触点的数量,提高了固定效果;通过设置于扶正支架的外侧的外套管能够对扶正支架进行进一步固定,避免扶正支架的松动;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深井型直流接地极的馈电棒、排气管和缆线进行固定,降低安装难度,并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抱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外套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抱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一种深井接地极,深井接地极10包括馈电棒101、缆线102和排气管103;抱箍组件20包括:扶正器201和第一紧固件202;
25.扶正器201设置有扶正套管210,以及分布于扶正套管210外侧的扶正支架220;
26.扶正套管210设置有用于容纳馈电棒101内腔;扶正支架220设置有至少两个扶正支柱221,扶正支柱221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缆线102和排气管103的间隔;
27.第一紧固件202设置有本体230、第一锁孔231和第二锁孔232;第一紧固件的本体230设置有第一固定槽233和第二固定槽234。
2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缆线102包括电缆和光缆,电缆为引流电缆,光缆包括测温光缆,通过固定于馈电棒101的一侧,能够稳定、准确地对馈电棒101进行温度采集。
2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缆线102或一排气管103分别设置于扶正支柱221之间的各个间隔中。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深井接地极10的0至地下150m采用了绝缘处理,在深井接地极10的地下12m、14m、500m以及700m处各引出一根引流电缆。
30.优选地,扶正支柱221的宽度为30mm,扶正套管210的外直径为110mm。
31.进一步地,扶正套管210包括上套管211和下套管212;
32.扶正支柱221的一端与上套管211连接,扶正支柱221的另一端与下套管212连接。
33.具体地,通过上套管211和下套管212分别对馈电棒101进行固定,在降低接触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接触点的数量,提高了固定效果。
34.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槽233的内壁与馈电棒101的表面贴合;第二固定槽234的内壁与缆线102的表面贴合。
35.具体地,第一固定槽233的内壁与馈电棒101的表面贴合;第二固定槽234的内壁与缆线102的表面贴合,使得馈电棒101在第一固定槽233中,以及缆线102在第二固定槽234中不会发生晃动和磕碰。
36.进一步地,第一锁孔231和第二锁孔232通过第一固定柱锁紧;第一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
3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夹具等方式将第一锁孔231和第二锁孔232锁紧,使得第一紧固件202对馈电棒101和缆线102进行固定。
3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紧固件203;第二紧固件203设置有本体、第三锁孔和第四锁孔;第二紧固件203的本体设置有第三固定槽和第四固定槽。
39.进一步地,第三固定槽的内壁与馈电棒101的表面贴合;第是固定槽的内壁与排气管103的表面贴合。
40.进一步地,第三锁孔和第四锁孔通过第二固定柱锁紧;第二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
4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夹具等方式将第三锁孔和第四锁孔锁紧,使得第二紧固件203对馈电棒101和缆线102进行固定。
42.参见图2,是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深井接地极10的地下12m、14m、500m以及700m处各引出一根引流电缆。当深度大于地下500m时,仅需要固定一条引流电缆,可通过一个紧固件将引流电缆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通过两个紧固件分别将两条排气管103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
43.参见图3,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深度大于地下14m时,仅需要固定两条引流电缆,可通过四个紧固件分别将两条引流电缆和两条排气管103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通过一个紧固件将测温光缆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
44.参见图4,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深度小于地下12m时,需要固定四条引流电缆,此时可通过六个紧固件分别将四个引流电缆和两条排气管103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通过一个紧固件将测温光缆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四个紧固件分别将两条引流电缆和两条排气管103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通过一个紧固件将测温光缆固定在馈电棒101外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其余两条引流电缆焊接在抱箍组件101的外侧。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电缆、排气管和测温光缆的数量和位置仅是示意性地,并不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个引流电缆、排气管和测温光缆的位置和数量进行限定。
46.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套管204;外套管204设置于扶正支架220的外侧。
47.参见图5,是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外套管结构示意图。通过设置于扶正支架的外侧的外套管能够对扶正支架进行进一步固定。
4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抱箍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9.通过扶正器和紧固件对馈电棒、缆线和排气管进行固定,提高排气管的排气稳定性和排气效果,并使得缆线能够稳定、准确地对馈电棒进行参数采集;将固定槽的内壁设置为分别与馈电棒、缆线和排气管的表面贴合,使得馈电棒、缆线和排气管在固定槽中不会发生晃动和磕碰;通过上套管和下套管分别对馈电棒进行固定,在降低接触面积的同时增加
了接触点的数量,提高了固定效果;通过设置于扶正支架的外侧的外套管能够对扶正支架进行进一步固定,避免扶正支架的松动;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深井型直流接地极的馈电棒、排气管和缆线进行固定,降低安装难度,并提高安装效率。
50.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